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心肌梗塞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
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泡计数
增高、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
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

4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

北方较南方为多。

急性心肌梗塞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常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饮酒、吸烟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面色
苍白,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威胁
患者生命。

此病患者表现为心理压力大、心理变化复杂,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心
理特点,我们结合整体护理,为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理问题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4-122-
01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病情凶险,并且恢复较慢,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再梗死,甚至死亡,在所有护理措施中,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现代医学护理
模式中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研究提示,心肌梗塞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及社会因素在
内的许多因素都有关,了解此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帮
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应做好心理护理。

1心理问题分析
1.1紧张、恐惧心理:剧烈心前区疼痛,伴有濒死感,由此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因本病使患者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力大大下降,需要卧床休息治疗,短期内治疗不明显,而且会反复发作,使患者对治愈失去信心,而产生焦虑、悲观的心理,同时因家庭经济、工作等问题也可加重其焦虑的心理。

1.3多疑心理:患者病程长,疗效不明显。

,家庭经济等情况,怕增加家人的负担,能否治愈而产生怀疑心理。

1.4淡漠心理:患者在初期病痛缓解后,误认为病情已好,不听医护人员劝告,擅自下床活动,不配合治疗
2护理措施
2.1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环境及角色的改变,病后生活、工作及医疗费用等问题,造成精神紧张、烦躁不安。

因此,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必
须热情接待,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向其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医院环境、规
章制度、医疗设备条件等,避免忽略病人感受,向病人介绍监护仪的作用和注意
事项,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介绍疾病有关信息,向其详细解释病因,使其
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为其提供良好就医环境,保持病区安静、舒适、清洁,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

掌握分析患者心理,及时沟通给予安慰,以免病人产
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有了良好心态,才能消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
治疗,加快病情的恢复。

所以护士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蔼可亲的态度、熟
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医护关系,以取得信任,增强护理效果。

2.2焦虑的心理护理:应及时发现患者心理变化,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帮患
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及预后过程,告知患者焦虑不安和激动等情绪会影响心律、心率的改变。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病情,稳定情绪,消除不
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
疗。

2.3多疑的心理护理:护士掌握着患者的心理变化,所以要细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

合理安排饮食、休息、睡眠,使患者得到家庭般的温暖,支持、帮助、安慰患者,减轻其孤独感及思想负担,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
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环境,消除陌生感,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2.4淡漠的心理护理:此时患者需要护士理解,护士要善于观察了解思想状况,关心患者,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耐心劝阻,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的关
心及爱护赢取患者的信任,使其加强自我保健,促进身心健康。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有
的放矢。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产生
良好心态,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因素,使患者心情舒畅,争取患者及家属积极配
合治疗,这样有利于康复,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