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价值及合理用药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3 December
2020
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价值
及合理用药的影响研究
林仁贵1 谢琳峰2
1.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福建莆田 351100;
2.莆田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 目的 探索微生物检验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意义及如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将2019年1~12月于我院住院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病房采用微生物检验方式进行消毒,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病房消毒,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确诊尿路感染后观察组患者在中段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验性用药。
结果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4%(2/68),对照组为16.18%(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同程度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分别为大肠埃希杆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变形杆菌2株、粪肠球菌6株。
结论 进行精确的微生物检验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控制病情由轻向重发展,同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合理用药;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3-180-04
A study of the valu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to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its effect on rational drug use
LIN Rengui 1
XIE Linfeng
2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Group) of Putian University, Fujian, Putian 351100, China;
2. Putian University, Fujian,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w to guid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A total of 136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re taken as the subjects of research,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68)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68) through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mong these patients, the ward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sinfected through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while the ward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isinfected through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the incidence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fter UTI was confirme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rug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sults of midstream urine cultur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mpirical administra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94% (2/68),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18% (11/68),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fe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specimens included 14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2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2 strains of proteus and 6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Conclusion Accurat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plays certain role in the decreas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 control of disease deterioration, and it can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ional drug us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
医院感染的控制需要多学科协作精细化控制,而临床微生物室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病原菌的判定、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2]。
医院人员较大的流动性和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使
用,为耐药病原菌大量繁殖提供了温床[3],进而导致住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使得患者病情进一步复杂化,严重者威胁生命健康[4]。
结合医院实践工作经验,微生物检验在从源头上控制致病菌泛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杜绝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将微生物检验在院内感染控制的价值报道如下。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3 December 2020
18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研究号:Z2019-063-0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
观察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50~75岁,平均(61.2±7.2)岁,病程3~21d,平均(10.81±0.42)d;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51~77岁,平均(63.1±7.3)岁,病程3~21d,平均(11.23±0.3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无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重大疾病,肝、肾、心、肺功能正常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3)年龄18~80岁。
1.3 排除标准
(1)以泌尿系感染为第一诊断入院的院外感染者;(2)有影响患者自诉能力的脑转移、严重脑疾病或精神疾病者;(3)精神类药物滥用者;(4)对试验药物有过敏史或严重不良反应史的患者;(5)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68例患者采用常规院内消毒方式。
(1)后勤人员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对病房地面进行消毒;(2)接触皮肤的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叩击锤等定期使用酒精进行擦拭;(3)接触患者
分泌物的棉签、压舌板等应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进行回收;(4)氧气面罩、麻醉面罩、胃肠减压器等清洁后应浸泡在含氯消毒液30min 后清水冲洗而后晾干、干燥密闭保存等等;对照组的尿路感染患者不进行中段尿培养,直接由临床医师选择常规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微生物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明确病房及室内物品的病原菌类型,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紫外线、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观察组患者若出现尿路感染则进行中段尿培养,检测方式如下:首先是选择法国梅里埃公司ID 32 E 试条完成细菌鉴定,接着选择ATB G-5试条完成药敏试验,检测通过梅里埃 ATB Expression 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在此过程中完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初筛及确诊试验,初筛提示由专家系统完成,确诊试验通过K-B 法完成,根据上述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感染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是否
发生尿路感染,计算感染患者的占比;
(2)感染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程度,重度感染,可见严重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脓尿、细菌尿、气尿及血尿等相关表现严重,疼痛难以忍受;中度感染,可见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存在脓尿、细菌尿、气尿及血尿等,疼痛基本可耐受;轻度感染,尿频、尿痛、尿急及尿不尽等症状偶尔发生,少量脓尿、细菌尿、气尿及血尿,疼痛轻微[5]。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有1<T <5时,使用连续校正χ2值,等级资料采用秩和(Z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为2.94%;对照组感染例数为11例,感染率为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
组别n 感染者未感染者
感染率(%)
观察组68266 2.94对照组68
11
57
16.18χ
2
5.443P
0.020
2.2 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感染比较
观察组轻度感染者2例,中度感染者0例,重度感染者0例;观察组轻度感染者2例,中度感染者7例,重度感染者2例;两组间不同程度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尽管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却可以看到观察组中、重度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感染比较(n )
组别n 轻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观察组68200对照组68
2
72
Z 1.967P
0.130
2.3 尿路患者中段尿培养中检测出的致病菌种类及比例
13名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的中段尿培养出来
182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3 December
2020
的菌株共有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75.00%),分别为:大肠埃希杆菌14株(77.78%)、肺炎克雷伯菌2株(11.11%)、变形杆菌2株(11.11%);革兰阳性菌6株(25.00%),均为粪肠球菌。
3 讨论
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期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发展对感染管理产生了质的推动。
国外研究证实部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如由饮水系统被细菌污染引起的某血液肿瘤科病房的军团菌暴发,调查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了微生物检验手段对病房患者的菌株进行分离比较[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生后各省市医院吸取前期经验教训,制订了完善的制度流程并将其落实到位,做到了医务工作者几乎零感染[6],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院感防控工作之重要性。
然而每个医院的感染特点不尽相同,基层卫生院由于手术室的消毒条件欠缺,其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妇产科等一些手术科室[7],而综合性医院的感染患者多为呼吸道感染及ICU 患者,标本的途径也相对多样化,研究侧重点有一定差别[8]。
因此本研究结合本院的院感特点,对院内感染中泌尿道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微生物检验介入院感管理,精准化消毒杀菌后观察组泌尿道感染例数仅为2例,而对照组感染例数为11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9-12]。
但对患者的感染程度进行分层分析时,发现两组间不同程度感染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有些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如肖银花[9]的结果指出,中度感染的例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却发现轻度感染及重度感染患者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9]。
本研究结果为何与其不完全一致呢?究其原因,一可能是近1年中我院防控工作实施较好并未引起院感大爆发,因而感染的样本量较少;二则是感染后积极治疗避免了感染程度的进一步恶化。
尽管本研究中两组间感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看到观察组的中、重度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若要得到更为有力的证据可扩大样本量、排除干扰因素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还对感染者尿液标本中培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了统计,发现24株菌株中有革兰阴性菌18株(75.00%)及革兰阳性菌6株(25.00%),革兰阴性菌中的具体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杆菌14株(77.78%)、肺炎克雷伯菌2株(11.11%)、变形杆菌2株(11.11%),而革兰阳性菌均为粪肠球菌。
此结果也与主流研究结果相一致[8,
13-15]
,说明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多为大肠埃希杆菌。
而由于大肠埃希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仍具有敏感性
[8,
15]
,临床经验性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仍可治疗大部
分尿路感染患者,故对照组感染程度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既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精准明确致病菌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还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16]。
但从经济价值考虑,微生物检验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在检查项目方面的花费这点稍显不足,然而结合临床经验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发现微生物对临床节省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费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6],可见微生物检验的价值瑕不掩瑜。
毫无疑问,微生物检验将在医院感染、临床用药、预防公共爆发性传染等领域继续大放异彩,而努力控制检验中的不利因素、提高检验准确性[17-18]将会使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谭昊,陈昭斌.我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6):457-460.
[2] 徐艳,杨怀,陈黎媛,等.中国临床微生物室参与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现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2):120-126.
[3] 祝丙华,赵强,张蓉,等.2011—2016年老年病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8):2740-2743.[4]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0):3192-3200.
[5] 魏立,俞斌.热淋清颗粒对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及促排石、止痛效果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3):766-768.
[6] 欧阳倩,邓子德,陈华丽,等.感控督导员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医院的实践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3):1932-1936.
[7] 张忠贵,左莉,周恒森.微生物检验在妇产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6):168.
[8] 殷四宁.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探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4):78-79.
[9] 肖银花.微生物检验对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5):96-97.
(下转第211页)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3 December 2020
211
(上接第182页)
[10] 袁红萍,周文俊.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
的作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9):900-901.[11] 蓝小辉.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临
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1):135.
[12] 钟滴冰.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
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165-167,237.
[13] 李荷楠,曾吉,金炎,等.2016年中国12家教学医院
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9):651-657.[14] 刘东华,胡艳华,王少敏,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
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15,25(9):1971-1973.
[15] 李小四,冯燕,周雪,等.某医院住院患者尿路感染
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4):279-281.
[16] 侯铁英,张玉,张莉艳,等.微生物快速检测报告在医
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经济效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5002-5004.
[17] 张婷,谢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
原菌耐药性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3):222.[18] 闫高波,栗艳,刘晓蕾,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
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1):90-91.
(收稿日期:2020-06-08)
认识,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常抓不懈,重点关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强化医务人员的重视度,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玲,李春梅,杨晓丽,等.PDCA 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 27(3):685-687,698.
[2] 贾天姝,姚一龙.应用PDCA 循环法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 49(4):373-375.
[3] 金婕,金岩. PDCA 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2):91-93.
[4] 刘红梅.PDCA 循环管理在提升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7):41-43.[5] 彭华,董家书.医学实验室急诊检验项目与报告时限设置和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7,6(4):817-818.[6] 陈华干,朱书宇.PDCA 循环法提升急诊报告时间的及时率[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5):580-582.
[7] 汪淑芬,吴启旺.急诊检验的建设和精益化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6):163-165.
[8] 江硕,袁飞.PDCA 在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管理中的
应用[J].现代医院,2018,18(12):1733-1735,1739.[9] 张鸿伟,熊林怡.急诊检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的管理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8):1079-1081.[10] 严碧勇,沈凌炜.绿色通道对提高急诊样本周转效
率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2):191-193,210.
[11] 褚志华,陆光辉.PDCA 循环法缩短急诊检验报告回
报时间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49-50,53.
[12] 鱼丽娟,曹三成,吴守振,等.应用PDCA 缩短生化检
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8):2757-2759,2764.
[13] 姚淑雯,刘东,等.应用PDCA 循环提高实验室急诊
检验报告时间符合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71-2572.
[14] 唐丽姣,刘小柳,莫红梅.应用PDCA 循环法提高急
诊检验项目全程TAT 达标率[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34.
[15] 熊志刚,费阳,王旭,等.临床检验急诊血常规标本
周转时间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40-43.
(收稿日期: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