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5月,在我市行择期外科手术6例患者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果本组6例患者采血过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

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未见有发热、过敏以及其他不良输血反应。

监测患者采血前、手术前24小时以及自体血回输
后7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指标变化,均未见异常。

结论储存式自
体输血,具有安全性能高、输血不良反应少、缓解血源短缺等优点,在外科择期
手术中可应用推广
【关键词】储存式自体输血外科手术择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13-02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

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一般已经过
基本传染病化验,证实安全,才可使用。

但没有绝对安全的血液,任何方式的异
体输血疗法,都有可能产生感染和出现并发症之危险。

我市于2012年1月开始,对6例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2年5月,我市6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

年龄为26~64岁,平均年龄
44.5岁。

经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未见异常。

凝血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正常;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
数>100×109/L。

其中Rh阴性2例。

1.2采血方法:与患者签订自体输血同意书。

自决定施行自体输血之日起,患者口服硫酸亚铁0.3 g/次,3次/d及维生素C,嘱患者适当增加营养。

术前3天预存自体血。

根据手术备血量确定采血次数,每次采血量300~400 mL。

采血前外
周静脉按3倍的采血量开始输注晶、胶体液。

液体输注半个小时后开始采血。


格无菌下静脉采血。

采血结束后,需仔细核对登记,放置于4℃专用储血冰箱保存,用于术中自体血回输。

监测患者采血前、手术前24小时以及自体血回输后7
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指标变化。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采血过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采血量为300ml~400ml,平均
为380ml。

患者均如期进行手术。

自体血回输量为300ml~400ml。

自体血回
输过程中,未见有发热、过敏以及其他不良输血反应。

监测患者采血前、手术前24小时以及自体血回输后7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指标变化,均未见
异常。

3 讨论
储存式自体输血是自身输血的方式之一,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30年代 [1]。

随着艾滋病等血液疾病出现,储存式自体输血被广泛关注。

虽然异体输血安全性
不断提高,但有时也会存在血源短缺的情况,因此,临床上仍然将储存式自体输
血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择期手术。

3.1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优点:储存式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短缺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稀有血型及因输血产生配血困难的患者,使他们能顺利地接受手术。

如本
组患者中有2例Rh阴性,血库里没有备血,通过自体输血使患者及时接受手术。

患者通过自体血回输,避免了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及异体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

该组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输血反应。

另外,储存式自体输血可以增强机体内造血
功能,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

3.2储存式自体输血的缺点:储存式自体输血会因为术前采集、贮存发生细菌污染。

反复多次采血,可能会引起术前贫血,不利于手术进行也是存在的问题。

3.3储存式自体输血适用范围:在临床上通常认为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同意自体输血方式并能配合采血的择期手术患者均可进行储存式
自体输血。

特别是有严重输血反应既往史,或稀有血型等患者。

美国血库协会(AABB)标准规定只要术前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的患者均可使用储
存式自体输血[3]。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适用范围较广,无年龄及体重限制,常应用
于择期手术之中。

如胸外科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或血管外科手术。

3.4采血方式:储存式自体输血有直接采血和蛙跳式自体采血等方法。

临床上多采用直接采血法。

即可以节约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缓解患者因为
反复多次采血而导致的心理紧张等。

且操作方便、痛苦少,患者易接受。

3.5采血计划制定:为了避免储存式自体输血方式中血液浪费现象,术前结合具体术式对手术出血量的评估尤为重要[4]。

主治医生需要根据手术出血量的评估
制定采血计划及确定采血量。

另外,采血计划需要根据血常规指标制定并实施。

通常认为,当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3.5×1012/L、红细胞压积<28%、血小板
<80×109/L时不应再次采血[5]。

储存式自体输血,具有安全性能高、输血不良反应少、缓解血源短缺等优点,在外科择期手术中可应用推广。

但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采血方式及采血
计划,避免因采血过多而导致浪费。

参考文献
[1]. Goodnough LT.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J]. Anesthesiol Clin N
Am,2005,23(2):263.
[2]. Goodnough LT.Autologous blood procurement-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vs.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J].Zentralbl Chir,2003,128(6):462.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Standards for blood banks and transfusion service.AABB bulletin 2002.
[4]. 张晓曦,高桂英.急性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3(3): 176.
[5]. 饶神宗,胡丽华,曹奎杰.自体血回输机在外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
血与检验版), 2006, 3(2):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