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是啥,帧是啥,为啥我说包和帧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概念了!
数据包: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

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

OSI模型有7层:
上四层协议有:
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协议和应用:http,ftp,tftp,telnet,dns,smtp
此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只是当马上就要访问网络时,才会实际上用到这一层.
第6层表示层(Presnation)协议和应用:ebcdic,ascii,jpeg,tiff,midi,mpeg
第5层会话层(Session)协议和应用:nfs,sql,rpc,x-windows,netbios
下四层协议有:
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此层数据单位【段segment】)协议和应用:tcp,udp,spx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此层数据单位【包packet】)协议和应用:ip,ipx,appletalk,icmp
第2层链路层(Data Link 此层数据单位【帧Frame】)协议和应用:802.3,802.2,atm,fr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此层数据单位【比特流Bit】)协议和应用:v.35,eia/tia 323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

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

OSI模型有7层,1~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4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5—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4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5~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

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

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只有一个数据包。

“包”听起来非常抽象,那么是不是不可见的呢?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是可以感知到数据包的存在的。

比如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右下角的网卡图标上(网卡需要接好双绞线、连入网络),就可以看到“发送:××包,收到:××包”的提示。

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

就是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捕获到的数据包的界面图,在此,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细节。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网管员就可以知道网络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包在活动了。

附:数据包的结构数据包的结构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在这里主要了解一下它的关键构成就可以了,这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
通信。

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

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据帧
“帧”数据由两部分组成:帧头和帧数据。

帧头包括接收方主机物理地址的定位以及其它网络信息。

帧数据区含有一个数据体。

为确保计算机能够解释数据帧中的数据,这两台计算机使用一种公用的通讯协议。

互联网使用的通讯协议简称IP,即互联网协议。

IP数据体由两部分组成:数据体头部和数据体的数据区。

数据体头部包括IP源地址和IP目标地址,以及其它信息。

数据体的数据区包括用户数据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还有数据包的其他信息。

这些数据包都含有附加的进程信息以及实际数据。

数据包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

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

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只有一个数据包。

“包”听起来非常抽象,那么是不是不可见的呢?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是可以感知到数据包的存在的。

比如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右下角的网卡图标上(网卡需要接好双绞线、连入网络),就可以看到“发送:××包,收到:××包”的提示。

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

就是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捕获到的数据包的界面图,在此,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MAC 地址、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细节。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网管员就可以知道网络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包在活动了。

附:数据包的结构数据包的结构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在这里主要了解一下它的关键构成就可以了,这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

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

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据帧
“帧”数据由两部分组成:帧头和帧数据。

帧头包括接收方主机物理地址的定位以及其它网络信息。

帧数据区含有一个数据体。

为确保计算机能够解释数据帧中的数据,这两台计算机使用一种公用的通讯协议。

互联网使用的通讯协议简称IP,即互联网协议。

IP数据体由两部分组成:数据体头部和数据体的数据区。

数据体头部包括IP源地址和IP目标地址,以及其它信息。

数据体的数据区包括用户数据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还有数据包的其他信息。

这些数据包都含有附加的进程信息以及实际数据。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是在无中继的用户环路网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提供高速数字接入的传输技术,对少量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接入方法.其特点是可在
现有任意双绞线上传输,误码率低,下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6Mbps,上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144kbps或384kbps;模拟用户话路独立;采用线路码.
ATM: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ATM用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发送信息,每个信元在其头部包含一个VCI,VCI提供一种方法,以创建多条逻辑信道,并在需要时进行多路复用.因为信元长度固定,信元可能包含无用的比特.
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
CSMA/CD:
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是Ethernet的核心技术.
ENIAC:
1946年在美国宾州大学问世的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FTP:
文件传输服务(FTP)是因特网中最早的服务功能之一,FTP服务采用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FTP服务为计算机之间双向文件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允许用户将本地计算机中的文件上载到远端的计算机中,或将远端计算机中的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中.
IDSL:
基于ISDN的数字用户线路(IDSL),ISDN从其现在的应用来说也可以算作DSL技术中的一种.IDSL可以认为是ISDN技术的一种扩充,它用于为用户提供基本速率BRI(128kbps)的ISDN 业务,但其传输距离可达5km,其主要应用场合有远程通信和远程办公室连接.
IEEE:
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TCP/IP严峻的挑战.
JPEG:
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是适合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像的国际标准.
MFLOPS:
有些机器为了考查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也用MFLOPS来表示处理速度.
MIPS:
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即每秒执行一百万条指令.
MPC:
多媒体计算机
MPEG:
MPEG是ISO/IEC委员会的第11172号标准草案,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和MPEG系统三部分.MPEG要考虑到音频和视频的同步,联合压缩后产生一个电视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压缩形式的位速为5Mbps的单一流.
MTTR:
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OLE:
是对象链接和嵌入,它是一种实现多种媒体片段集成与处理的有效技术.利用它可以在用户文件中自如地加入表格.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等,而且所有链接与嵌入的数据都作为一个对象来对待,并提供了文件中的对象进行显示.编辑.修改和播放的操作.
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7498,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P×64:P×64,是CCITT的H.261号建议,P为可变参数,取值范围是1~)该标准的目标是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它可以覆盖整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信道.当P1或2时,只支持每秒帧数较少的视频电话,P>6时可支持电视会议.
RADSL: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RADSL提供的速率范围与ADSL基本相同,也是一种提供高速下行.低速上行并保留原语音服务的数字用户线.与ADSL的区别在于:RADSL的速率可以根据传输距离动态自适应,当距离增大时,速率降低,这样可以供用户灵活选择传输服务.
SDSL:
单线路数字用户线(SDSL),SDSL是对称的DSL技术,与HDSL的区别在于只使用一对铜线.SDSL可以支持各种要求上.下行通信速率相同的应用,该技术现在已可提供,在双线电路中运行良好.不过标准尚未最终确立.
SET:
安全电子交易SET是由VISA和MASTERCARD所开发的开放式支付规范,是为了保证信用卡在公共因特网上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私有密钥加密技术和公用密钥加密技术是两种最基本的加密技术.目前,SET协议使用以这两种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信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信息摘要技术以及双重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安全.
SNA: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命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SNMP:
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the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提出的面向Internet 的管理协议,其管理对象包括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内存和处理能力有限的网络互联设
备.SNMP采用轮询监控的方式,管理者隔一定时间间隔向代理请求管理信息,管理者根据返回的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件发生.SNMP位于ISO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它遵循ISO的网络管理模型.SNMP模型由管理节点和代理节点构成,采用的是代理/管理站模型.
SPOOLing:
是同时的外围设备联机操作,它是为解决独占设备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众多进程的要求,而且在进程独占设备期间设备利用率又比较低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设备管理技术.它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一台共享设备(通常是高速.大容量磁盘)上模拟独占设备的操作,把一台低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台可并行操作的虚拟设备,即把独占设备变成逻辑上的共享设备.
SSE:
意为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
VDSL: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是在在ADS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很短的双绞铜线上传送比ADSL更高速的数据,其最大的下行速率为51Mbps~55Mbps,传输线长度不超过300m;当传输速率在13Mbps以下时,传输距离可达到5km,上行速率则为6Mbps以上.为了实时传输压缩视频信号,VDSL采用前向纠错(FEC)编码技术进行传输差错控制,并使用交换技术纠正由于脉冲
噪声产生的突发误码.和ADSL相比,VDSL传输带宽更高,而且由于传输距离缩短,码间干扰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简化,成本将显著降低.
WWW的客户程序:
WWW的客户程序在因特网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因特网上的WWW
页面的软件.在WWW服务系统中,WWW浏览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利用HTTP协议将用户的
请求传送给WWW服务器.在服务器请求的页面送回到浏览器后,浏览器再将页面进行解释,显
示在用户的屏幕上.
WWW服务:
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在WWW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
或Web页)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通常称为Web站点)中,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
组织,通过链接将一页信息接到另一页信息,这些相互链接的页面信息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维持,用户通过客户
端应用程序,即浏览器,向WWW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内容将保存在服务
器中的某个页面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页面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图.文.声并茂的画
面呈现给用户.
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
安全威胁:
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某种威胁的具体实现.安全威胁可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进一
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
版本:
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版本序号往往能简单地反映出性能的优劣.
编译程序:
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
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结果.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语言就是如此.编译程序的优点是执行速度比较快.
病毒:
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
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够继续感染其他程序.
不对称型加密算法:
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也称公开密钥算法,其特点是有二个密钥(即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只
有二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二个密钥,它特别适用于
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在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公用密钥在网上公布,为数据发
送方对数据加密时使用,而用于解密的相应私有密钥则由数据的接收方妥善保管.
不可剥夺方式:
即一旦把CPU分配给一个进程,它就一直占用CPU,直到该进程自己因调用原语操作或等
待I/O而进入阻塞状态,或时间片用完时才让出CPU,重新执行进程调度.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
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
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操作系统有两个重要
的作用:(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资源在各个程序之间的调度和分配,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
超标量(superscalar)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在经典奔腾中,它由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U指令流水线和V指令流水线)和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组成.
超流水线(superpipeline)技术:
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经典奔腾的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它的浮点流水线可分为八级流水,前四级与整数流水线相同,后四级则包括两级浮点操作.一级四舍五入及写回浮点运算结果和一级为出错报告.
超媒体:
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
顶(0)|砸(0)|回复|检举
2楼
志发表于 2009.04.07 14:34:45
它是由称为结点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超媒体: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
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HTTP协议是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为了保证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通信不会产生二义性,HTTP精确定义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连接(Connecti on).②请求(Request).③应答(Response).④关闭(Close).
超文本概念:
概括地说,超文本就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传统文本都是线性的,读者必须一段接一段.一页一页顺序阅读.而超文本是非线性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哪一部分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超文本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本来就不总是线性的,由一事物同时可能联想到多个事物.
城域网: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早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
程序:
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主要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所以还不能用自然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
程序并发性:
所谓程序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有多个程序,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向前推进的.在单CPU环境下,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是交替在CPU上运行的.程序的并发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并发执行;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并发执行.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
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传送时间:传送时间信息在磁盘和内存之间的实际传送时间叫传送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