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判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综合评判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任伯松
来源:《商情》2017年第34期
[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其绩效评估具有层次深、指标多的特点,因此确定权重和隶属度是评估的关键。
本文采用多层次模型的方法,构建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利用2016年各银行的年报对我国5大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绩效评估;商业银行
2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的评判模型
2.1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绩效评估之前,首先要确定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确定了评估指标,绩效评估才是可操作性的,它是绩效评估的基础。
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情况,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以及可靠性,从各大商业银行的年报中获得数据信息,对我国几个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估,采用的是二层指标体系。
2.2指标权重的确定
2.3模糊关系矩阵的确定
对于被评判的指标,我们通常分为成本型、效益型和适度型三种类型。
其中,成本型是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效益型是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而适度型是数值越接近某个数值越好的指标。
对于本文来说,因为单因素评判的结果取决于隶属度函数,但是隶属度函数的设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且目前银行业对于上述三类指标并没有权威的可参考指标值。
所以本文不采用隶属度函数来确定模糊关系矩阵,而是采用模糊优选模型:成本型指标选择单调不增的分布:效益型指标选择单调不减的分布:适度性指标选择对称形式的分布,如下所示:
3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相关数据为实证分析样本,数据来源自上述各银行的2016年度的年报。
依据本文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二层结构,主准则层四个因素集权重是根据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行业通用准则来确定的:分准则层权重用变异系数法决定,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具体指标及其数值如表2所示:
4结论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它不仅吸收社会资金,同时又向社会投放资金,承担金融风险。
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对它的绩效评估不仅要考虑它的盈利能力,同时要兼顾其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特点,采用多层次分析的方法,并运用变异系数法较好地确定权重。
同时,采用模糊优选模型较好地避免了隶属度函数的主观任意性的问题。
本文根据2016年度数据,对5家商业银行的当年的绩效做出了评判。
利用本文这种思想,可以采用其他年份的数据对这些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估,分析各个银行的绩效的变化趋势,以便为提高银行绩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