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中考复习-专题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一.选择题
1.(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解答】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 正确。
故选:D。
2.(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解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A。
3.(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cm,故A 错误;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u=50cm﹣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u=50cm﹣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4.(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解答】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而成的,故B 正确;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5.(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解答】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 >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
6.(菏泽)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解答】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 错误;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实像逐渐变小。
故D错误。
故选B。
7.(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
【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像距为20cm,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成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故选A。
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解答】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故CD错误;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9.(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解答】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10cm;若现将蜡烛移至透镜前25cm处时,此时物距u=25cm,则物距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
10.(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解答】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
故A错误;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30cm>2f,所以f<15cm;2f>v=15cm >f,所以f>7.5cm。
所以15cm>f>7.5cm。
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时u=5cm,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上承接。
故C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故D正确。
故选D。
11.(黄石)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
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箭头指向右方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解答】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是通过玻璃、空气看到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虚像,实际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装有部分水的玻璃杯下半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水面下方观察,看远处的物体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故D正确;此时指路牌上的字是倒立的像,是指上下左右都颠倒了,即看到的箭头应指向左方,故A、C错误;由于远处的指路牌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看到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小,故B错误;故选D。
12.(包头)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解答】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当u>2f、f<v<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并将光屏向左移动,像距变小,像变小。
故B正确;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没有像,故C错误;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近视镜是发散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成的像要远离凸透镜,故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13.(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B 错误;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此时f<30cm<2f,则15cm<f<30cm;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此时的物距为15cm,小于焦距,成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C错误;当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时,此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减小了像距,故可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14.(枣庄)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
【解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 点B.b 点C.c 点D.d 点
【解答】由题意知,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即成像的情况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结合图示的abcd四点可知,a大于2倍焦距,b等于二倍焦距,c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要将物体置于c点。
故选C。
16.(广西)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共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
【解答】已知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B符合题意;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
【解答】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①错误,②正确;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0cm>2f;2f>16cm>f,解得:8cm<f<15cm。
故③正确;近视
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④错误。
故选C。
18.(北京)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解答】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5cm=15cm,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故C正确。
故选C。
19.(齐齐哈尔)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
D.生活中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
【解答】放映幻灯片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看电影时,电影中凸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故C正确;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
20.(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
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凸透镜;倒。
21.(眉山)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右(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解答】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此时u=50cm ﹣20cm=3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故将光屏向右移动到80cm刻度线处时,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像。
【答案】右;倒立。
22.(昆明)图中a、b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
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
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
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a图;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解答】由图可知,a中的像要小于b中的像,这说明a中的像距小,物距大,即a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由此可知,该灯是虚像,是外面的吊灯发出的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
【答案】a;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23.(绵阳)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解答】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v>2f,即v>60cm,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在焦距为30cm的透镜甲的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增强,不改变蜡烛位置,v>60cm,相当于物远了,则屏上的像变近、像变小大些,故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靠近;缩小。
24.(白银)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
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凸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50cm。
【解答】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物距
u=1m,因为u>2f,所以它的焦距f<u=×1m=0.5m,即小于50cm。
【答案】凸;50。
2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
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解答】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就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和光屏均右移。
【答案】左;右。
26.(山西)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解答】由题知,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这是主要因素,在分析时,忽略掉了透光、材质等次要因素,从而构建凸透镜模型。
由题意可知,透过乙杯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且放大的像,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答案】中间厚、边缘薄;实像;投影仪。
27.(遂宁)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解答】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变得更小,即像更靠近凸透镜。
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说明这个镜片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因此,他放置的应该是矫正近视眼的凹透镜片。
【答案】缩小;照相机;近视眼。
28.(玉林)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选填“实”或“虚”)像。
【解答】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实。
29.(黑龙江)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靠近(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解答】由图知,v>u,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再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减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投影仪;靠近。
30.(达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解答】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 ,所以f=5cm=0.05m,用该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答案】0.05;变小。
31.(盐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实(实/虚)像。
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
【解答】屏上呈现出最亮的光斑,这便是凸透镜的焦点,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62cm﹣50cm=12cm。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2cm。
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实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
【答案】12;实;物距。
三.实验探究题
32.(无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