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心电图表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梗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病机 制及心电图表现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 疾病的急危重症,AMI早期患者相当一部分存 在低钾血症,并且部分患者并发各类型的心律 失常,因此及时纠正低钾并有效防治心律失常 对AMI 病人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
AMI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病机制 心电图表现
胞外的钾转入细胞内,致使细胞外血钾浓 度下降。
2.急性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导致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高度 激活,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钾的排泄。
3.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大汗,导致 电解质随体液丢失多,而往往进食不佳, 电解质摄入不足。
4.应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钾 向细胞内转移。患者因恐惧焦虑,往往过 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H+-K+交换增 加,钾向细胞内转移。由于钾的重新分布, 体液中钾浓度下降。
2、丧失增加,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醛固 酮增多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应用促使排钾的 利尿剂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K+向细胞内转移,如合成代谢增加或代谢性碱 中毒等。
4、临床上缺镁常伴同缺钾。
急性心梗伴低钾血症机制
1.AMI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 胺水平剧烈升高,儿茶酚胺激活细胞膜β2 受体,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再激活 NA+ -K + -ATP酶,促使钠钾交换加快,细
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
心肌兴奋性 心肌传导性 心肌自律性 心肌收缩性先 后
AMI伴低血钾的临床表现和血钾缺乏程 度有关,更和血钾下降速度有关。在临床上 可出现心悸,黑曚等,产生的心律失常常以 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为常见,还可以见到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 停等。
心电图表现
2.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尤其 是快反应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明显增强,易 引起异位心律失常。
3.低钾使心肌纤维的传导性降低,反映在 心电图上,可有轻度P-R间期延长和QRS 波群增宽等改变。
心电图表现
Q-T间期延长 T波低平,增宽,双相或倒置 U波明显 T-u融合呈驼峰状
特殊表现
AMI后低钾程度越重,心电图表现越明显。
有统计显示,血清钾浓度为3.0~3.5mmol/L, 2.5~3.0mmol/L,2.0~2.5mmol/L和<2.5mmol/L 时,其对应的心电图异常改变率分别为40.0%﹑
72.2%﹑84.6%和100.0%。 Nhomakorabea机制
1. 低钾血症可致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复 极化前期加速而后期减速,使有效不应期 缩短而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致使ST段及T 波、u波及Q-T间期出现改变。
概述
AMI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 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 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国外文献报道AMI早期低钾的发生率为 15%~31%,国内统计的发生率为30%~55%。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低钾血症:血清 [K+]<3.5mmol/L
低钾血症原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 不足
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应维持 有益、安全的血钾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Ⅱ 避免呕吐或腹泻等引起丢钾。 Ⅲ 避免进食差使钾摄入不足。
Ⅳ 注意胰岛素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及呼吸 性碱中毒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 低钾血症。
Ⅴ 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利尿 剂要适量。
Ⅵ 及早应用β-2受体阻断剂以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可以使交 感张力下降,使得血儿茶酚胺水平及醛固 酮水平下降。
Ⅶ 低钾血症状态时,避免应用抑制钾通 道的药物如:胺碘酮,否则极易发生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
AMI早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AMI后低钾血 症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低钾血 症与梗死类型、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可能 有关,距离发病时间越短,低钾血症发生 率越高。因此,维持稳定而足够的血清钾 浓度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猝死。
AMI时一方面Q-T间期缩短,在一定程 度上抵消低钾血症时Q-T间期延长的心电图 表现;另一方面,AMI部分病例u波消失, 还可因T-u融合使u波难以观测,故u波表现 可不明显,使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在急 性缺血状态下变得不明显。
治疗
Ⅰ 及时补钾 目前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以
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维持血清钾浓 度不应低于4.5mmol/L更为安全。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 疾病的急危重症,AMI早期患者相当一部分存 在低钾血症,并且部分患者并发各类型的心律 失常,因此及时纠正低钾并有效防治心律失常 对AMI 病人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
AMI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病机制 心电图表现
胞外的钾转入细胞内,致使细胞外血钾浓 度下降。
2.急性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导致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高度 激活,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钾的排泄。
3.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大汗,导致 电解质随体液丢失多,而往往进食不佳, 电解质摄入不足。
4.应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钾 向细胞内转移。患者因恐惧焦虑,往往过 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H+-K+交换增 加,钾向细胞内转移。由于钾的重新分布, 体液中钾浓度下降。
2、丧失增加,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醛固 酮增多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应用促使排钾的 利尿剂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K+向细胞内转移,如合成代谢增加或代谢性碱 中毒等。
4、临床上缺镁常伴同缺钾。
急性心梗伴低钾血症机制
1.AMI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 胺水平剧烈升高,儿茶酚胺激活细胞膜β2 受体,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再激活 NA+ -K + -ATP酶,促使钠钾交换加快,细
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
心肌兴奋性 心肌传导性 心肌自律性 心肌收缩性先 后
AMI伴低血钾的临床表现和血钾缺乏程 度有关,更和血钾下降速度有关。在临床上 可出现心悸,黑曚等,产生的心律失常常以 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为常见,还可以见到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 停等。
心电图表现
2.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尤其 是快反应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明显增强,易 引起异位心律失常。
3.低钾使心肌纤维的传导性降低,反映在 心电图上,可有轻度P-R间期延长和QRS 波群增宽等改变。
心电图表现
Q-T间期延长 T波低平,增宽,双相或倒置 U波明显 T-u融合呈驼峰状
特殊表现
AMI后低钾程度越重,心电图表现越明显。
有统计显示,血清钾浓度为3.0~3.5mmol/L, 2.5~3.0mmol/L,2.0~2.5mmol/L和<2.5mmol/L 时,其对应的心电图异常改变率分别为40.0%﹑
72.2%﹑84.6%和100.0%。 Nhomakorabea机制
1. 低钾血症可致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复 极化前期加速而后期减速,使有效不应期 缩短而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致使ST段及T 波、u波及Q-T间期出现改变。
概述
AMI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 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 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国外文献报道AMI早期低钾的发生率为 15%~31%,国内统计的发生率为30%~55%。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低钾血症:血清 [K+]<3.5mmol/L
低钾血症原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 不足
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应维持 有益、安全的血钾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Ⅱ 避免呕吐或腹泻等引起丢钾。 Ⅲ 避免进食差使钾摄入不足。
Ⅳ 注意胰岛素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及呼吸 性碱中毒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 低钾血症。
Ⅴ 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利尿 剂要适量。
Ⅵ 及早应用β-2受体阻断剂以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可以使交 感张力下降,使得血儿茶酚胺水平及醛固 酮水平下降。
Ⅶ 低钾血症状态时,避免应用抑制钾通 道的药物如:胺碘酮,否则极易发生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
AMI早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AMI后低钾血 症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低钾血 症与梗死类型、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可能 有关,距离发病时间越短,低钾血症发生 率越高。因此,维持稳定而足够的血清钾 浓度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猝死。
AMI时一方面Q-T间期缩短,在一定程 度上抵消低钾血症时Q-T间期延长的心电图 表现;另一方面,AMI部分病例u波消失, 还可因T-u融合使u波难以观测,故u波表现 可不明显,使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在急 性缺血状态下变得不明显。
治疗
Ⅰ 及时补钾 目前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以
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维持血清钾浓 度不应低于4.5mmol/L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