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概况

合集下载

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主要研究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投资可行性,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初期,以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为主,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榆林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榆林市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610亿元,其中数字化交
易额达到2531亿元,数字化市场规模达到191亿元,数字化
人口渗透率达到43%。

二、未来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可行性研究
1.政策扶持
榆林市针对数字经济产业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财务支持等多方面,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市场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数字经济产业需求不断增加,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3.资本支持
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榆林市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如腾讯、阿里巴巴等都在榆林投资了数字经济产业项目。

4.产业配套
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包括科技、人才、制度、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而榆林市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结论
综合以上因素,可得出结论: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投资可行性较高。

然而,在投资数字经济产业前,投资者也需要了解市场和政策变化及风险,并做好充分的风险防范措施。

榆林市简介

榆林市简介

榆林市简介: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后,加之已经批准和正式编制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榆林处于四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之中。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辖1区11县、17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5474个行政村,总人口364.5万。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776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9条航线。

【行政区划】截至2010年12月31日,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35万人(2010年)。

榆阳区面积7053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719000。

区人民政府驻火车站广场北侧。

神木县面积7635平方千米,人口41万。

邮政编码719300。

县人民政府驻神木镇。

府谷县面积32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

邮政编码719400。

县人民政府驻府谷镇。

横山县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35万。

邮政编码719100。

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

靖边县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32万。

榆林红石峡水库

榆林红石峡水库

红石峡水库一:榆林市水资源概况榆林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05毫米,占全省年平均降水量686.8毫米的59%,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降雨地域分布不均,风沙区一般在325—425毫米之间,丘陵区在400—500毫米之间,而且降水常以阵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地表径流含沙量大,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46毫米,是降水量的3倍多。

并且榆林市北部有煤、西部有气、南部有盐,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建设,工矿及城市用水量将显著增加,其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急居增加,工业废液、废渣渗漏和直接排放将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由此,榆林市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状况不容乐观。

二:简介红石峡水库地处榆阳区榆阳镇桥头村,无定河水系榆溪河中游处,距榆林城北4.5公里,库区属沙草原风及河源区,实际控制面积2060平方公里。

红石峡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Ⅲ等中型季调节水库。

三:构造特点1:水库枢纽由大坝、左右岸输水洞、左右岸泄洪洞以及坝后抽水站组成。

大坝为浆砌石拱坝,雄踞普济桥下的石峡中,坝基深入河床石层2米,长19.3米,宽15.7米,半径48.6米;坝高15米,坝顶高程1072.0米,顶长39.4米,宽4米;控制流域面积1202、3k m2,正常蓄水位1083.6m,总库容1900万m3。

坝体用水泥、白灰砂浆砌块石筑成,坝面用水泥砂浆砌青料石保护。

东西泄洪洞均建在坝体前方东西两侧,由沙岩中开凿而成,为马蹄形断面,进口高程1061.8米。

东洞长37.12米,比降1/400;西洞长47.54米,比降1/12。

1958年根据需要增建了控制闸,为矩形断面,宽1.8米,高2.1米,分别安装平板闸门,由5吨齿轮型启闭机启闭,两洞最大泄洪量75立方米每秒。

输水洞也建在大坝前方东西两头,东洞接一级抽水站,西洞接自流灌溉渠道,结构与高程与泄洪洞相同,安装启闭机4台,两洞最大输水量6立方米每秒。

榆林市基本介绍

榆林市基本介绍

榆林市榆林市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全国2011年煤炭年产35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全国2010年天然气产量946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先后建成神延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复线铁路,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铁路年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公路总里程2.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基本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

民航新4C级机场已建成投用,目前开通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26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3%,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亿元,同比增长35.1%。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榆林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一)榆林地图1、榆林在陕西的位置2、榆林行政区划图3、榆林市地图(二)地理地形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

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

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

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

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三)发展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榆林市概况

榆林市概况

一、 7榆林市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

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红碱淖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

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

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人均国土面积19.4亩。

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第十一章榆林市

第十一章榆林市

石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 景”、革命先烈杜斌丞委托崔焕九题刻的 “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受 到书法界的赞誉。
每当夕阳东照,红石映日,格外美丽。 “红山夕照”被誉为榆林八景之一。
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 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南距神木县城70公里。北 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相连,闻名遐迩的一 代天骄成吉斯汗的陵园离这里仅有40公里。“淖” 在蒙古族语中是水泊、湖泊的意思,不言而喻,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427年,统万城 被北魏攻破,结束了大夏国都城的历史。 当年修筑统万城时,当地还是水草丰美的 草原,后来沙漠侵吞,统万城被掩围在黄 沙之中。
现在的统万城,还可以看出内城和二道城 的痕迹。二道城留有506米的残垣,南面和
西北面保存得比较完好。内城南北长 127.1米,东西长608.9米,略成方形。 城垣遗址的高度,从1.6米到10米不等, 宽度从0.07米到0.19米不等。还有和城 连接的墩台,东面1l座,西面8座,北面6座, 南面11座,高7米、8米、20米不等。
真武殿周围各类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 显得疏密得体。其中有藏经、瑞芝、超然 阁;七圣、玉皇、文昌楼;东岳、关帝三 灵庙;二斗、圣母祠;三清、三官殿;白 云、真人洞等。还有楼亭,石,木牌楼、 重逾万斤明代铁钟、清代铜钟,铁、石、 砖狮子等。还有松、柏、桑果树6000余株。
白云观保存着叙述道教、佛教经变故事和
湖中有一半岛叫红石岛。红石岛面积约0.39 平方公里,因其边缘有一块巨大的红色岩 石,故而得名。该岛三面环水,与陆地相 连最窄处仅200米。岛上地形奇特,沙滩洁 净,是极好的天然浴场。沙上灌木丛生, 野生禽类自由繁衍生息。岛的东北角建有 龙王庙,至今流传着四海龙王神奇而美丽 的传说。

陕西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陕西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

这些王朝给古城西安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

这些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为西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考古资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西安境内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属国家级和省级的有84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其中不少是稀世国宝。

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气温13.1至13.4℃。

年极端最高气温35至41.8℃;极端最低-16至-20℃。

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1至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至-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年较差达26至27℃。

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差别很大,两者最大差值可达590 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

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

年平均风速1.8 m/s,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西安是中国北方中西部最大的加工工业基地,最大的商贸中心,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如今已成为沟通中外交往的交通大道,是一条文明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和文化旅游之路。

咸阳地处东经107°39’-109°11’,北纬34°12’-35°34’之间,位于关中平原中部。

东邻渭南、铜川,南接西安,西与杨凌、宝鸡接壤,北和延安及甘肃的庆阳、平凉相连。

面积: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

人口:483万。

咸阳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37-650毫米,年平均气温11.6℃,无霜期208天。

悠久的历史,给咸阳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摩岩题刻的代表陕南的石门栈道题刻、著名石刻昭陵六骏、汉茂陵石刻、唐乾陵石刻和唐桥陵石刻。

榆林煤盐分布资源

榆林煤盐分布资源

我国及榆林市低变质煤资源分布2011年03月19日11:26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其中低变质长焰煤资源蕴藏量占煤炭储量的40%以上,产量占目前总量的30%,在我国煤炭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地域分布上,储量大部分集中在内蒙、陕西、新疆、甘肃、山西、宁夏六个省(区)。

榆林市面积80100k㎡,煤炭资源特别丰富,含煤总分布面积约27140k㎡,截止2003年底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12多亿t,预测总量6940亿t(主要为侏罗纪煤,次为三叠纪和石灰二叠纪煤),占晋陕蒙接壤区探明储量的51.7%,占陕西省的86.4%,占全国的14%,占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19.7%(如果不包括无烟煤和褐煤则占全国动力煤30.3%),比东北、华北和华南三大区煤炭资源之和还多。

榆林市低变质煤煤田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榆林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定边、靖边等县区,分布着的榆神、榆横、神府三大矿区,埋藏1000m以浅的煤炭1412多亿吨,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

该煤田是国家煤炭战略西移和陕西煤炭战略北移的重点,规划发展2个亿吨级特大煤灰生产基地,占全国13个基地中两个,现已形成了年产1.2亿吨的生产能力。

每层总厚度15~20m,现开发的煤矿单层厚度平均2~6m,煤层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优良,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份、高化学活性,即“三低三高”的特点,有“天然洁净煤”的称号,被专家誉为“环保煤”,近年来,已被全国多城市指定为城市环保用煤,是国内外罕见的优质动力、液化、化工用煤。

可广泛用于:(1)动力用煤;(2)气化用煤;(3)活性炭用煤;(4)低温干馏生产半焦;(5)高炉喷吹等。

因此,榆林煤田的主要煤质特点可简要地概括为“四低”(低灰、低硫、低磷、低灰熔点)和“三高”(高发热量、高惰质组含量、高CaO含量),这“四低”和“三高”的煤质特点对育龄煤的加工利用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陕西榆林借力氯碱等盐化工项目实现优势资源转化2011-2-24 来源:网络文摘【全球塑胶网2011年2月24日网讯】陕西榆林榆林岩盐、湖盐、土盐均有分布。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第一章:榆林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榆林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榆林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

四、教学准备:课件、地图、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榆林市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榆林市的地理位置。

2. 新课导入:介绍榆林市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3. 图片展示:展示榆林市的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榆林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榆林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第二章:榆林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三、教学难点:榆林市的历史事件、人物。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事件。

3. 图片展示:展示榆林市的历史遗迹、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

4. 故事分享:讲述榆林市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5. 总结:总结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榆林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市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榆林市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榆林市的特色文化、民俗活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榆林市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3. 图片展示:展示榆林市的特色文化、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

榆林概况

榆林概况

榆林概况自然地理。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公里,长城横贯东西700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8%。

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最大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3—2914小时,无霜期短,平均在134—169天,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

自然灾害较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冰雹、霜冻、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

行政区划。

全市辖榆阳区和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县1区11县, 22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5474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总人口360万(常住人口334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有24个、6984人。

历史沿革。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

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统万城(今靖边县)建都,称大夏国。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

资源禀赋。

榆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以煤、气、油、盐最为丰富,是建设中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煤炭预测资源量2720亿吨,探明储量1460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量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资源量6亿吨,探明储量亿吨;岩盐预测资源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7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湖盐探明储量1794万吨。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榆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

2. 榆林的历史文化:历史悠久,曾是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活动地区,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

3. 榆林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榆林。

3. 教师总结学生所分享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

第二章:榆林的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榆林的美丽风光,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自然风光:黄河大峡谷、沙漠公园、红碱淖等。

2. 榆林的人文景观:白云观、镇北台、李自成行宫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榆林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榆林风光的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榆林风光的喜爱。

第三章:榆林的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传统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民间艺术:剪纸、泥塑、农民画等。

2. 榆林的传统戏剧:秦腔、皮影戏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榆林的传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榆林传统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体验榆林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四章:榆林的特色美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特色美食,增强对家乡美食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传统美食:榆林豆腐、定边羊肉、横山羊肉等。

2. 榆林的小吃:油糕、麻花、酸汤水饺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榆林的特色美食,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榆林美食的认识和喜好。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榆林美食的美味。

榆林可行性分析报告

榆林可行性分析报告

榆林可行性分析报告一、概述榆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位于黄土高原的北部。

榆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较好的生态环境,这些条件为榆林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本报告旨在对榆林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榆林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二、经济概况榆林市的经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为支柱产业,同时也涉及工业制造、农业产业、旅游业等领域。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榆林市的能源产业有着较好的前景。

同时,榆林市还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开发,有望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优势分析1. 丰富的资源储备:榆林市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这为当地的能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自然条件优越: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地理位置优越:榆林市地处陕北地区,紧邻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区位优势明显,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和优化资源配置。

四、挑战分析1. 资源枯竭压力:随着能源资源的开采,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这会给榆林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2. 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过程中,榆林市需要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城乡发展不平衡:榆林市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发展仍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发展战略1. 多元化发展:榆林市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对传统能源产业的依赖,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加大创新力度:榆林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生态保护:榆林市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今天隆重举行的“煤炭科技万里行——走进榆林”活动,是我市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煤炭工业实施科技兴煤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此,我代表榆林煤炭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前来榆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榆林煤炭工业的发展情况,分三个层面:资源概况、发展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各位做一简要介绍。

一、榆林煤炭资源概况榆林是煤炭资源富集区,是国家规划13个大型煤炭建设基地之一。

全市含煤炭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4%,煤炭资源的预测储量为2800亿吨,探明储量为1460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6%,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2%,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按照规划分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吴た笄 ?BR>榆林煤炭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过程中,经历了三次聚煤作用,从而形成了三个不同地质时代的煤系,即石炭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煤田。

石炭二叠纪煤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府谷、吴堡一线,探明储量70.49亿吨,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15.47米。

煤类主要为气煤、肥煤、焦煤。

三叠纪煤主要分布在子洲、米脂一线,总储量为0.33亿吨。

侏罗纪煤主要分布在榆、神、府、横四县区,含煤面积2456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357.33亿吨,主采煤层5层,煤层单层最大厚度12.5米,每平方公里地下平均储煤1000多万吨。

煤类主要为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

煤质具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0.8%)、特低磷(0.006---0.035%)、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的特点,是优质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是理想的环保用煤,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竟争力。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我市煤炭工业从“七五”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亿吨/年的生产规模。

“八五”以来,煤炭工业产值和实现的税利一直占到全市GDP 和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榆林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以下是对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的详细描述。

一、煤炭资源榆林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据估计,全市煤炭储量达到2000亿吨以上,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600亿吨。

榆林的煤炭主要分布在榆林盆地、神木盆地和府谷盆地等地,以高挺煤炭为主,质量优良,适合进行各种加工利用。

二、煤炭开采榆林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开采技术的进步和投资力度的增加。

近年来,榆林市相继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煤炭矿井,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煤矿开采效率和煤质的稳定性。

榆林市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矿井安全管理技术,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三、煤炭加工利用榆林市煤炭工业注重煤炭的深加工利用,通过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推动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投资建设了一批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高附加值项目,形成了煤化工产业链。

此外,榆林市还发展了煤炭深加工产业,推动了煤炭炭化、洗煤、煤电联产等项目的建设。

这些举措有效利用了榆林市的煤炭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煤炭市场榆林市的煤炭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满足了国内工业和居民的能源需求。

榆林的煤炭以高能煤和洗煤煤为主,质量优良,市场竞争力强。

榆林市在煤炭市场上与其他煤炭产区竞争激烈,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煤炭资源,榆林的煤炭一直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五、环境保护榆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

榆林市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减少了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榆林市还加大了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行绿色矿山建设,推广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减少了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

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榆林市煤炭工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导致对煤炭需求的减少,这对榆林市的煤炭产业构成了挑战。

其次,榆林市的煤炭资源开采已进入后期,煤炭资源的递减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因素。

陕西榆林波浪谷简介

陕西榆林波浪谷简介

陕西榆林波浪谷简介
一、景区概况
陕西榆林波浪谷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距榆林市区约80公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延安、神木三市交界处。

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世界自然遗产——“长城”相邻。

二、主要景观
1.月牙泉
月牙泉是中国北方很少见的景观,而波浪谷的月牙泉是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它就像是一弯新月嵌在大漠戈壁之中,因此得名“月牙泉”。

由于它的形状很像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琵琶”,所以人们又把这里称作“月牙泉”。

2.沙漠绿洲
在榆林境内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沙漠绿洲,这个绿洲虽然不能和内蒙古的大草原相媲美,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这个绿洲里生长着茂密的树木,还有许多稀有的植物,让人惊叹不已。

因为沙漠中有许多仙人掌类植物,所以这里还有一种奇特现象——“仙人掌森林”。

3.水上雅丹地貌
— 1 —
在榆林境内有一个沙漠中非常有名的景点——水上雅丹地貌。

这个雅丹地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水上雅丹地貌”。

— 2 —。

榆林市湿地植物物种组成与调查分析

榆林市湿地植物物种组成与调查分析

榆林市湿地植物物种组成与调查分析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

在榆林市境内,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这些湿地不仅是珍贵的生态环境,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榆林市湿地植物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环境,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一、榆林市湿地植物资源概况榆林市境内湿地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沼泽地、湖泊、河流和水库等类型的湿地。

这些湿地分布广泛,地理位置独特,为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这些湿地中,拥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水生植物以及湿地乔木和灌木等多种植物。

这些植物的存在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榆林市湿地植物资源的现状,我们对榆林市境内的湿地进行了植物物种组成的调查。

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我们对榆林市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榆林市湿地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水生植物:水葫芦、茭白、菱角、莼菜、箬竹等是榆林市湿地中常见的水生植物。

它们生长在湿地的水域中,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沼泽地植物:尖叶藓、莓苔藓、瓜叶藓、蕨类植物等是沼泽地的常见植物。

它们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 湿地乔木和灌木:柳树、芦苇、碧玉、水杉等是湿地中常见的乔木和灌木。

它们在湿地中生长茂盛,对于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榆林市湿地植物物种组成的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榆林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但也存在着一些植物物种的保护问题和生态环境的挑战。

在榆林市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视和意识,增强湿地保护的法制意识。

我的家乡榆林的介绍ppt

我的家乡榆林的介绍ppt

由1个市辖区和11个县组成
吴堡、清涧、子洲、绥德、米脂、佳县、府 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 榆阳区
地貌
黄 土 高 坡
窑 洞
少数农村居住的房屋
古老的耕作方式
榆林饮食
榆林饮食在中国具有很 高的地位。因特殊的地理位 置和地域文化造就了这里丰 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在市区 和各县、乡以及主要景区附 近,大小酒店、餐馆林立, 榆林本地特色风味有:羊肉 系列(如烤全羊、烤羊肉、 炖羊肉、羊杂碎等)、荞面系 列(如荞面饸饹)、小米、豆 制品系列(如豆腐宴、水煮豆 腐)、土豆系列(如土豆宴)、 红碱淖特色水煮鱼等。
榆林概况
• • • • • • • • • • • • 中文名称: 榆林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陕西省 电话区号: 0912 邮政区码: 719000 地理位置: 陕西省最北部 面积: 43578平方公里 人口: 356万 方言: 陕北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李自成行宫、红石峡、白云山 车牌代码: 陕K
2堡清涧子洲绥德米脂佳县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榆阳区富裕的府谷地貌黄土高坡窑洞少数农村居住的房屋古老的耕作方式榆林饮食榆林饮食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
我的家乡——榆林
•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
最北部,在黄土高原 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 处,是国家级历史下
文化名城。总面积 43578平方公里,总人 口351.63万,能源矿 产资源富集一地,被 誉为中国的“科威 特”,“塞上明珠”。 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的神府煤田,有我国 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 气田。


陕北秧歌
富有激情的陕北秧歌
陕北民歌
具有浓重的陕北 气息。早期的曲 子将社会悲剧、 家庭悲剧、爱情 悲剧完美融入其 中,现在则形式 多样如:信天游。 陕北民歌是区域 特色的反映,是 时代特征的反映。

榆林市坝地盐碱的成因与防治

榆林市坝地盐碱的成因与防治

榆林市坝地盐碱的成因与防治摘要分析榆林市盐碱地的现状,研究盐碱地的成因,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治理盐碱地,提高坝地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盐碱地;成因;防话;陕西榆林淤地坝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因其强大的拦泥淤地及生产效益,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得到大力发展,其蓄洪拦泥的最终产物——坝地,是宝贵的土地资源。

但是沟道打坝建库改变了径流汇集状况,将雨水蓄在沟里,必然抬高地下水位,特别是水库高水位蓄水后,库下水位抬高更快,盐碱随水上升至地面,久而久之导致坝地盐碱化,制约坝地效益发挥。

土壤盐碱化既是涉及农业、土地、水资源的综合问题,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盐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其治理和改良意义重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1榆林市盐碱地现状1.1榆林市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

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逾400km,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平均海拔1300 m,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mm。

1.2盐碱地现状据统计,2008年榆林市横山县共有淤地坝2000多座,可淤面积4459.80hm2,已淤面积4067.27hm2(其中盐碱面积1266.67hm2,占已淤面积的31.14%,已利用面积2260.60hm2,占已淤面积的55.58%)。

另据古水、赵石畔村6座坝的实地调查,总坝地面积174.67hm2,而盐碱面积就达114.40hm2,占总坝地面积的65.49%。

粮食作物在这些盐碱坝地上不能生长,造成资源闲置。

因此,治理坝地盐碱、提高坝地生产效益的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2盐碱地的成因从盐碱坝地外观分析,从上游到下游里“积水沼泽一盐荒地一重度盐碱一中度盐碱一轻度盐碱一非盐碱”分布。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

辖1市2区9县、155个乡镇、29个街道办事处、296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3.84万人。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2921.1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
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6条航线29个通航点。

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36.28亿元,同比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7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690.3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22亿元,增长5.8%。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1%、65.0%和28.9%。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和为加快全省发展作更大贡献、为陕西追赶超越作更大支撑“两个更大”要求,不断加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奋力开创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局面。

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

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

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

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

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1.煤炭:榆林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资源储量1490亿吨,占到了全国的1/5,占全省的86.2%,占全市面积的54%。

也就是说在榆林43578平方千米的总面积,平均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下都蕴藏着6吨煤。

榆林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特点,是国内最优质的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2.石油: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探明储量
3.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我国属中型油田,是陕甘宁油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已建成靖边、定边、横山、子洲原油生产基地和延长榆炼3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

3.天然气:天然气预测资源量6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气田储量丰度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丙、丁烷含量1.3%,有机硫极微,气质特优。

已建成长庆靖边、长庆榆林两座天然气净化厂和西气东输、陕京、陕京复线、靖西、靖银等输气管线。

4.岩盐: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7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52%和26%,盐层平均厚度达12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岩盐矿区。

平均品位96.47-98.16%,硬石膏型,大部属一级品,盐质优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