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中纪念性景点设计初探以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2科技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5期2019年3月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中纪念性景点设计初探
----以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为例
全利利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指出了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刻板印象.往往是直白的革命历史展示方式和天
同小异的圮念广场、纪念碑等元素组合而成的景区。
以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为例,结合现有资源条件提出
红色旅游景区中纪念性景点的设计思路,以期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景区;纪念性景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3-0048-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我国重要旅游产业之一,其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因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景区是发扬红色文化的载体,是缅怀革命先烈、加强传统革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
红色旅游产业自2005年起在全国迅速发展至今,已暴露出各种问题:如红色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红色旅游产品内涵不足、形式单一,开发布局不协调,产业发展水平低下等问题切。
致使众多红色旅游景区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发展不稳定等现象。
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光辉历史见证,是我国独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红色旅游景区稳定发展的基础除了优质的景区环境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长久稳定的发展经营,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需要思考如何以大众喜爱的方式设计纪念性景点,通过一系列纪念性景点来讲述革命历史,吸引人们自发的前来感受红色历史。
2项目概况
2.1项目范围
杨得志纪念公园位于株洲县南洲新区南部,规划范
围以现状杨得志将军故居为核心,用地面积39.59hm z o 2.2现状资源
2.2.1红色旅游纪念资源
杨得志故居位于杨得志纪念公园范围内,已有百年历史。
201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杨得志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湖南省旅游局批准杨得志故居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7年湖南省省委宣传
收稿日期:2019-01-13
作者简介:全利利<1986-).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
部评审批准杨得志故居成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已建成的杨得志故居周边的纪念广场、纪念碑等构
筑物及场地(图1),这也是传统的红色景区常见的用于缅怀革命先烈的景点做法,集中分布于规划公园南部自
然山体所围合的低洼平坦地区。
故居建筑和现有构筑
物风貌较好。
图1现状杨得志故居、纪念碑、纪念广场照片
2.2.2自然生态资源
杨得志纪念公园规划范围内除了南部的得志故居
所在区域外,其他地块保留着较好的自然形态,主要是
大面积的山体林地和水域。
历史上的红色革命活动多
发生在自然山野地区,公园现状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为
环境感知塑造和战役活动策划类纪念性景点的营造奠
定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
3规划设计
3.1规划策略
考虑到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的局限性,单一的参
观故居和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的教育性旅游方式对游客
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本次规划将从如何增加游客吸引力
这一方向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景区的参与性、互动性
和趣味性,并结合基地条件和性质,因地制宜的置入经
营性项目,为景区长久稳定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3.2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顺应现状地形地貌,最大程度的保留现有
山地水体.局部梳理整治。
结合现有旅游资源和建筑分
布.置入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学习和体验的景点,并配备
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市民营造可游、可赏、可玩、可
48
全利利: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中纪念性景点设计初探园林与景观学的红色旅游景区(图2)。
图2杨得志纪念公园总体鸟瞰
1.入口广场;
2.保留水塘;
3.得志故居;
4.纪念广场及纪念碑;
5.得志展览馆;
6.强渡大渡河纪念雕塑组;
7.模拟战役一地道战役;&模拟战役一奇袭八公桥;9.保留农田
3.3红色旅游纪念性景点设计
结合现有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置入可学习、可体验、可参与的多类型纪念性景点,提出遗迹碎片还原、历史文物展示、环境感知塑造、战役活动策划四大类设计手法来营造红色旅游景区中的纪念性景点,让人们从看、听、玩、想等多方位感受红色历史,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景区,改变游客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刻板印象,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影响力。
3.3.1遗迹碎片还原
现状得志故居建筑既有故居建筑展示功能,又是杨得志将军遗物和生平事迹收藏处,局促的空间无法兼顾收藏、展示、学习红色文化等多种需求。
规划考虑得志故居以历史拾遗为主,将得志故居进行原风貌保护,针对局部破损墙体、门窗和屋顶进行原貌修复并加固修缮后,故居内部将现有保存下来的家具用品文物等历史碎片进行合理归置,还原杨得志将军生活期间的布局场景。
同时打破传统单一的直观展示文物的叙事方式,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制作不同阶段的杨得志将军的影片,在故居场景内放映展示,让游客沉浸在真实场景之中.感受到营造身临其境的缅怀氛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景点吸引力。
3.3.2历史文物展示
考虑到现状杨得志将军的革命历史文物无处保存,在得志故居东侧水塘边的空地规划新建得志展览馆(图3)。
得志展览馆作为杨得志纪念公园的红色文化展示的主要建筑,规划位置结合现有水体,建筑立面形态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貌特征及山水意境抽线元素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取意于“衡山烟云”。
屋顶使用连续的悬山坡屋顶造型,原型来自吴冠中的画作《江南》,并取云卷云舒之态,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得志纪念馆内将陈列以文字、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多种元素来展示红色历史文物和杨得志将军的历史
入口
图3得志展览馆设计灵感示意图及效果
事迹,利用已有历史文物和资料按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来整理并展出,且尽可能详尽的补充和释疑,力求让人们通过参观得志纪念馆.感受到一个按时间线来推进的、相对完整的历史发展进程。
另外,还可以结合杨得志将军相关的革命历史故事和文物形象.融入当下人们的审美喜好,通过艺术化手法进行素材再造,设计和制作系列化的文创产品来出售。
这些文创产品可以制作成文具、艺术品、甚至是家居用品、服饰等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人们购买和使用的过程无形中对红色旅游景区起到宣传作用。
如此通过历史文物的直观展示和文创产品的间接推广来强化人们对红色历史的感知度,提升吸引力。
3.3.3环境感知塑造
规划选取杨得志将军的杰出贡献之一“强渡大渡河”战役来作为环境感知塑造类纪念性景点。
结合得志故居南侧的现状水面设计“强渡大渡河”战役主题的纪念雕塑组(图4)。
并借现有地形高差,增加自然石造型的跌水,营造水流湍急的效果,全方位还原杨得志同志杰出贡献的重大历史时刻。
此外沿雕塑组的布局在水面上布设自然材质的竹木栈道、观景平台等景观元素,提高了场地的可参与性,为游客营造了近距离观摩战役场景的场所,拉近游客的距离,让人们感受到红色历史不再是远离人们生活的故事,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为公园战役活动策划类景点和红色历史文创产品起到标识宣传作用。
图」强渡大渡河纪念雕塑组效果
3.3.4战役活动策划
规划选取“奇袭八公桥”、“地道战”这两个杨得志将军生平经历的重大革命战役为故事主线.来打造战役活动策划类的纪念性景点。
杨得志将军故居的北部范围为现状山林,生态条件较好,山林内坡地和山谷区域存在部分荒废场地.规划设计利用这些荒废场地,顺应现有地形条件布设栈桥、沙包、战壕、眺望塔等战争场景元素.结合杨得志将军生平的重要战役,营造“奇袭八公桥”秋•地道战”战役模拟体验景点(图5),为游客提供寓教于乐的真人战役模拟的户外活动场所,让人们体会到红色旅游景区不单单是枯燥的学习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还可以在游戏中
(下转第52页)
49
2019年3月绿色科技第5期
种培育,陈宝昆对大型丛生竹的造林技术、集约经营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另一方面.为保护丛生竹资源,应尽可能地从竹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上选择竹种进行迁移引种保存.尽快切实有效地保护、抢救、研究和利用珍稀种质资源.以现有珍稀竹种园为基础,建立种苗繁殖、人工培育和试验研究基地。
5.2加强丛生竹野生植物资源的驯化栽培,实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根据竹子分布特点和适地适竹原则•将竹种移至安全区逐步驯化.与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相结合.建立特有竹类景观园,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黄滔对观赏竹园区(包括从生竹)的优良种苗选择与起运、场地整理、栽植、水肥管理、中耕除草、修枝与间伐及留笋养竹、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利用已掌握的繁殖技术推广种植,通过开发利用来保存和扩大种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灼。
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珍贵野生植物资源的有序利用,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开展种苗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充分利用播种、抨插和组织培养等各种繁殖技术手段进行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的种苗繁育技术。
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种苗的科学栽培技术,建立高效栽培示范
(上接第49页)
感受革命历史氛围,体验战役的艰辛,从而提升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另外,战役活动策划也为公园创造了经营性项目的思路,为景区长久稳定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图5战役模拟体验景点效果
4总结与展望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独有的重要旅游产业之一,其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规划设计这一案例,研究了红色旅游景区中纪念性景点的设计思路.从景区红色历史资源、地域风貌特色和自然生态资源出发.设计营造遗迹碎片还原、历史文物展示、环境感知塑造、战役活动策划四类纪念性景点,为游客营造多种体验感的红色历史的学习感知过程,从而提高红色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改变了人们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刻板印象.为今后越来越多的红色旅游景基地,在实现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的同时,还可进行辐射推广.建立大型笋材用丛生竹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组协调好项目组、当地政府和农户三方的关系,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2)加强优质野生植物资源的良种选育。
利用各种良种选育手段,培育一批观赏价值高、适合海南岛城乡环境,具有重要开发利用潜力的优良种质资源。
从生竹具有易生长扩张,绿化面积大、易推广、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合理栽培.相信一定能为海南的城乡绿化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金川,王月英.我国丛生竹资源价值评估及其生产力拓展[J].
广东林业科技,1995(3):6-10.
[2]胡璇.漆良华,徐瑞晶,等.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地径与节长
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8,37(1):50〜56.
[3]陈宝昆.杨宇明,张国学,等.大型丛生竹的培育技术及其综合利
用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7(2):1-9.
[4]黄滔.黄程前,刘玮.等.观赏竹栽培管理技术[J].湖南林业
科技,2013,40(3):68〜70.
[5]黄大勇.蒙锡欣,丁肖兰,等.广西崇左市竹类资源利用对策[J].
广西林业科学,2012,41(2):178〜182.
[6]陈宝昆.杨宇明,刘清江,等.参与式林业技术推广方法研究一
以大型笋材用丛生竹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为例[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6〉:75〜78.
区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需考虑文化传承、政治教育、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多方面,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红色历史文化的展示,思考如何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破传统.利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营造纪念性景点.寓教于乐.让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学习、游戏等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人们的爱好不断的变化,景区规划设计方式也需要不断进步,所以红色旅游景区纪念性景点设计思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
划纲要[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04(12).
[2]吕晓凡.湖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
[3]程薇.红色旅游駅区景观研究---以红安烈士陵园为例[D].武
汉:湖北工业大学,2010.
[4]邓涛.旅游区景观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
[5]李德满.论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J].红色文化资源研
究,2015(12).
[6]王颖.论红色景区的保护和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
(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