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前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护理的康复锻炼
乳腺癌病人手术后,应尽早进行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帮助和督促病人对水肿肢体皮肤的保护,不要搔破,避免水肿肢体操持重物。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每次10遍,每天约5—6次。

术后第三天可试用健康的一侧上肢帮助手术的一侧上肢做前面上举动作,使患侧肢体举高到与头部相平,每次3—4遍,每天约3—5次。

术后第四天,可用健康侧手握住患肢的大拇指,帮助患肢向上抬举,直到超过头部,每天3—4次。

术后第五天,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次2—3遍,每天2—4次。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

术后第七天和第八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朵,。

术后第九天起可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做旋转活动。

术后第十天可试用患肢举起物体超过头顶。

手术第十天以后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经常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

当然,乳腺癌患者在术后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取决于病人的体重及耐受能力,护士要做好耐心说服解释工作,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无论是开放性骨折还是闭合性骨折病人,术后应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下床活动时间,一般是术后第三天起,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避免关节僵硬术,术后第五天可继续在床上练习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一周后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并逐渐使下肢负重,使骨折部位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早期愈合。

同时,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确加强康复期的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又可防止老年病人肢体深静脉栓形成。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抬高患肢伸直位,膝部给予冷疗,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者肿胀,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活动度、温度、痛触觉及伤口敷料情况,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第二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多数骨折病例在术后2 周能屈膝90 °并下地行走。

注意观察伤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伤口渗血情况若出现肢端皮肤颜色变紫,温度变凉,活动受限等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师。

术后前6~8周:术后麻醉过后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锻炼。

术后2-3天开始压膝练习。

健侧及上肢肌力的练习。

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逐步开始负重及平衡训练。

石膏去除后~伤后3个月:CPM被动运动(持续性被动运动),每次30分钟,一天两次。

患者主动屈伸练习、坐卧抱膝运动。

仰卧垂腿运动、坐位加压垂腿运动等。

后期钩腿练习、前后、侧向跨步练习等。

3个月后:开始静蹲练习、患侧单腿蹲起练习等。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用注射器连接原头皮针将药液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

2.在原针头静脉推注NS 5ml+地塞米松5mg后拔掉针头,或用0.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3.予冰敷或33%硫酸镁湿敷,若有表皮坏死或溃疡形成,可用湿润烫伤膏外涂。

4.抬高患肢,避免局部按压。

5.出现组织破坏及溃疡时酌情进行手术治疗。

6.记录化疗药物外渗部位、范围、药物名称和浓度、病人症状。

脂肪乳外渗的
脂肪乳外渗,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活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处理方法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um加入0.25%普鲁卡因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甘露醇外渗
使用甘露醇时多要求快速滴入,因此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输入甘露醇时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选择使用少、弹性好且较粗的静脉。

输液时间已超过24小时的静脉通路,在输入甘露醇是需慎重,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

研究表明,甘露醇在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静脉损失,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淤血等。

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上端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局部麻醉剂止痛的功效,因此可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内踝骨折
踝骨是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最下端与脚部结合的骨骼点,一般在普通的生活中,行走经常会扭到脚,轻则疼痛,重则拉伤韧带乃至骨膜受损。

踝骨一般不会出现骨折情况,多半是在扭到脚后出现骨裂。

踝骨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脚踝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

临床表现
诊断
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 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4治疗预防编辑
无移位骨折
用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背伸90 °中立位,1~2 周待肿胀消褪石膏松动后,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8 周。

有移位骨折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采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

如为外翻骨折则采取内翻的姿势,足部保持在90 °背伸位,同时用两手挤压两踝使之复位。

骨折复位后,小腿石膏固定6~8 周。

2.手术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手术治疗。

(1)适应证a. 手法复位失败者;b. 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
以上者;c. 外翻外旋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d. 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e. 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f.三踝骨折;g. 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影响功能者。

(2)手术原则一般原则为:a.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b.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
能锻炼;c. 须彻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d. 手术应尽早施行。

(3)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a. 内踝撕脱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
到固定要求,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 8 ”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b. 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以及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

c. 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1/4 或1/3 ,手法复位较为困难且不稳定,一般应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

5踝骨骨折的康复性治疗编辑
1、内外踝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可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时间为6~8周,要逐
渐加强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消肿。

2、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者,亦行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4~6周,术后第
一天可行足趾关节等张运动,下肢肌肉等张静力性收缩,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

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术后4~6周,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

术后8周可逐渐负重训练。

术后8~12周可行踝关节主动运动训练,术后12周可行步态训练。

踝关节僵硬者可行理疗,必要时手术可分解,亦可中药熏蒸。

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均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踝骨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