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宣传折页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2000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贵州省第一批、黔东南州第一个省级开发区。
它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及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功能定位为凯麻新城区主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辖8个村、1个社区,现有人口3万余人。
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富氧,低辐射,年平均气温14℃~18.5℃,素有“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之美誉,是夏季最好的避暑胜地,被联合国称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环境。
作为贵州“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发展中,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具有六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为投资兴业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优势特殊。
凯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实验区和政策创新先行先试试验区,在开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多维政策空间优势。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提出了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分别出台了支持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措施,投资审批、规划建设、项目环评、财政税收、部门业务监管等管理权限全部授权给开发区。
随着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政策倾斜,必将创造无数的发展机会和财富机遇。
同时,贵州“黔中经济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凯里经济开发区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享受更加特殊的金融、投资、土地、税收等政策,必将催生各种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凯里经济开发区处于黔湘桂三省区交汇处,是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南下东进的重要门户。
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沪昆高速公路、凯麻高速公路、余庆至羊甲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清水江穿境而过,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在区内设凯里南站,距凯里黄平机场50公里,距贵广高铁、厦蓉高速公路匝道口30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并举,国道、省道、高速公(铁)路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自然资源丰富。
黔东南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多达3000余种,盛产太子参、茯苓、何首乌等多种名贵药材,是中国杉树、松树、油茶的重要产地,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
这里拥有丰富的重晶石、铝土、钒、铁等矿产资源,是贵州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牛羊、畜禽、生猪、油茶、茶叶等生产基地。
凯里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投资发展生物制药、特色食品、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
凯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苗岭明珠”。
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节日众多,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爬坡节、芦笙节、斗牛节、吃新节、苗年等盛大的民族节日都包含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旅游胜地之一,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旅游中心。
境内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景致奇特的渔洞溶洞,回归自然的平良古峡,风情别致的镰刀湾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风格独特的苗族吊脚楼,享誉世界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以及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彩。
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飞歌、芦笙金曲、斗牛、斗鸟、赛马场面,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五是土地资源充足。
凯里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到三分之一,辖区土地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和耕地,综合利用条件好,每年收储土地6000余亩。
目前,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地区、全国开展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 用地指标单列管理等土地支持政策,及时开展土规划编制,大力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造地工程,掀起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新高潮,不断拓展园区及城市用地发展空间,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保障。
六是人力资源富集。
凯里经济开发区是贵州东部“大学城”,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园区产业和大的产业链项目开设专业,实行“校企联姻”,每年直接为企业培养和输送3万多名稳定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满足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
同时,黔东南拥有劳动力200多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通过各级职业学校的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每年培训技术农民、技术工人3万多名,为企业用工提高了保障。
在近年来的开发建设中,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推进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步伐,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提速,赶超进位。
全区已入驻企业308户,其中,工业企业78户,已建成投产企业40户,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开始走上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功能布局明晰。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批准的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新规划面积由原65.43平方公里扩大为168平方公里。
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城互动、集约利用、商住并举、工贸结合”的思路和“一放,两让,三集中”的发展理念(即:放权搞活,让利于民、让利于外,农民向社区集中、企业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将开发区划分为商业商务中心区、开发区核心区、装备制造业区、民族药业园区、电子信息与服务外包园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区、教育产业园区、休闲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和总部后勤区、州级综合服务区、下司文化风情旅游区、滨江休闲区、无水港区、高端宾馆酒店区等14个功能区。
将原来功能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变为产业集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
作为黔东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主阵地,近年来,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建成凯开大道、开元大道、金汇大道、中昊大道、开司大道等城市道路18条共40公里,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拓展了城市规模。
水、电等基础设施随路网延伸。
已建成居民自来水厂和企业供水厂各1座。
建成220千伏和
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区域供电能力达52万千伏安。
铺设燃气管道16千米。
移动、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保证了入园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
中心城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1.95%。
按照国发2号文件关于开发低坡缓丘未利用地的精神,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
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山要地2500亩,填谷造地2200亩,占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60余个工业企业总用地面积的70.9%。
2011年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第一期300亩场平已实施完成,第二期700亩正在实施。
目前正在沪昆高速铁路南侧的摆仰村与铜鼓村之间以及开司大道、320国道两旁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建设1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工业梯田”,为园区建设、项目落地构筑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区承载能力
三是配套能力较强。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着力完善教育、卫生、商贸、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
计划引进10所以上大专院校,建设黔东南“大学城”。
目前,凯里学院已投入使用,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州委党校、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建设。
四川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华星外国语学院、华星民族艺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学院、联大经贸科技学院即将开工建设。
宏伟苗乡侗寨欢乐世界,民生江山悦水岸度假风情小镇,镰刀湾苗侗风情古镇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项目正在建设。
建设银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的巽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金融大厦。
“大学城”、“欢乐园”、“风情小镇”以及金融机构的入驻,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四是产业层次较高。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对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和科技经费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促进了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模式向“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模式转变。
同时,推动已有一定基础的高科技企业再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族医药食品等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次。
比如,已落户我区的中昊电子、中泰生物科技、西蒙斯电梯、海盈科技、迅莱科技、亿云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2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82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7亿元。
其中,中昊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陶瓷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通过英国UKAS/挪威DNV ISO9001:2000国际品质管理认证,产品获得美国UL安规认证及德国VDE认证。
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是世界唯一能生产壁流式蜂窝柴油机尾气微粒捕集器的三家企业之一,产品性能达到欧Ⅳ、V标准,已获4个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已被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
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血液制品成果多次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迅莱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采用通过美国国土安全局认证的半导体指纹芯片产品的生产企业,迅莱汽车远程控制系统软件VI.O和迅莱汽车车窗关闭防夹控制系统软件VI.0今年3月获国家专利。
“十二五”期间,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打造“省级一类开发区、千亿级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化引领、园区化布局、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科技、食品工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动漫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科技产业园、港深科技产业园、电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五个百亿产业园”和宝恒国际建材物流城、经纬国际汽车贸易城、中药材批发城、常驰小五金批发城、凯威现代物流城“五个百亿物流城”,力争到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将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花园式城市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