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初三初中物理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初三初中物理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四种情境,其中哪种情境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
A .滑雪
B .细线分割肥皂
C .螺丝连接工件
D .拖拉机的履带
2.下列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 ,体重是500g
B .人的正常体温是37.8℃
C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 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D .光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约为3×105
km/s
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图2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1、L 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灯L 1短路
B .灯L 1断路
C .灯L 2断路
D .灯L 2短路
5.如图,小明用杆秤称一条鱼的质量,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2kg 的刻度线上,根据图和你
手边的有关文具,可估测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A .5 g
B .500 g
C .50 g
D .5000g
6.目前有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

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7.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0.在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二、填空题
1.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车,她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⑴轮胎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⑵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______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⑶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是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⑷她查阅说明书,发现汽车前灯灯泡的规格是“12V25W”,这个灯泡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J。

(5)她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她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忽然闻到一阵烧香烟的味道,这是___________现象;于是她打开了车窗,小明看到一缕缕白烟往车外飘,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内的气压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外的气压而造成的;她爸爸要她系好安全带,小洋明白这是为了防止汽车刹车时由于___________而对人造成伤害。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海啸时由于海水具有巨大的_________能摧毁了大批建筑物,海啸时由于产生强度较大的_________波对人、动物造成了严重伤害。

3.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______增大,故相同的深度的江水对堤坝________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4.一艘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30t货船在黄河中满载航行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

在码头将货物卸下后,河水对船底压强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在图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

[均选填“(a)”、“(b)”或“(c)”]
6.“五·一”节小王同学在父亲带领下到红枫湖划船游玩。

已知船和人总重6000N,划船用的桨是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当船在水中加速行驶时,船受到
作用(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三、作图题
(1)用笔画线将图中的三孔插座、开关、螺口灯泡等未接好的元件的导线连接好
(2)小黄坐的位置与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间有张椅子,如图所示。

若不移动位置仍要遥控电视,在图中画出遥控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的光路
(3)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向下用力将木箱A提起,画出滑轮组绕绳情况.
四、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这个图像,你能获得的合理信息有哪些,写出三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的。

请你将图中四种仪器测量的读数,填写在表格中
图序A图B图C图D图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
目的是。

(2)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3)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处(P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
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的_______像。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此时光屏应放在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4.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
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小木块上,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另一铁球乙(m
乙>m

)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晚自习时,小明所在教室的电灯突然熄灭,现请你根据这个现象,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验证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其重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8N,求:
(1)石块的质量。

(2)石块的体积。

2.以汽油为燃料的助动车,由于燃烧不充分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原因。

已逐步被电动自行车取代(如图)下表是泰州飞龙电动自行车整车技术性能的一些数据。

________;电瓶放电:_______;电瓶车行驶过程中:_____。

⑵电瓶车与摩托车相比,电瓶车有什么优点?(至少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电瓶车蓄电池贮存的能量全部用于车辆行驶,当车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电瓶车的功率是多大?
⑷这种电动车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安?
3.在探究“家用电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与同学合作,在爸爸的协助下,以家里的电水壶为研究对象,记录了如下表中的有关数据。

根据上表中的记录,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1)求通电2min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2)求电水壶中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
(3)求2min内电水壶消耗的电能和实际功率。

贵州初三初中物理中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图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四种情境,其中哪种情境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
A.滑雪
B.细线分割肥皂
C.螺丝连接工件
D.拖拉机的履带
【解析】A.滑雪 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合题意; B.细线分割肥皂 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C.螺丝连接工件 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合题意; D.拖拉机的履带 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合题意; 故选B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如何增大压强。

点评:了解增大压强的方法是此题的关键。

增大压强方法是: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减小受力面积,三是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下列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 ,体重是500g
B .人的正常体温是37.8℃
C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 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D .光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约为3×105
km/s
【答案】C
【解析】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 ,体重是50kg ;人的正常体温是37℃;人体的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 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约为3×105k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

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 ,体重是500g 不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是37.8℃ 不合题意;
C.人体的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 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符合题意;
D.光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约为3×105km/s 不合题意; 故选C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了解常见物理量的数值是此题的关键。

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图2
【答案】D
【解析】A 选项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B 选项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C 选项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D 选项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D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磁现象。

点评:了解奥斯特实验、电动机原理和发电机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1、L 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灯L 1短路
B .灯L 1断路
C .灯L 2断路
D .灯L 2短路
【解析】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1、L 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灯L 2断路,电压表和灯泡L 1及电流表串联。

故选C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路故障。

点评:在电路故障的判断中注意电路的连接情况的变化。

5.如图,小明用杆秤称一条鱼的质量,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2kg 的刻度线上,根据图和你
手边的有关文具,可估测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A .5 g
B .500 g
C .50 g
D .5000g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力臂AO:BO=1: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和动力臂的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

鱼的质量是2kg ,那么秤砣的质量大约是0.5kg 。

故选B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点评:在此题中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注意动力和阻力之比等于它们力臂的反比。

6.目前有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

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 .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答案】B
【解析】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里。

故选B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能量的转化。

点评:注意太阳能电池板的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里。

7.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C
【解析】水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选项A 不对;水的密度跟质量和体积无关,选项B 不对;水的比热容是水的属性,与温度无关,选项C 的图像正确,在液体压强的计算中,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水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成正比。

故选C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

点评:了解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解析】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表示音叉的振动。

故选A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

点评:了解如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此题的关键。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答案】B
【解析】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汽化现象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态变化现象。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更多;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更多不合题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不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

点评:了解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是此题的关键。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汽化现象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态变化现象。

10.在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答案】D
【解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A选项中提着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没有做功;B选项中举着杠铃不动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没有做功;C选项中用力搬石头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没有做功。

D选项中小车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距离,所以做了功。

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功。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同时具备时才做功。

即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二、填空题
1.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车,她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⑴轮胎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⑵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______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⑶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是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⑷她查阅说明书,发现汽车前灯灯泡的规格是“12V25W”,这个灯泡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J。

(5)她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她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忽然闻到一阵烧香烟的味道,这是___________现象;于是她打开了车窗,小明看到一缕缕白烟往车外飘,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内的气压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外的气压而造成的;她爸爸要她系好安全带,小洋明白这是为了防止汽车刹车时由于___________而对人造成伤害。

【答案】(1)增大(2)平面镜成像或光的反射(3)不可再生(4)1500J。

(5)自己(或车厢);扩散;大于;惯性。

【解析】轮胎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是能源;她查阅说明书,灯泡的规格是“12V25W”,这个灯泡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是w=Pt=25W
60s=1500J。

她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她是以车厢为参照物的;忽然闻到一阵烧香烟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于是她打开了车窗,小明看到一缕缕白烟往车外飘,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的气压而造成的;她爸爸要她系好安全带,小洋明白这是为了防止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而对人造成伤害。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学和光学的基础知识。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题目的难度较小。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海啸时由于海水具有巨大的_________能摧毁了大批建筑物,海啸时由于产生强度较大的_________波对人、动物
造成了严重伤害。

【答案】动能(或机械能);次声波
【解析】地震、海啸等地壳的变化发出的声音都是次声波。

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海啸时由于海水具有巨大的机械能能摧毁了大批建筑物,海啸时由于产生强度较大的次声波波对人、动物造成了严重伤害。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和次声波的知识。

点评:了解什么是次声波是此题的关键。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属于次声波。

同时海水具有巨大的机械能。

3.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______增大,故相同的深度的江水对堤坝________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答案】密度;压强。

【解析】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含沙量增多,致使江水的密度增大,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故相同的深度的江水对堤坝压强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密度和压强。

点评:对于浑浊的江水含沙量增多,致使江水的密度增大,相同的深度的江水对堤坝压强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4.一艘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30t货船在黄河中满载航行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

在码头将货物卸下后,河水对船底压强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3×105;变小;变小
【解析】一艘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30t货船在黄河中满载航行时,船受到的浮力为。

在码头将货物卸下后,船会上浮一些,河水对船底压强将变小。

船排开水的
体积减小,船受到的浮力变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浮力的应用。

点评:在已知船的排水量可以依据公式F
浮=m

g计算船受到的浮力。

在码头将货物卸下后,船的重力减小,浮力
减小,船会浮起一些。

5.在图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

[均选填“(a)”、“(b)”或“(c)”]
【答案】(a);(c);(b)。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c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的作用效果和惯性。

点评: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惯性的概念是此题的关键。

6.“五·一”节小王同学在父亲带领下到红枫湖划船游玩。

已知船和人总重6000N,划船用的桨是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当船在水中加速行驶时,船受到
作用(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答案】费力,非平衡力
【解析】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划船用的桨是省力杠杆。

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

船在水中加速行驶时,船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和平衡力的知识。

点评:了解平衡力的条件和杠杆的分类是此题的关键。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划船用的桨是省力杠杆。

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

三、作图题
(1)用笔画线将图中的三孔插座、开关、螺口灯泡等未接好的元件的导线连接好
(2)小黄坐的位置与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间有张椅子,如图所示。

若不移动位置仍要遥控电视,在图中画出遥控
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的光路
(3)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向下用力将木箱A提起,画出滑轮组绕绳情况.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1)三孔插座中最上面的孔是接地线的。

灯泡的开关和灯泡是串联的,开关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 (2)依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3)此题中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的段数是2段。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学、光学和力学作图。

点评:了解作图所依据的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四、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这个图像,你能获得的合理信息有哪些,写出三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初温是20℃;在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解析】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初温是20℃;在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态;在第20~30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该物质的熔点是80℃。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晶体的熔化。

点评:了解晶体的熔化现象和规律是此题的关键。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的。

请你将图中四种仪器测量的读数,填写在表格中
【答案】
【解析】在电能表读数时注意最后一位是小数点的位数,单位是kwh。

长度测量中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质量的测量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质量值之和。

测力计的读数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理中常用的测量工具的读数。

点评:了解常见仪器的读数和注意事项是此题的关键。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
目的是。

(2)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3)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处(P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
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的_______像。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此时光屏应放在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光屏,使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焰在同一水平上。

(3)右;放大;实。

(4)A.
【解析】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可以找到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时使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焰在同一高度。

物体在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处(P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上一步中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此时光屏应放在A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点评:了解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是此题的关键。

物体在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1倍焦距
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
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小木块上,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另一铁球乙(m
乙>m

)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质量不变的小球,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
【解析】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不变的小球,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运动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了解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质量不变的小球,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

五、简答题
晚自习时,小明所在教室的电灯突然熄灭,现请你根据这个现象,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验证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题:教室里的电灯为什么会突然熄灭?
猜想一:可能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猜想二:可能是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
【解析】晚自习时,小明所在教室的电灯突然熄灭,原因可能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

或者是电路中出现断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