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与学堂:清末民初教育的二元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的私塾 。 多数人 受经 济条件 、 家庭 背景 等限制 只能 在 私塾 接受 启 蒙 教育 。 私 塾 不仅 承 担着 蒙 学 教 育
和道德 教化 的重任 , 而且 还为学 生进 一 步深造或 参加 科举 考试预 作准备 。 1 9世纪 中叶 以来 , 着 国际 国内形势 的剧 变 , 随 中国传统 教育 越来 越 不 能适应 变 化 了的社 会 形势 , 改 革 传统教育 、 展新 式教育 的 呼声 日渐高涨 。新 式教 育经 历 洋务 、 发 维新 两 个 发展 阶段 , ^ 2 进 0世纪 后 .
I 育 体 系 中均具 有 一定 的代 表 性 , B教 故这 一榕 局在 初 等 教 育 领 域 里 的 表 现 尤 为 明 显。 清 东 是初 , 塾 仍 占 私 有相 当 比例 非 学 堂所 能取 而代 之 。学 堂取 代 私 塾 虽是 大 势 所 趋 ,但私 塾 顽 强 的 社台 适 应 性 与 学 堂 教 育 的 不成 熟使 二 者 既存 在 冲 襄 与 竞争 又 存在 互 补 与传 承 ,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匣 映 了中 国 教 育 近代 化 的 特 点 . 从 这 也
全 国 小学 堂数 学 堂数 小 学 堂数 与 学堂 数 之 比 小 学生 数 学 生 总数 小 学 生 数 与学 生 总 数 之 比 3 65 3 0 362 77 8 % 92 85 7 94 1 【l5 l 0 37 8.% 83 直 隶 7 6 88 8 2 73 9% 0 J6 9 74 4 14 7 6 12 8 .% 94 江 苏 85 l 14 09 7 % 76 207 80 350 5' 7 % 87 浙江 l4 00 19 25 8.% 03 3 76 52 4 59 l6 8 % 59 广 东 l4 4l l0 67 8 . % 96 696 5 8 773 53 8.% 71 贵州 40 0 65 3 6 .% 29 l3 6 67 16 8 77 9 % 26 新 疆 9 9 13 0 9 .% 61 l 8 0O 18 17 9 % 09

新 式学 堂兴办 及学 制改革 是 中 国近 代教育史 上 的重要 变化 , 也是 清末 民初 社会 的重 大变 迁 , 由此而 造成 的新型 知识分 子群 体正 是辛 亥 革命 舞 台上 最 活跃 的力 量 , 学 界对 此 已有 较 多 研 究 。但 新 式 教 史
育体 制并非 短期 内便 可造成 , 传统 教 育形 式 也 未 即刻 退 出历史 舞 台 , 近代 教 育 呈 现 新 旧并 存 的二 元格 局0。这一格 局在初 等 教育 领域表 现尤 为 明显 。传统 私塾 与新 式 小学 堂 长期 并 存 , 有一 个 新 旧杂 陈 、 且
及其相互 关 系略 加考察 . 以揭 示这一 新 旧杂 陈的社会 历史 现象 , 从而加 深 我们 对辛 亥革命 时期社会 环境
的 认 识 。。

并 存 的 格 局
在漫 长 的历史过 程 中 , 国传 统 教育对 培养 “ 中 治人 ” “ 己” 人才 起 过重 要作 用 , 发 展 至 近代 , 、修 的 但 则 完全成 为科 举 的附庸 . 多数学 校 、 院和私塾不 过是 科举 的^ 门或 准备 机构 。影 响 面最 广 的是 数量众 书
收 稿 日期 :0 0 1 - l 2 0 —l o
作 者 简 介 : 国静 (9 7 ) 女 . 贾 17 一 . 山东 省 聊 城 市 人 , 四川 大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研 究 生 。
维普资讯
四 川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彼此渗透 的 过程 这种新 旧并 存 的格局无 疑影 响到 清末 民初新 型知 识 分子 群 体 的 形 成 , 是辛 亥 革命 也
时期 的重 要 社会状 况 。史 学 界对 私塾在 近 代 的演 变 及其 与 学 堂 的关 系则 关注 不 够 而 少 有 研究 , 我 使
们对近代 教育 体 制的演 变及其 社 会影响 缺乏更 为全 面 的认 识 。本文试 就 私塾 与新 式小 学 堂存 的格 局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 期
2o 0 2年 J月
四川 师范 大学 学 报 ( 会科 学 姣 ) 社
J un lo ih a r lU iest ( oi ce csE io o r a f c u nNoma nv ri S ca S in e d t n S y l i

十 侧 面反 映 了 辛 亥革 命 前 后 的社 会 环 境 。 美 键 词 : 末 民初 ; 塾 ; 堂 ; 元 格 局 清 私 学 二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0—02 6 文 献 标 识 码 : 9 A 文章 编 号 :0 05 1 (o 2 叭 -O7o 10 -3 5 2o ) o9 -9
V 2 NO 1 9. .
Jn ay 2 0 a u r ,0 2
私 塾 与学 清 末 民初 教 育 的 二元 结 构
_
贾 国

( 四川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0 6 104
摘要: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在社台转型过程审呈现 一种新 旧并存 的二元格局 , 圉新 式小 学堂 与私塾在 新
即成 为清 廷推行 “ 新政 ” 的一大举措 。10 9 1年 , 清廷 下令 : 著将 各省所 有 书院 , 省城均 改设 大学 堂 , “ 于 各 府厅 直隶 州均设 中学 堂 , 各州 县 均设小 学堂 , 多设 蒙 养学 堂 ; 教法 当以 四 书五 经 、 常 大义 为 主 , 并 其 纲 以 历代 史鉴 及 中外 政 治 艺 学 为 辅 。 [ ] 卷四百八十六 40页) 9 3年 , 以法 令 形 式 公 布 《 定 学 堂 章 ”1( 2 10 又 奏 程》, 全 国推行 新 的学制 。1 0 在 9 5年 , 宣布 正式 废 除 科举 制 度 , 办 新 式学 堂 一 时 形成 热 潮 。各 地众 多 兴 的新 式学 堂 中 , 小学堂 占了绝 大部分 , 中高 等 学 堂及 各类 专门 学 堂所 占 比重较 小 。表 1选 列 了 10 而 97 年全 国及直 隶 、 江苏等 六省 区小 学堂与 学堂总 数的 比较统 计 。 表 1 10 . 9 7年全 国及部 分省份 小学 堂数 与学 堂总数 比较 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