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导体、绝缘体、电阻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用具:
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灯泡、玻璃心柱、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观察一根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电流在金属中传导,外面的塑料皮并不导电,这说明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二)给出定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你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摆放的物质(塑料尺、橡皮、铅笔、玻璃片、水、盐的水溶液、铜丝、铅丝、铁丝等)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做完的小组与其他小组交换不同器材再进行实验,并交流一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四)交流讨论:
(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导体: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人体、大地、湿木材
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玻璃、油、干木材、纸
(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扩大学生视野)
(安全教育)展示并让学生回答出生活中钳子等用具中
的导体、绝缘体
(五)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
(用课件解释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导电的必要条件。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因此不容易导电。

(六)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问:)同一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演示实验:玻璃加热后导电
生活经验:潮湿的木材导电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补充半导体有其发展前景,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电阻:
(展示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的对比实验)
①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②电阻符号:R
③国际单位:欧姆(欧),符号:Ω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欧姆
欧姆是德国的理学家,曾长期从事数学和物理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致力于科学研究,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发现了我们
后面将要学习到的欧姆定律。

④其他单位:
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3KΩ=106Ω
(电阻这个单位有多大?你知道一些常见电阻阻值吗?)
手电筒中小灯泡电阻:几欧—十几欧
白炽灯电阻:几百欧—几千欧
人体正常电阻:104欧—105欧
人体潮湿电阻:105欧以下
(安全教育)因此,我们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用电器会更危险
⑤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符号: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你的同伴交
流。

《电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及单位;
2、理解额定电与额定功率;
3、知道电功率的公式P=UI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与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电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100W的灯泡,观察上面所标的字样,体会其所反映的含义。

然后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再换接电炉,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两者进行比较,引入用
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问题。

二、电功率
可先提问:怎样比较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学生讨论后可归纳为:
①取相同时间,比较消耗电能多少;
②取消耗相同电能,比较所用时间多少。

在比过程中可类比“速度”概念
根据第一种方法,引入电功率定义,并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对电功率概念的认识:
①意义(强调是“快慢”而非“多少”)
②定义
③定义式(点明-用电器在工作时功率不变,与“W”“t”无关)
④单位(两套单位不能混用,焦、秒、瓦特为一套,千瓦时、时、千瓦为一套)
加深对电器功率的认识与体验:一是了解“毫瓦”,二是提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是不
是就耗电多?”
学生讨论:P=W/t 变形为W=Pt,明确W是指消耗电能的多少,P是指消耗电能的快慢,
它们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例:1KW的空调工作1h,它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学生解题,共同评议,注重解题的规范,同时对比功率用“瓦”,时间用“秒”的换
算结果,熟悉掌握1KWh=3.6×106J)
三、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提问:一只100W的灯泡功率是保持不变吗?
实验:将电池组、3.8V小灯泡、变阻器与开关用导线串联起来,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
泡两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其亮度怎样随电压而改变。

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明白:
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可改变的
②电功率随电压而改变
然后给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注意让学生理解“正常工作”的含义
讨论:
①实际功率有几个?额定功率有几个?
②什么时候实际功率恰好等于额定功率?
③灯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还是额定功率决定?(比较“PZ220-40”与“36V,40W”正常
工作时的亮度)
最后出示一些用电器的铭牌或说明书,让学生找出并体验额定功率,并点明实际电压高
于或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危害。

四、电功率的测量
由前面“额定功率”知道,用电器实际功率随电压而改变,而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通过的电流亦相应改变,给出电功率公式P=UI,强调中P与U、I的关系。

通过例题对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予以强调。

思考:怎样根据公式来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并就学习中的问题发表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