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测绘测量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为了给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优势为入手点,研究了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过程,并对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结果进行了汇总。
结果得出GPS测量精度、效率均满足土地测绘要求。
表明GPS测量技术是土地测绘主要使用技术,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具有良好作用。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土地测绘;应用分析
引言
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测绘方法难以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从而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潮流。
因此,为了实现测绘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环境,积极引进能够与网络化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测绘新技术,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提高工程测量的自动化程度,使测绘结果更加立体、直观。
目前,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加大,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新技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测量也更加方便快捷,为开展测绘工程测量,为测绘工程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GP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一项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测绘工作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情况。
1 GPS测绘技术中GPS定位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GPS测绘技术中,定位系统起支撑作用。
现阶段的GPS定位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GPS卫星及其构成的星座,属于空间部分。
(2)地面监控系统,属于地面控制部分。
(3)GPS信号接收机,属于用户设备部分。
GPS卫星的主要作用是:①能够接收来自地面站发射的导航电文以及其他信号;②能够接收地面站发出的各种指令,从而对出现偏差的轨道进行修正或是启动备用设备;
③能够连续不断地向地面发送GPS导航以及定位信号地面监测系统一般设置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五个监测站。
主控站内一般设置大型电子计算机,以其为主体,负责开展数据的收集、计算、传输作业。
监测站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并传递各类型信息并将之传递给主控站。
注入站一般设有特定型号的抛物面天线、固定电路C波段发射机和计算机,主要作用是将来自主控站的导航电文注入卫星存储器中。
GPS信号接收机包括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主要作用是捕获卫星信号、计算测站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及时间、实现导航和定位功能。
2 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优势
在土地测绘中应用GPS测量技术,可以确保土地测绘精度达到厘米级,弥补常规测量法的缺陷,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测绘要求。
同时采用GPS测量技术,可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构建差分基准站系统,结合区域自然地形以及范围内国家四等点,进行坐标转换、严密平差。
进而将基准GPS测量仪器架设到基准站,经流动站开展实地数据采集与坐标点放样,弥补土地测绘控制点薄弱缺陷。
3 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3.1在水下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借助三维测定的方法来测量水深和平面位置,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水下地形图的精确性。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绘方式只能借助无线电定位设备来测量相应的平面位置信息,这种方式无法适应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增大了测绘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绘数据的有效性。
而GPS技术在水下地质测绘工作中进行应用,能够突破平面位置测量的局限性,提高对复杂地形环境的适应程度,从而保障定位精度,为地质工程测量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是对矿区的地质进行勘测,通过对矿山的勘探工作,可以有效地了解到矿区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等,从而为矿山的开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在矿山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确
定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状况,并合理地利用GPS技术来实现对其的科学管理,
进而促进矿业的发展速度。
在矿区内的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的工程项目都会涉及
测绘的内容:钻孔、放线、采空区的探测等。
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就必须要严格地
按照相关的要求开展,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记
录与分析,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资料加以保存,以便于后期的查询与核实。
3.3地籍图绘制
为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位置、界址点、界址线、界址数量、界址形状等基
本情况,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野外点位采集,将采集数据导入计算机内。
根
据野外采集数据绘制1∶2000的正摄影像图,控制外围界址点、内部界址点之间
距离误差小于等于0.10m,内部隐蔽界址点、内部界址点之间距离误差则小于等
于0.15m。
具体操作时,因地籍图绘制核心为带宗地属性的权属线,除手工绘制外,还可以借助生成权属信息数据文件的方法进行绘制。
即借助绘图处理界面的“依权属文件绘权属图”功能,合并所需的权属引导文件(含宗地号、权利人、
土地类别、界址点号)、界址点数据文件。
在合并完毕后自动生成权属信息数据
文件。
进而借助GPS软件自带的展野外测点点好功能,展出“中点”“节
点”“端点”等节点号。
根据展出的点好,选择地籍成图界面生成权属下的用图
像生成功能,按要求选择点号(或手动输入),经鼠标准确连接界址起点、中点,
完成界址线闭合。
进而将信息输入到弹出的宗地基本属性对话框内,点击界址线
中心并标记。
标记后选择菜单中土地属性,标注地籍图名称,确定宗地号、权属
人或其他详细信息。
例如宗地号为0010200002,地类号为44,输入点为第1个
界址点IBX-26,重复输入其他界址点,全部输入完毕后退出编辑功能。
在地籍图绘制完毕后,需要进行界址点号的修改。
一般需要选择待修改界址
点圆圈将当前点号修改为所需数值,或者选择一个区域,在界址点的起始点号固
定的情况下,按顺时针方向批量重排界址点点号,其他界址点的点号则依次加1,一次性完成全部界址点修饰。
在界址点修饰后,可以用鼠标选择第一宗地、第二
宗地的权属线,删除宗地公共边,完成宗地合并,并进行宗地属性的重新标注、
输出。
3.4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在公路测量中,对于测量精度有很高要求,做好测量精度是公路工程开工的前提。
在传统的公路测量中,一般使用经纬仪、全站仪等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工作人员在测量之前进行调平、对中等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容易出现比较大的人为误差,影响工程后续进展。
利用GPS技术,其操作更为简便,并可以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相比于城市道路建设,在野外的道路建设,过程更为艰难,面临的环境因素也比较多。
而利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可以使测量结果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应用GPS技术,有利于提高地质测绘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定位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也有利于提高地质工程测量工作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利于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优势,提高实际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测量任务。
具体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规范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提高采集数据的精确性,同时加强对数据信息的检验、分析和整合工作,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还要构建完善的GPS控制网,布设好控制点,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GPS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地质测绘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在具体的地质测绘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尤为注意野外地质测绘和水下地形测绘工作中GPS技术的应用,保障测绘数据信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忠赣,伍慧群.GPS遥感测绘方法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锰业,2020,38(01):75-77.
[2]杜梦飞,孔繁佩.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0):96-98.
[3]路承义.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
17(2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