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背景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
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效率提高,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让公
民和企业更便捷地办理各种证照。
行政审批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症结在于,审批权过分集中在某些
行政机关,对于民众和企业来说,办理许可证照需要走多个部门多个
步骤,时间成本高、效率低。
同时,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的
政策文件、工作程序和环节滞后等问题,也极大地加重了办事难度和
时间成本。
二、形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规定和制度的建设都体现出了国家改革创新的决心。
但是,实践
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对于机构设置和职能转变的全面规划,审批环节的简化不够彻底、权限下放不够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审批日志、
资料保存、工作台账等重要数据的记录一定要完备准确,对于不合规、不合理的行为要追究责任。
2.优化服务体验,加强信息公示,让公民和企业更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文件、材料,并且有明确的审核进度和时限;通过网络、自助终端等途径,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3.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切实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一级行政机关,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提高效率。
4.确立快速通道,将符合一定条件、有明确办事需求和需求紧迫的公民和企业纳入快速通道,优先审批、快速办结,提高实际服务效率。
5.多途径解决“办烦琐、办难”问题,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服务,包括通过大厅现场服务、网上办事平台、热线电话等途径。
6.强化宣传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和执法人员的认知度、信心和能力,加强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执法者处理行政事务的素质和能力。
四、思考与建议
(一)机构设置和职能转变是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改革要加强对机构设置和职能转变的规划,明确审批权限下放范围、条件,切实保障下放后的工作权限、经费投入、人员安排等,使得下放的部门有工作能力和资金支持。
(二)建立多层次的应急通道,打造更多途径和方式,解决企业和公民办事的瓶颈问题,提高其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完善、加强问责机制,提高行政审批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
化建设。
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审批流程,要有有效的补救办法,依法追
究责任,强化审查和监察力度,维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公开透明度。
推进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整合各个部门的审批业务,实现跨部
门审批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五、结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解决民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慢的重要举措,深化改革需要在机构改革、流程流程优化、服务窗口建设等方面下真
功夫,才能让公民和企业真正地感受到“就近办事、高效优质”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