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必须在答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注意卷面,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卷面清洁;
5.答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分为三个部分,共10页,20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暖花开正是赏花好时节。

连日来,长沙众多公园里,梅花、樱花、郁金香等次第绽放,前来赏花踏青、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周末时分,小语和家人来到望月公园,开启寻春之旅。

公园所在地因西汉长沙王吴芮家族墓群而闻名遐迩。

公园初建时得名王陵公园,后改名为望月公园。

春天的望月公园色彩斑澜,水天相映,春景如画,成为鲜为人知
....的市民休闲娱乐网红打卡地。

①湖畔栽种的樱花也迎着温暖的春风傲放枝头,三五成簇地悬垂空中、倒映湖中。

为了宣告樱花季的到来,长沙望月公园举办了“早樱新语——2023望月樱花艺旅”活动。

活动推出了大汉遗风、花情诗意、拈花望月三大系列共7项活动,持续到三月上旬。

②后续园区还将开展创作“DIY”、定制“浪漫樱花游”路线、“国风亲子游戏”。

樱花花期不长,三月中旬是盛花期。

各路赏花大军浩浩荡荡
....地来到望月公园,在云湖水边、望月桥上、“汉风望月”、“樱你绽放”等景点拍照打卡。

身着汉服的女孩子们以团扇、琵琶等为道具摆出各种造型,摄影师们则携“长枪短炮”的设备,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为了拍出一张精美的照片,即使到了晌午(xiǎng),他们依旧锲(qiè)而不舍地工作着。

虽然绝大部分市民都能遵守公园的相关规定,文明有序地赏花。

但也有个别市民
为了追求“上镜”效果,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比如在大庭广众
....之下攀折树木、采摘花朵、践踏草坪等。


对园区管理人员的提醒,他们不仅毫无愧作之色,而且对此不以为意
....。

望月公园是一座汉文化主题公园。

③通过提质改造,使园林景观品质得到不断升级,地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

目前望月公园内盛开的山樱花,系中国本土野生樱花品种,也是湖南唯一培植出的本土樱花。

④培育和展示中华本土植物,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能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公园既是传播汉文化的平台,也是守护生态文明的阵地。

1.下列词语的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斑澜
B.晌(xiǎng)午
C.锲(qiè)而不舍
D.愧作
2.以上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鲜为人知
B.浩浩荡荡
C.大庭广众
D.不以为意
3.以上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面对为了追求“上镜”效果而做出攀折花朵等不文明行为的人,你想要进行劝阻,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你这种行为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B.没关系,为了拍照好看,折就折吧。

C.你的这种行为会被其他人效仿的,引发严重的秩序混乱!
D.花朵也有生命,请尊重和保护它,让我们一起文明观花。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孙权劝学》里“治经”的意思是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写的是春分时节。

6.名句默写(6分)
(1)《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

(3)诗人韩愈在《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

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6分)
(1)【名言交流】如果以“肩负民族、胸怀天下”为主题,组织一次爱国名言展示会,下列哪句不属于此类名言(2分)()
A.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诗词积累】下面哪首诗词不属于爱国诗词(2分)()
A.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陆游《示儿》
C.文天祥《正气歌》
D.岑参《逢入京使》
(3)【诗文朗诵】在诗文朗诵环节,小语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文同学接着朗诵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部分文段,即“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撰写一段串联词。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理解(共42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③五月落梅花④。

【注】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③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写成“落梅花”。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首诗歌都是李白的七言绝句,写法相同,都是前两句描写,后两句抒情。

B.【甲】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

C.【乙】诗“西望长安”和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中的“望”,都暗含了长路漫漫之感。

D.【甲】【乙】两首诗歌都表现了李白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清新飘逸之特点。

9.请完成下列表格,感悟诗人情感。

(4分)
诗名所含笛曲名曲名分析所表达的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折杨柳》“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
折柳相赠,暗示留恋、不舍之意。

①____________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梅花落》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笛曲动人,如见
满天飘落的梅花,凛然生寒。

②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丙】
李白,字太白。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①,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州举有道②,不应。

苏颋③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

宰④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⑤至此。

”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⑥为僚佐⑦。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注】①长庚星:是金星的古称,《诗经》有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被称为“启明星”或“太白星”。

②有道:唐代科举中的有道科,是指有道德、有才的人可以被举荐为官。

③苏颋(tǐng):自幼聪明过人,进士及第,后成为宰相。

④宰:指县令。

⑤翰林: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地位尊贵。

⑥辟:召,征召。

⑦僚佐:军中幕僚。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因以命之”和“见白异之”的“之”都是代词,代指李白。

B.文中“乘醉跨驴经县治”和成语“乘兴而来”中两个“乘”意义相同,都表示“趁着”之意。

C.文中“汝何人,敢无礼”和《卖油翁》中“汝亦知射乎”的“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之意。

D.“谢”有以下义项:①推辞,拒绝;②感谢,酬谢;③认错,道歉。

文中“宰惊愧,拜谢曰”的“谢”是“推辞”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大意。

(6分)
(1)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评价李白为人“骜放不自修”,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你的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最大的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
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一些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

我还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

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

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

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

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

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有删改)
14.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读书时的一些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读书时遭遇的故事内容。

(4分)
①为读《封神演义》,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
②为读《青春之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读《破晓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读《三家巷》,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15.文中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1)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简述文中“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说到“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或许你也曾有过像作者和鲁迅先生这样“投入”或“忘我”地阅读“闲书”“宝书”的经历。

请以你读过的某本书为例,并结合其精彩内容来描述这段经历。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共6分)
【片段一】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

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

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

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

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

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

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

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

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

【片段二】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

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不过,三条牲口才换了那么几块钱,而自己倒落了个外号,他觉得有点不大上算。

刚能挣扎着立起来,他想出去看看。

没想到自己的腿能会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地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

又忍了一会儿,他睁开了眼,肚中响了一阵,觉出点饿来。

极慢地立起来,找到了个馄饨挑儿。

要了碗馄饨,他仍然坐在地上。

呷了口汤,觉得恶心,在口中含了半天,勉强地咽下去;不想再喝。

可是,待了一会儿,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

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片段三】虎妞一直闹到月底,连祥子也看出来,这是真到了时候,她已经不像人样了。

收生婆又来到,给祥子一点暗示,恐怕要难产。

虎妞的岁数,这又是头胎,平日缺乏运动,而胎又很大,因为孕期里贪吃油腻;这几项合起来,打算顺顺当当地生产是希望不到的。

况且一向没经过医生检查过,胎的部位并没有矫正过;收生婆没有这份手术,可是会说:就怕是横生逆产呀!祥子,小福子,收生婆,连着守了她三天三夜。

她把一切的神佛都喊到了,并且许下多少誓愿,都没有用。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片段四】懒,能使人脾气大。

祥子现在知道怎样对人瞪眼。

对车座儿,对巡警,对任何人,他决定不再老老实实地敷衍。

当他勤苦卖力的时候,他没得到过公道。

现在,他知道自己的汗是怎样的宝贵,能少出一滴便少出一滴;有人要占他的便宜,休想。

随便地把车放下,他懒得再动,不管那是该放车的地方不是。

巡警过来干涉,他动嘴不动身子,能延宕一会儿便多停一会儿。

赶到看见非把车挪开不可了,他的嘴更不能闲着,他会骂。

巡警要是不肯挨骂,那么,打一场也没什么,好在祥子知道自己的力气大,先把巡警揍了,再去坐狱也不吃亏。

在打架的时候,他又觉出自己的力气与本事,把力气都砸在别人的肉上,他见了光明,太阳好像特别地亮起来。

攒着自己的力气好预备打架,他以前连想也没想到过,现在居然成为事实了,而且是件可以使他心中痛快一会儿的事;想起来,多么好笑呢!
【片段五】入了秋,祥子的病已不允许他再拉车,祥子的信用已丧失得赁不出车来。

他做了小店的照顾主儿。

夜间,有两个铜板,便可以在店中躺下。

白天,他去做些只能使他喝碗粥的劳作。

他不能在街上去乞讨,那么大的个子,没有人肯对他发善心。

他不会在身上做些彩,去到庙会上乞钱,因为没受过传授,不晓得怎么把他身上的疮化装成动人的不幸。

做贼,他也没那套本事,贼人也有团体与门路啊。

只有他自己会给自己挣饭吃,没有任何别的依赖与援助。

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

他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

这个灵魂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中。

17.关于《骆驼祥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片段一】可以读出此时的祥子还是一个不善言辞,喜欢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执行力也很强,能吃苦耐劳,充满着生命活力的青年。

B.【片段二】可以读出祥子和骆驼一样,像极了“兽中庞大的乞丐”,即使身处城市之中,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根本得不到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在意。

C.【片段三】所描述的是虎妞最后难产而死的画面。

大胆泼辣有点变态,敢于追求自由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的虎妞,她的死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片段四】所描述的祥子已经完全沦落为了一个爱占他人便宜,爱惜自己力气的人,他不再做按规矩办事的老实人,而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无赖。

18.老舍先生在小说结尾评论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

请结合整部作品中的具体情节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19.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在校内有动手劳作的机会,促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学校在校园一角开拓了一块农场区域,将农场充分划分并利用,把土地分配到每一个班级,让每个同学都能到农场体验劳作,体验收获。

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菜地里忙的不亦乐乎,有的在讨论班级菜园种植的蔬菜品种,有的在翻土准备播种。

你忙碌了一番后,看到一棵棵青菜苗整齐地种在了菜地里,请你写下此刻你的模样和心情。

(6分)
要求:①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②至少用一处修辞;③字数130~150字。

20.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作。

(50分)
已经进入初一快一年的小语,越来越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压力。

周五放学回家,她看到书房里已经落灰的画架,回想起自己已经好久没有拿起心爱的画笔了,心中稍觉失落。

当学习和兴趣爱好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做?你有类似于小语的经历吗?
请你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讲述你身边朋友的故事,让小语同学看了后能够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要求: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C(斑斓;晌shǎng午;愧怍)
2. A(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材料中后文明确点出该地是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故这里应该是家喻户晓,而非鲜为人知。


3. A(B项,②句成分残缺,动词“开展”缺宾语,应补全为“开展⋯⋯的系列活动”;C项,③句主语残缺,“通过”和“使”要去掉一个;D项,④句中“弘扬和传承”语序不当,应该先“传承”,再“弘扬”。


4. D
5. D(“写的是春分时节”错误,D选项表述的应是惊蛰。


6.(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每空1分)
7.(1)B
(2)D
(3)示例:同学们,我们跟随着小语同学感受了黄河的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聆听小文同学带来的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视死如归,铮铮誓言。

(2分。

注意称谓,注意串联词需联系前后诗、文)
8. A(【乙】诗前两句写诗人的生活遭遇和心绪,第二句是捕捉了“西望”这一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但第一句不是。


9.①思乡之情(2分)②去国怀乡之伤感(2分。

答因“迁谪”、“去国”而生苦闷、伤感之意,被流放之落寞、为国之忧怀、因闻笛而触发怀才不遇的凄凉伤感等均可,但只点到“凄凉哀伤”或思乡等而未答出原因不可给满分,一定要点到原因之一是被流放,远离国都)
10. D(此处的“谢”应为义项中的③,表示道歉之意。


11. C(根据名词“龙巾”、“御手”、“贵妃”、“力士”即可正确断句。


12.(1)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

(补充主语“李白”1分,“通”1分,句意通顺1分)(2)当初,李白漫游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奇”、“其”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3.①长大后,隐居岷山,喜欢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重施;②被所在的州郡举荐,却不去参加考试;
③本可以依仗皇帝的赏识做官,却向皇帝请求隐退山林;④趁着醉酒骑着驴经过县衙,不书姓名,长笑而去。

都可看出其“骜放不自修”。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4.②钻到草垛后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2分)③去猪圈的棚子里找书,被几十只马蜂蜇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2分)(需点出作者当时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15.(1)“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我”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运用比喻生动幽默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

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两个比喻,分别点出比喻修辞各1分,结合喻体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各1分,共4分。


(2)“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运用夸张的修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我”把二哥藏起来的书找到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