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1.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一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
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2.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二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不反映物
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3.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三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四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
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5.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五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
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
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
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
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
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6.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六
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
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
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
子所在的直线。

)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
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7.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七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
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8.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八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9.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九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10.高一物理科目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篇十
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
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
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
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