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不同材料的学习迁移

合集下载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姓名:×××专业:×××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分析的结果是:练习对学习迁移有积极的影响,即先前的学习可以促进后来的学习。

关键词:迁移实验正文:(一)(1)实验项目名称:数字镜画仪(2)实验室名称:心理实验室;(3)指导教师:*** ;(4)时间:×××年××月××日;(5)主试:*** .***. ***。

(二)实验内容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程序、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资料,共8部分。

)(1)实验目的: 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2)实验设备: 镜画仪(3)实验方法和实验程序:3-1动作技能的迁移.3-1-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整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遮板,是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3-1-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地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了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加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时间记下。

3-1-3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程序2,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3-1-4被试再用非优势手按程度2做一遍,主试记录。

3-2 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

3-2-1被试优势手执笔,练习镜画。

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3-2-2最后要求达到连续两次不出错误为止。

(4)实验结果优势手(右手)非优势手(左手)图1图23图(5)讨论从实验结果里可以显示,在优势手没有进行练习前,非优势手对实验过程很不适应,需要的时间与错误次数明显很多.但是在优势手进行练习10遍后,非优势手的实验结果有了很明显变化,实验时间和错误次数减少了许多.这也能说明在对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学习的迁移作用的存在,这个因素影响着对技能的领悟与学习水平.在这个实验中就表现为,优势手对非优势手有着很大的迁移作用,实验数据也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由于形成了动作技能后,优势手之后的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比开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上图个人练习曲线中,我们可发现数据呈一定的s型,且非优势手错误次数低于优势手.从上图中我们还发现,这两条练习曲线(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共同趋势:即成绩是逐渐提升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速度提高、二错误降低。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实验设计与测量
➢ 主要看两种学习之间有没有影响以及这 种影响有多大。 1、建立等组 2、进行教学处理 3、测量与比较两组的学习结果 4、得出结论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与作用
➢ 理论上,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和理解学习 的过程,揭示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 实践上,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 一、学习迁移概述 ➢ 二、学习迁移类型 ➢ 三、学习迁移的实验设计与测量 ➢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与作用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 广义: ➢ 1、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
四、关系理论
➢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 ➢ 实验:小鸡觅食 ➢ 结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理解或顿悟了情
境之间的关系的结果
五、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 代表人物:奥斯古德 ➢ 实验:配对联想 ➢ 该模型揭示了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
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
六、学习定势说
➢ 代表人物:哈洛 ➢ 实验:猴子找食物 ➢ 结论:解决了一系列观赏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划分 顺向迁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面对新 情境,解决新问题。 逆向迁移:后进行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 生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 根据迁移的范围划分 一般迁移: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和态 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特殊迁移: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方法对 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技能的过程。 2、新知识技能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扩充和丰富。
➢ 狭义: ➢ 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后一种学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分析(3篇)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学习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学习数学知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习外语对其他语言的掌握等。

为了探究学习迁移的规律,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分析不同学习情境下学习迁移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 探究不同学习情境下学习迁移的效果;3. 分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4. 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前测后测设计,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学习新知识前,接受与目标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训练;对照组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接受任何训练。

2. 实验材料:选择初中数学和物理课程中相关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中等、困难。

3. 实验步骤:a. 对被试进行前测,测试其旧知识掌握程度;b. 对实验组进行旧知识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c. 对所有被试进行后测,测试其新知识掌握程度;d. 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在旧知识训练后,新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不同层次的学习迁移效果存在差异:基础层次迁移效果较好,中等层次次之,困难层次迁移效果较差;3.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知识间的相似性、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策略等。

五、讨论1. 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观点;2. 旧知识训练对学习迁移有显著影响,说明在学习新知识前,对相关旧知识的复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3. 不同层次的学习迁移效果存在差异,说明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众多,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策略等,以提高学习迁移效果。

六、结论1. 学习迁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 旧知识训练有助于提高学习迁移效果,教学中应重视旧知识的复习;3. 不同层次的学习迁移效果存在差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众多,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策略等,以提高学习迁移效果。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或由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有效 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迁移效果的重要条件。
五、学习的精熟程度
❖ 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越是精熟,就越是能从多方 面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的情境就 越是敏感,迁移就越是顺利。 过度学习 ▪ 超过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 1ah 2
S ab
梯形的面积公式
S 1 (a b) h 2
5、高通路迁移与低通路迁移
(Salomon & Perkins)
低通路迁移
(low-road transfer)
高通路迁移
(high-road transfer)
定义
高度练习过的技能自动迁 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的
❖桑代克认为,两种心理机能只有当它们具有共同因 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 的改进。
❖ 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因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 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桑代克,1901)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前测:请大
学 生被试先估
计 多种图形的
面 积,测量成
实验:纸下觅食
❖ 被试:小鸡、黑猩猩、幼儿 ❖ 程序:两张纸,浅灰与深灰,后者其下有食物。被试学会深灰下觅食。
用更深灰的纸代替浅灰。看被试到何种纸张去觅食。
A
B
❖ 结果:更灰
❖ 结论:被试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 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 用来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 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production) 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心理教学系统产品介绍

心理教学系统产品介绍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产品介绍现如今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都已开设心理学这门专业,实验心理学课程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实验心理学课程难度大、理论较复杂等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而传统实验仪器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每台仪器只能做同一类实验,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目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张学民教授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将心理实验与计算机实现完美结合,倾力打造了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

本系统为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科研成果之一,主要应用于高等院校、师范院校教师的心理学实验教学工作及心理学专业研究工作。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内容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帮助其把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式,特别是实验设计的方法,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应用研究的技能。

目前有超过二百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它是国内开发最早,内容最全面,使用最多的心理学实验教学软件。

一、产品构成1、实验心理学:本部分集中了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经典实验方法和经典问题,包括传统物理法、反应时实验、信号检测论,是实验心理学中最重要也最难的部分。

通过本部分实验,可以使学生从实验本质上理解实验,培养实验思维。

(1)开放设计实验: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缪勒-莱耶错觉、平均差误法-彩色明度辨别差别阈限、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信号检测论-有无法、信号检测论-迫选法、信号检测论-评价法(2)固定操作范式实验:无(3)心理现象演示实验:无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的焦点,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

本部分包含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表象、记忆、注意、思维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学习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开放设计实验:表象心理旋转、正负信息对理解过程的影响、句子理解类型和句子理解速度、轮廓比较与名称比较、信息加工模式、刺激编码方式、记忆搜索方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广度、记忆保持规律、系列位置效应、划消测验(2)固定操作范式实验: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字词优势效应、警觉水平、双耳分听(包含8个分实验)、注意广度(3)心理现象演示实验:无3、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其他类别学科的基石,本部分主要包含心理学中经典而基础的现象和实验范式,多项演示实验可以使课堂授课系统化、多样化,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镜画仪卢峰摘要:通过镜画练习的实验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左右手迁移作用明显;被试每次的尝试时间以及错误次数随尝试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练习迁移1.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

2.方法2.1 实验目的:采用前后测验法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的迁移作用。

2.2主试:赵慕华被试:卢峰2.3实验器材:镜画仪2.4实验步骤:2.4.1调试好仪器,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节挡板,使被试不能直接从视线里看到图板,只能从镜中看到,固定挡板。

2.4.2 被试先用非优势手(左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命令,被试先用探笔接触一下记时圆点,电子仪器开始记时。

然后被试在六角星的双轨内尽快画一遍,要求不能触及双轨任何一边或星外某处。

否则,就算一次错误,仪器会记录下并显示出来。

被试画完一遍须再接触一下计时圆点,让仪器停止计时。

被试用笔记录下画一遍所用的时间及错误的次数。

2.4.3被试再用优势手(右手)按同样的方法做镜画练习10遍,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2.4.4最后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左手)再做实验两次,主试记录。

3.结果非优势手(左手)实验所用时间优势手(右手)实验结果4.结论:(1)由实验可知,优势手(右手)对非优势手(左手)的练习有着明显的正迁移作用,在左右手之间的迁移也称两侧性迁移,即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另一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迁移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迁移

第四章学习迁移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二、学习迁移的分类(一)正迁移和负迁移1、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英文打字员学习俄文打字,因字盘的字母位置不同,学习时会受到英文字盘的影响。

(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2、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有影响(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1、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策略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2、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四)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1、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2、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五)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1、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2、顺应性迁移指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3、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三、学习迁移的理论(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1、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2、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3、评价:(1)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2)该理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而受到质疑和挑战(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1、主张: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2、评价:理论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实际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只看到学习情境的作用,完全忽略了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否认了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

对照实验迁移实验报告

对照实验迁移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为了探究不同学习条件对迁移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通过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学习条件下的表现,来分析学习迁移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检验不同学习材料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迁移的促进作用。

3. 探讨学习迁移的内在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相仿、学习成绩相当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两组学习材料,分别为A组和B组。

A组材料为文字材料,B组材料为图像材料。

3. 实验工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计时器、问卷等。

四、实验方法1. 将2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对A组进行文字材料的学习,B组进行图像材料的学习。

3. 学习结束后,两组同时进行迁移测试,测试内容为与学习材料相关的问题。

4. 对两组的迁移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

2. 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

3. A组进行文字材料学习,B组进行图像材料学习,学习时间为30分钟。

4. 学习结束后,两组同时进行迁移测试,测试时间为15分钟。

5. 收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1. A组(文字材料学习)的迁移测试平均成绩为80分。

2. B组(图像材料学习)的迁移测试平均成绩为90分。

3. 两组之间的平均成绩差异显著(p<0.05)。

七、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图像材料的学习对学习迁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文字材料的学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不明显。

2. 这可能与图像材料更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有关。

图像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迁移效果。

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学习材料,以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八、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图像材料的学习对学习迁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 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 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 的产生。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 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二、共同要素说 ◆ 代表人物 桑代克、伍德沃斯 ◆ 主要观点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 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 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 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预测
估计127个 图形面积
训练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 面积(10cm2~100cm2)
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 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 和灵活性。
陆钦斯(A.S.Luchins)的“量杯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在这 一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用容积不同的量杯(A、B、C)来 量取一定量的水。量杯与要量的水量如下表6。实验组与控制 组开始时做一道练习题,然后按要求解决其他几道题。实验组 做全部题目,而控制组只做7—11题。
例如,人在重复感知10—15次两个不同大小的球后, 对两个大小相同的球也会感知为不同。这就是过去的 感知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所产生的定势现象。
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比如,短跑 选手在听到“预备”口令之后准备起跑的姿势,就是一种积极的定势。在教 学中也能经常看到定势的这种积极作用,例如,学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和 平方差公式以后,用它们来分解因式,对诸如9-x2-y2+2xy,b2-x2+2xy-y2, 以及a2-2ab+b2等题目的解答,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对日后再次遇到这种 形式的题后,可以迅速实现迁移,提高解题的效率。

学习迁移实习报告

学习迁移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迁移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于2023年暑假期间,在XXX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迁移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方法。

3. 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包括学习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等。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与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对学习迁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 教学实践(1)教学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根据学习迁移理论,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多个教学案例。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将该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课堂实施在课堂上,我注重运用学习迁移策略,如启发式教学、类比教学、合作学习等。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时,我引导学生将分数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3)教学反思在每次课后,我都会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习迁移策略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够等。

3. 学生辅导在实习期间,我还担任了部分学生的辅导工作。

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我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习方法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帮助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指导他们运用学习迁移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升教学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尝试运用学习迁移策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理解
影响可以是先前对后继;也可以是后继对先前。 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对学习迁移的不同分类方法
正迁移 顺向迁移 迁移方向 逆向迁移
迁移性质
负迁移
一般迁移 迁移内容 具体迁移 迁移难度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迁移的种类 (一)从性质结果上看:正迁移VS.负迁移
识结构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者重构等 。
过去经验 学习A 顺向迁移 学习B
(迁移实验状况)
逆向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三)从内容上看: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布鲁纳)
一般迁移(nonspecial transfer):原理、原则和态度的迁
移。 如学生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运算技能和阅读技能
可以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
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 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
水等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四)根据迁移内容的难度差异:水平迁移和垂直迁 移(加涅) 水平迁移(侧向迁移):指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 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如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一体化: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 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 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 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2.

心理学注意转移实训报告

心理学注意转移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注意力分散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为了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心理学研究了一系列关于注意转移的方法和技巧。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注意转移的心理学原理,并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注意转移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2. 掌握几种常见的注意转移训练方法;3. 通过实训,提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注意力和专注力;4. 分析注意转移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三、实训内容1. 注意转移的定义与类型注意转移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将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上的过程。

根据转移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愿转移:个体主动将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上,如学习时将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电脑屏幕。

(2)非自愿转移:个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或自身原因,注意力被强制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上,如突然的电话铃声将注意力从工作中转移。

(3)无意转移:个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或好奇心,注意力自发地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上,如观看精彩的电影时,将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到屏幕上。

2. 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1)任务难度:任务难度越高,注意转移的难度越大。

(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注意转移能力上存在差异。

(3)外界干扰:外界干扰因素越多,注意转移的难度越大。

(4)训练方法:适当的注意转移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个体的注意转移能力。

3. 注意转移训练方法(1)专注力训练: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提高个体的专注力,从而提高注意转移能力。

(2)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任务堆积,减少注意力分散。

(3)环境优化:创造一个有利于注意转移的环境,如保持安静、整洁等。

(4)目标设定:明确任务目标,提高个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注意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作为实训场所。

(2)准备一本心理学书籍,作为实训材料。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学习迁移
有相关性,有共同要素,因此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三)根据迁移范围的大小
●普遍迁移:也称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 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 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大。
●例① 获得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以后,运用到各种 具体的学科学习中② 数学上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和方法会 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
——布鲁纳
1
知识、技能
2
兴趣
3
情感
4
意志
5
态度
6
品德
学习迁移的现象无处不在; 学习迁移是伴随着学习过程而出现的一件平常却又极 为重要的现象。
迁移表明经验间的相互影响 迁移使得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了解并学会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教师没有通过自己“举一” 而让学生“反三”,没有做 到触类旁通。
水下打靶试验
证明了掌握原理在迁移中的重要性
(四)格式塔的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苛勒 ●格式塔学派在概括化理论的基础之
上提出的一种迁移的关系理论。该 理论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是 实现迁移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领悟 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迁移。
苛勒(1887年—1967年),德 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 派创始人之一
第六章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个体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服务的方式是多 种多样的,但有两种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是通过学习去适 应某些工作,心理学家将之称为训练的特殊迁移,另一种则是 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主要观点
●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原 理原则掌握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

教育心理学 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 学习迁移

– 实验:水下打靶
被试:小学生 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 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结果:射击水下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 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 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 特殊情境中去.
– 评价
詹姆斯记忆实验的质疑:关于《森林女神》记忆的结果表明训 练并不能促进迁移.
二,共同要素说
– 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 观点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 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 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代克所谓的 "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 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 实践意义
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迁移而教学"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 理论意义
了解学习规律 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 人物
沃尔夫(德)
– 观点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 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 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 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 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 更重要.
– 评价
全面,精确地研究了共同要素的相似程度与不同组 合对迁移的影响. 说明较为简单的迁移现象有说服力,但说明高级学 习中的迁移现象则较困难.
第三节 学习迁移理论的进展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人物

心理学-学习的迁移共57页

心理学-学习的迁移共57页
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

心理学实验指导:技能的迁移

心理学实验指导:技能的迁移

心理学实验指导:技能的迁移(一)目的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掌握所发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技能的迁移。

一个经验丰富,能熟练使用某一种机器的老工人,掌握另一种同类的机器要经新工作快得多,这是由于两种机器有很多共同的工作原理,在操纵两种机器时其知觉和动作结构方面有着很多共同性,为此技能容易迁移。

总之,所学习的新技能与已掌握的旧技能所包含的共同成分愈多,二者的相似性愈大,那么迁移的程序也就愈大。

身体两侧对应器官所形成的技能也容易相互迁移,如左右手、左右脚之间的动作技能的双向迁移。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使用触棒迷宫的方法,检验一只手的动作技能对另一只手的动作技能的迁移性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触棒迷宫,小棒,停钟,遮眼罩,计数器。

(三)程序1.被试蒙上眼睛用小棒走迷宫。

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让被试看见迷宫的路线。

主试把被试拿着的小棍放在迷宫的起点。

放好以后,就发口令:“预备……走。

”被试听到“走”,就从起点开始在迷宫中移动小棍直到终点为止。

2.记下被试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及犯错误的次数。

错误的次数是指被试进入死路的次数,每次进入死路时都会发出响声。

3.每做完一次后,在第二次开始以前先把被试拿的小棒放在迷宫的起点处。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不让被试看见迷宫的路线。

在实验过程中应安排被试作适当的休息。

4.实验中将被试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两组。

实验组被试先用左的练习走迷宫10次,用停钟记下每次所需时间用计数器记下每次的错误次数。

5.继而要实验组被试用右手练习走迷宫10次,用停钟记下每次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6.进而要实验组被试用左手再练习走迷宫10次,同样记下时间及错误次数。

错误次数。

然后要求被试休息,左右手均不做任何动作。

休息时间长短相当于实验组用右手练习走迷宫20次的时间。

7.地控制组被试,要求先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记下每次所需时间与错误次数。

然后要求被试休息,左右手均不做任何动作。

休息时间长短相当于实验组用右手练习走迷宫20次的时间。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

以往的学习迁移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简单的或操作的学习迁移方面。

20世纪后半世纪以来,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学习迁移的研究也较多地集中到知识学习迁移这方面来。

其中考虑较多的是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迁移等问题。

一、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较早考虑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问题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主要考虑的是逻辑结构在学习中的迁移,他认为学生一旦掌握了逻辑结构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儿童学会了物质体积守恒的规律后,就可以在不同情况下解决体积守恒的问题。

进一步系统考虑认知结构与迁移问题的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布鲁纳认为,在认知的学习中存在着两类迁移现象:一类是特殊迁移,这是指具体的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另一类是一般的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布鲁纳重视后一种迁移,他认为一般的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迁移形式。

在学习理论一章我们知道,布鲁纳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解释成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或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

人的编码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在编码系统中不仅是获得的信息,而且能使他超越一定的信息,产生创造性行为。

也就是说学习者根据学得的可能发生的结果,或者根据所学的有关材料的原理,从他的编码系统中演释出另外的信息。

布鲁纳认为,许多被称为学习迁移的现象,能够富有成效地看作一个人把学得的编码系统应用到新的事件上的一种情况。

正迁移指的是一种适当的编码系统被应用到一系列的新事件的情况,负迁移是一个人错误地把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件,无迁移是没有可以应用的编码系统。

因此,布鲁纳主张,学习的重要问题是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即建立有用的编码系统。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而组织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的知识结构以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领会基本原理和概念,这将最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奥苏伯尔更加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

他在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的研究中强调,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不同材料的学习迁移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

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不同材料的学习迁移)。

附:
不同材料的学习迁移
实验背景知识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可以说它是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到另一种情境。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前后测验法和继续学习法。

对于继续学习法的实验,可以将被试随机分成A、B两组。

本实验将采用继续学习法来研究学习迁移,分为A组:先学甲,后学乙和B组:先学乙,后学甲,实验结束后可以比较学会标准所用的时间。

验证学习迁移的效果。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本实验中有两种学习材料(见表-1)。

材料A,第一行是五种不同形状的图形,第二行是五个频的汉字双字词,并分别与五种图形一一对应;材料B,第一行为五个高频的汉字双子词,第二行为五个大写英文字母(H、M、K、T、E)分别与之一一对应,具体实验材料如下:
表-1学习迁移实验材料
材料A
材料B
2、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对照组(材料学习顺序不同)实验设计,一组为先学材料A后学材料B,另一组先学材料B后学材料A)。

3、实验过程
(1)首先,把被试随机分成甲乙两等组,甲先学A后学B,乙先学B后学A。

(2)在正式实验阶段,屏幕上先呈现A(或B)材料10秒钟,让被试学习,然后每次只呈现材料第一行的五种图形(或五个汉字双字词),并且五种图形(或五个汉字双字词)的顺序随机排列,让被试在第二行的方框中填上相应的汉字双字词(或者图形),直到被试连续3次正确回忆为止。

(3)系统记录下被试达到学习标准的次数及学习时间。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1、分别统计各组学习后的得分情况(学习次数)和所用的时间(见表-2)。

表-2两种情况下的描述统计结果及T检验
2、对各实验处理组之间的学习后得分及所需要时间进行检验,考察是否存在迁移效应。

三、参考文献
1、姚海林.学习规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512-522
2、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702-712
3、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5-25
4、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121-123
5、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3-124
6、曲衍立,张梅玲.类比迁移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2000,8(2):14-18
应用程序的使用
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的“教育心理学”中选择“学习迁移”,选择“相似材料的学习迁移”点击“进入实验”,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选择实验材料或定义实验参数
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制作实验材料”,出现如下图-2的窗体,按照窗体中的提示依次进行材料的编辑。

图-2
(1)在图-2的窗体中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图-3的窗体.
图-3
(2)在图-3中,定义甲组实验材料:单击白色的方框定义图形学习材料:有正方形、圆形等7种图形、还可以自定义打开图形文件(见图-4),在橘红色方框内定义字符材料,使上下材料建立对应关系;定义乙组实验材料:点击白色的方框定义字符学习材料,字符需要主试输入(见图-5),在橘红色方框内定义字符材料,使上下材料建立对应关系。

定义完毕,单击“下一步”,出现图-6的窗体。

图-4
图-5
图-6
(3)在图-6左侧窗体中编写指导语,定义材料呈现时间和学会标准(即连续几次不出错)。

单击“完成”,结束实验材料的编辑制作。

2、字体设置
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的“字体设置”菜单下,设置实验用的字体大小与颜色。

3、在“正式实验”中选择“调用实验材料”,打开调用的实验材料文件,然后,被试分到甲乙组实验材料分别进行实验。

二、实验过程控制
1、调用实验材料与阅读指导语
在定义材料后,实验者可以准备开始实验。

首先在“正式实验”中选择“调用实验材料”(图-7)打开所编辑的实验材料。

图-7
这时隐藏的菜单“A组(先学甲,后学乙)”“B组(先学乙,后学甲)”变得可选,选择相应的菜单后,屏幕上出现如下实验“指导语”(见图-8)。

图-8
由主试指导被试或者被试自己阅读指导语,确认被试已经明白指导语的含义后,就可以开始实验。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的反应应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被试信息记录窗体,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姓名、性别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结束实验。

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

(见图-9)
图-9
三、实验结果查询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的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

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见图-10)。

图-10
选择文件ExpResult(扩展名为“.DAT”),若是被试定义的文件名则选择被试定义的文件进行查询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窗体(见图-11)。

主试可以单击“统计结果”按钮,查询被试的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

图-11
四、实验结果的输出与编辑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存为其他文件或存到其他的磁盘或目录上、或者实验数据打印出来,可以在图-11的结果查询窗体中进行上述操作。

1、另存数据文件
在图-11中选择“文本文件另存为”,可以将当前的数据文件存为指定文件和指定位置。

2、结果打印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打印出来,选择“打印”,便会出现结果打印窗体,被试可以在结果打印窗体中对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排版,并将结果输出但打印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