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 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 迈的胸襟。
此诗以平实的语言,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 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 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 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 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 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逢入京使① 故园②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③泪未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④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④凭:托。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 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 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 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岑参
(715~770)唐代诗人。是唐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 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 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 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 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 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 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 家信回长安去。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 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 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 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 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 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 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 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 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 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 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 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 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 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 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 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 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