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正弦波振荡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正弦波振荡器
(一)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
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
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双踪示波器1台
3、万用表1台
四、基本原理
图2-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将开关S 2的1拨上2拨下, 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 3和C 13、C 20、C 10、CCI 、L 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21
1020CCI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12.0470
56
2013≈=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3(10P )加到由Q 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 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五、实验步骤
1、 根据图2-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 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 将开关S2的1拨上(为10),S1全部拨下(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 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 A1,记下Q3发射极电流I eo (=
10
R V e
),R 10=1K ,(将万用表红表
笔接TP4,黑表笔接地测量V E)填入表2-1中,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1的振荡
幅度V P-P(峰—峰值)填于表中,记下停振时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I Q。
表2-1
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分析思路:静态电流I CQ会影响晶体管跨导gm,而放大倍数和gm是有关系的。
在饱和状态下(I CQ过大),管子电压增益A V会下降,一般取I CQ=(1~5mA)为宜。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J1处,改变CCI,用示波器从TH1观察波形,并观察输出频率的变化,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2-2表中。
表2-2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F对振荡器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振幅的影响,并用所学
理论加以分析。
2、计算实验电路的振荡频率f o,并与实测结果比较。
(二)晶体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分析与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3、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观察振荡器输出频率的变化。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双踪示波器1台
3、万用表1台
四、基本原理
1、晶体振荡器:将开关S2的2拨上、1拨下,S1全部断开,由Q3、C13、C20、晶体CRY1
与C10构成晶体振荡器(皮尔斯振荡电路),在振荡频率上晶体等效为电感。
2、压控振荡器(VCO):将S1的1或2拨上,S2的1拨上、2拨下,则变容二极管D1、
D2并联在电感L2两端。
当调节电位器W1时,D1、D2两端的反向偏压随之改变,
从而改变了D1和D2的结电容C j,也就改变了振荡电路的等效电感,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
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2所示
3、晶体压控振荡器
开关S1的1接通或2接通,S2的2接通,就构成了晶体压控振荡器。
图2-2 压控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
1、两种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比较
1)将电路连接成LC压控振荡器(S1设为10),频率计接于J1,直流电压表接于
TP3。
2)将W1调节从低阻值、中阻值、高阻值位置(即从左→中间→右顺时针旋转),
分别将变容二极管的反向偏置电压、输出频率记于表2-3中。
3)将电路连接成晶体压控振荡器,重复步骤2),将测试结果填于表2-3。
表2-3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比较所测数据结果,结合新学理论进行分析。
2、晶体压控振荡器的缺点是频率控制范围很窄,如何扩大其频率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