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案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期末冲刺练习
一、单选题
1.不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对边疆有不同的记述。

最初,边疆用来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随着古埃及人对地理认知的增强,边疆则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埃及人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

这种变化()
A.肇始于古埃及国家专制集权体制建立B.说明地理知识进步是对外扩展的动力
C.映射出埃及人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增强D.源于古埃及国家实现了国家最终统一
2.根据罗马法的令状制度,任何人对损害或者即将损害公有物的行为都可以直接向执法官申请颁布一道禁止或者恢复令状,以使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或者避免侵害的发生。

这一制度()
A.有效提升了罗马的国家治理能力B.与《汉谟拉比法典》如出一辙
C.是古代罗马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D.导致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

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D.《伊戈尔远征记》
4.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大帝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统治这庞大的帝国。

在他远征期间,帝国的事务都源源不断地自后方传来,一切皆由他本人处理,而帮他处理政务的亲信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这说明帝国()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有效防止了君主亲信专权
C.统治中心逐渐东移D.缺乏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
5.某学者认为,波斯帝国的统治方式可能与罗马帝国差别不大,只有在地方事务发生某种异常情况时,国王才会以书信形式提供直接指导或干预。

日常的大部分活动,可能由总督独立完成。

波斯帝国对地方的统治方式是()
A.制定完备的法律B.实行行省制C.发明“浮动园地” D.传播基督教
6.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这反映出托勒密埃及()
A.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管控B.积极提升公民的人文素养
C.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D.意图传播先进的希腊文化
9.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

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最初为缪斯神庙,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专门为了保存文化珍品而建立的。

后来托勒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类似于现代的科学院和大学。

博物院设立四个部门:文学、数学、天文医学。

材料说明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
A.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同时并存 B.布局呈现出典型的希腊城市风格
C.文化传承和保护得到统治者重视 D.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10.希罗多德的《历史》虽以希波战争的历史为主线,但除希腊以外,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国的历史在书中也占相当篇幅,且有如下记载: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

这最适于佐证()
A.希罗多德的著述来源B.亚非文明对希腊的影响
C.农耕文明的相对优势D.古代奴隶制帝国的形成
11.公元前287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

这种局面()
A.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B.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
C.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D.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
12.在苏萨的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
利。

他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亚历山大还亲自给新娘新郎馈赠礼物以示鼓励。

这一做法有利于()
A.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和东西方贸易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
C.促进亚欧内陆民族的分布产生变化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13.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幅世界古代史地图
该兴趣小组探
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农耕世界的拓展B.人类文明的起源
C.多元一体的格局D.印欧民族的迁移
14.如图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A.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B.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
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拉犁臂’公牛的租金4石
大麦称出。

他要向牛的主人称出3石大麦作为‘'拉两边’的公牛的租金。

”这说明()
A.古巴比伦农耕经济普遍B.该规定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两河流域商业贸易繁荣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16.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

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

这说明()
A.地中海阳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
17.塔庙是古代两河流域一种在多层塔状平台上建有神庙的建筑(如下图所示)塔庙通常供奉该城市的主神,一般由烧制或未烧制的泥砖建成,建造一座塔庙通常需要多达七百万块砖,仅制造砖块这一工作就需要数千劳动力。

塔庙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
A.对外文明交流频繁B.社会管理组织能力较强
C.塔庙是居民居住的地方D.土地归国家所有
18.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有人根据用苏美尔语书写的独立故事改编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诗,2021年,这部史诗首次从楔形文字译为汉语。

这部史诗是()
A.《摩诃婆罗多》B.《吉尔伽美什》
C.《伊戈尔远征记》D.《荷马史诗》
19.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

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
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
C.促进欧亚进入“文明时代”D.促使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
20.下表为腓尼基、希腊、希伯来、埃特鲁斯坎和拉丁字母对照表。

这可以用来说明腓尼基字母()
A.促成了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B.取代了各个地区的文字
C.影响了其他语种的发展轨迹D.加剧了异域文化的冲突
2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偷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头驴、一只猪或者一条船——如果它属于神或者王宫,他要赔30倍;如果它属于平民,他要赔10倍;如果窃贼没有可赔偿的,他应被处死。

”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B.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C.具有鲜明阶级属性D.蕴含社会契约精神
22.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的自然法观念中就含有独立、平等、自由等内涵。

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哲学注入罗马法,并把对人的认识简化为如图。

由此可知,罗马法遵循的原则是()
A.血缘关系B.自然法则C.民族自治D.理性主义
23.帕提亚(安息)王朝早期,希腊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社会上层以精通希腊文化为荣,宫廷中经常上演希腊戏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亚历山大东征B.雅典民主制的辉煌
C.丝绸之路开通D.罗马帝国的影响力
24.如图是世界古代文明分布,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

唐山某中学举行了一次主题为《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并存》的探究学习活动,搜集部分史料如下。

材料一(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

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

其人质直,市无二价。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

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阔不得自达。

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摘编自《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二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

其王号麻罗弗。

以帛织出金字缰头,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

……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爬之下,祝寿而退……递年,大食国王号
素丹遣人进贡。

如国内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前来抚定。

所食之物,多饭饼肉,不饮酒,用金银器,
以匙挑之。

食已,即以金盘贮水濯手。

土产琉璃、珊瑚、生金、花锦、绶布、红马脑、翼珠。

天竺国其属也。

——摘编自周去非《岭外代答》
(1)根据材料一、二记载,可以从中提取大秦哪些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三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

(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期末冲刺练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文明产生时期(埃及)。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埃及人边疆观由“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到“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由“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古埃及人边疆意识的这种改变会助推古埃及积极向外扩展疆域,其边疆观映射出古埃及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增强,C项正确;王权加强是推动疆域观改变的原因之一,“肇始于”的说法缺乏依据,排除A项;地理知识进步为埃及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但不是扩张的动力,排除B项;对外扩张不一定源于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

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

据材料“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颁布一道禁止或者恢复令状,以使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或者避免侵害的发生”可以看出,罗马法较看重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通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从而有效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材料强调国家公共利益,排除B项;古代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排除C项;材料体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但看不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排除D项。

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

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A项正确;B项是印度史诗,排除B项;C项是古希腊史诗,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D项。

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大帝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统治这庞大的帝国。

……一切皆由他本人处理,而帮他处理政务的亲信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可知,亚历山大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处理帝国的政务,使其亲信集团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这说明帝国统治缺乏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有效防止了君主亲信专权”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帝国统治中心逐渐东移的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但。

由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波斯帝国。

除特殊情况需要国王,波斯帝国地方日常的大部分活动,由总督独立完成,这说明当时的波斯帝国实行的是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省制,B项正确;制定完备的法律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方式,排除A项;C项是阿兹特克人的成就,排除C项;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基督教尚未出现,排除D项。

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古代史(埃及)。

据材料“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可知布托地区出土的抛光的圆锥体,很有可能是通过贸易往来由两河流域被带到地区,也有可能是布托地区的人们学习借鉴了两河流域的制作工艺,但都表明两地区之间存在一定交流,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者文明的早晚,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排除D 项。

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6年(埃及)。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建立一系列希腊城市,并安置移民,促进了帝国内部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C项正确;希腊文化处于领先地位,排除A 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东征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排除B项;打破东西方阻隔状态的历史事件并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排除D项。

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

根据材料“他们自己以及家庭成员均免于缴纳盐税”可知这指的是托勒密二世的税制改革,根据所学托勒密二世的税制改革提升了希腊人的社会地位,推进了埃及的希腊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一部分人免征盐税,说明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管控,排除A项;材料只是对一部分人免征盐税,不体现公民的人文素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一部分人免征盐税,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项。

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托勒密时代(欧洲)。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

”可知,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和图书馆,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说明亚历山大里亚的统治者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C项正确;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是否同时并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根据材料描述信息,无法判定其布局情况,排除B项;近
代自然科学开始于16——19世纪,排除D项。

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

根据材料信息“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可见亚非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仅介绍了《历史》部分内容,没有说明内容来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文明进行对比,腓尼基人同样善于航海与经商,排除C项;古希腊是城邦林立的文明区域,不是帝国,排除D项。

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3世纪(罗马)。

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贵族被迫对平民做出让步,给予平民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固罗马城邦统治,A项正确;任命平民独裁官等做法,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保护而非损害了贵族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并未建立平民独裁统治,排除C项;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依然存在,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与波斯人还有亚洲人联姻,且波斯亚洲主要位于亚历山大帝国的东侧,联姻会带动经济文化等的交流,这有益于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D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和东西方贸易,与亚历山大帝国无关,排除A项;亚历山大与波斯人还有亚洲人联姻,与北非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亚历山大与波斯人还有亚洲人联姻,与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 项。

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单类型最佳选择题。

时空是古代史(世界)。

据图可知,图中深色区域主要涉及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据所学可知,这些古代文明区域基本上都是农耕文明,材料中还有张骞通西域的路线,说明农耕的中国在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农耕世界的拓展比较符合材料主题,A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涉及到四大文明古国中除古代印度之外的三大文明古国,但是还有古代人类的迁移,人类文明的起源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完整地体现材料主题,排除B项;材料一定程度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但是体现不了一体,排除C项;印欧民族的迁移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是材料不仅涉及游牧民族迁移还涉及古代农耕区域,排除D项。

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

据图
示“饰板”,可以看出存在上中下等级区别,不同的等级存在不同生活特征,说明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分化现象的出现,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国家,君主专制制度和城市国家的相关信息,排除ACD项。

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

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时期耕牛租赁比较盛行,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对耕牛租赁的规范也比较全面,适应了古巴比伦自给自足、规模有限的小农经济发展需要,可见古巴比伦农耕经济普遍,A项正确;该规定一方面减轻农民喂养耕牛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小农在繁忙时的生产压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中牲畜租赁情况,不能说明商业繁荣,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使用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

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和希腊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融合,战争冲突与文明传播并行,这说明战争带来的碰撞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进步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排除D项。

故选B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古代史(两河流域)。

据材料“仅制造砖块这一工作就需要数千劳动力”,可知塔庙的建造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的社会管理组织能力较强,才能完成这种大体量的工程,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外文明交流,排除A项;塔庙是宗教场所,不属于民居,排除C项;从材料中得不出土地所有权归属,排除D项。

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古巴比伦)。

据材料“有人根据用苏美尔语书写的独立故事改编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诗,而且2021年,这部史诗首次从楔形文字译为汉语”,,这部诗是《吉尔伽美什》,它是巴比伦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B项正确;《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排除A项;《伊戈尔远征记》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C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排除D项。

故选B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

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前后(欧亚大陆)。

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学者在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宇宙哲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深刻影响了各自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各自特点,未提及相互交流,排除A项;虽然东西方思想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很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排除B项;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产生文明的时间远早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

故选D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时期。

根据材料“腓尼基、希腊、希伯来、埃特鲁斯坎和拉丁字母对照表”可知,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等,说明腓尼基字母影响了其他语种的发展轨迹,C项正确;多元一体是在近现代考古学证据的支持下,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一项理论,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腓尼基字母对其他文字的影响,而非取代,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异域文化冲突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C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古巴比伦)。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个人偷窃了祭祀或王国的东西,要赔偿30倍,但如果偷窃了平民的东西,只需赔偿10倍,这体现了平民与祭祀、国王的不平等,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司法程序,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平民的地位低于祭祀和国王,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信贷、商业契约等蕴含社会契约精神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C项。

2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罗马)。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罗马法学家将独立、平等、自由等观念注入罗马法,而这些内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蕴含在自然法观念之中,可见罗马法遵循了自然法则,B项正确。

据所学,血缘关系指的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排除A项;民族自治是指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排除C项;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判断能力,摆脱蒙昧状态,启迪智慧,排除D项。

故选B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帕提亚(安息)王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