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
一、中国23个省名称的由来
1、黑龙江省(黑):黑龙江省因河流而得名。
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
清光绪年间始置黑龙江省。
2、吉林省(吉)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后置吉林将军。
光绪时改为吉林省。
3、辽宁省(辽):辽宁省的“辽”指的是辽河流域,“宁”就是希望辽河安宁别泛滥,因而得名辽宁。
清初,在辽宁设盛京。
清末(公元1 9 0 7 年)改盛京为奉天省。
1 9 2 9年,张学良将军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并一宜沿用至今。
4、河北省(冀):以其地在黄河以北而得名。
河北省地处黄河下游以北古冀州地,简称冀。
春秋时期属于燕、晋等国,唐代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划为河北道,元代属中书省,明代直隶京师,清代称直隶省,19 2 8 年改称河北省。
5、山西省(晋):山西在黄河的东面,唐朝的时候被称为河东,元朝的时候根据其位于太行山西边的地理位置,才改名叫山西,明朝初年设置了山西省,一直到今天。
山
6、青海省(青):因青海湖而得名。
雍正时设西宁办事大臣,习称青海办事大臣。
1925年改称青海省。
7、山东省(鲁):山东原指晞山以东秦以外的六国地区。
金时置山东东路。
元时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明时为山东布政使司。
清时为山东省。
8、河南省(豫):河南省简称豫,取地处黄河以南之意。
唐代将黄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区划归河南道管辖。
元代称河南行中书省,明代称河南布政司,清代称河南省。
9、江苏省(苏):清康熙时分江南省(明时的南直隶)为左,右布政使司。
后以右司设江苏省,取江宁(今南京市),苏州二地首字。
10、安徽省(皖):安徽省简称皖,清初,以安庆府(今安庆市)和徽州府(今歙县)的首字组合而得名。
春秋时是吴国、楚国的地域,汉代分属于扬、徐、豫三州,唐代分属于江南道、淮南道和河南道,元代属于河南和江浙行屮书省,从清代开始设置安徽省。
11、浙江省(浙):浙江古指今富春江,钱塘江。
唐时置浙东,浙西观察使。
宋为两浙路。
元为江浙行省。
明时设浙江布政使司。
淸时为浙江省。
12、福建省(闽):在我国唐朝的时候,曾经设立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州、建安州、泉州、洋州、汀州5个州。
福建就是取福州和建安州这两个地名头一个字而得名的。
宋时为福建路。
元初时设福建行省(驻泉州),后并入江浙行省。
明时为福建布政使司。
清时为福建省。
13、江西省(赣):隋唐以前习惯称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为江西。
唐时始设江南西道。
宋时为江南西路。
元时为江西兴盛。
明时为江西布政使司。
清时称江西省。
14、湖北省(鄂):湖北省简称鄂,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战国时湖北与今湖南同屈楚国地域,汉代屈荆州,唐代屈山南道(后改称山南东道), 宋代是荆湖北路,元代与今湖南同属湖广行中书省,清代始称湖北省。
15、湖南省(湘):湖南省简称湘,是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战国时期湖南是楚国地域,唐代属江南道(后改江南西道),宋代展荆湖南北两路,元代屈湖广行屮书省,清代始称湖南省。
16、广东省(粤):汉朝时属交州,三国末年分交州设立广州,唐时属岭南道。
五代时称岭南为广南,以其地在三国时为广州,在屮原Z南而得名。
宋时设广南路,后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即广东,广西。
明时设广东布政使司。
清时为广东省。
17、台湾省(台):清康熙时(1683年)设台湾府,屈福建省。
光绪时(1885年)设台湾省。
18、海南省(琼):因其位于南屮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乂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
1988年设立海南省。
19、陕西省(陕或秦):周成王室将王畿之地以陕陌(今陕西省陕县西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以西称陕西。
唐时置陕西节度使。
元时置陕西行省。
明时为陕西布政使司。
清时为陕西省。
20、四川省(川或蜀):北宋时在蜀地设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益州路(后改称成都府路),时称为“川峡四路”。
元时设四川行省,明时设四川布政使司。
清时为四川省。
21、甘肃省(甘或陇):唐时置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
四夏时设甘肃监军司。
元时设甘肃行省。
明时属陕西布政使司。
清时为甘肃省。
22、贵州省(贵或黔):贵州省简称黔。
唐时置羁縻矩州,因当地矩, 贵二
字读音不分,故宋时屮原人常把“矩州”,写成“贵州”。
明永乐时,设贵州布政使司。
清时为贵州省。
23、云南省(云或滇):汉代时置云南县于今祥云县,以传说汉武帝时彩云南现口崖,县在其南而得名。
后置云南郡。
唐时封南诏王为云南王。
元时设云南行省,明时设云南布政使司。
清时为云南省。
二、中国4个直辖市名称的由来
1.北京(京):北京口古以來有蓟,幽州,大兴府,北平等名称,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北京得名Z始。
民国时,国民党改北京为北平o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北平为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天津(津):天津古称直沽。
明成祖朱棣在争夺消位时曾于直沽率军南下,故其在当了皇消后,改直沽为天津,取“天了渡i_i”Z意。
3.上海(沪):得名于黄浦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早期聚落兴起于上海浦•聚落以浦命名•南宋咸淳三年(1267)设镇及市舶务•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立上海县,1930年设立上海市。
4、重庆(渝):重庆古城江州,渝州,恭州。
因孝宗的第三子赵王惇被封在恭州,同年乂由恭州承嗣帝位。
故升恭州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三、中国5个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1、维吾尔自治区(新):新疆维吾尔族口治区:清政府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叛乱后,在天山南北路,设立伊犁将军。
因其地对清政府來说,为新辟疆±,故习称噺疆”。
光绪时设新疆省。
1957年设新疆维吾尔族口治区。
2、内蒙古自治区(蒙):内蒙古口治区:历史上以大漠,长城为界, 把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分为内,外蒙古。
以南为内蒙古。
其地长期属于其它行政区。
1947年,设立内蒙古口治区。
3、西藏自治区(藏):西藏口治区:元朝是在西藏建立行政区,属于宣
政院辖地。
康熙时平定准嚷尔叛乱后,因其地处与中国的西部,故称为“西藏% 1965年设立西藏口治区。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宁夏回族口治区:十六国时,匈奴人赫连勃
勃在今河套地区建立夏政权。
北魏时在夏国首都置夏州。
宋时拓跋氏建立大夏。
宋人以其居西部而称为西夏。
元时曾取夏地安宁Z意在西夏故地设宁夏行省。
明清时属陕西。
1928年设宁夏省。
后废除。
1958年设宁夏回族口治区。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广酋壮族口治区:汉朝时属交州,三国末年分
交州设立广州,唐时属岭南道。
五代时称岭南为广南,以其地在三国时为广州,在中原Z南而得名。
宋时设广南路,后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即广东,广西。
明时设广西布政使司。
清时为广西省。
1958年设广西壮族白治区。
四、特别行政区名称的由来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
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由于该地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故而命名为“香港”。
清末被英国侵占。
1997年冋归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古称:叫毛镜澳”,又因其隶属广东香山县,
故又]称“香山澳”。
又因其地形如门,故称为“澳门”。
后为葡萄牙所占。
1999年回归后,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