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表演观从仪式到类仪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表演理论的两种研究传统
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 )是广泛运用于表演学、语言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中的重要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累积了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第一种是在语言学、诗学以及语言艺术中存在的,由俄国形式主义发展至布拉格学派再到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的传统;第二种则是与象征人类学相关,集中在仪式、节日、庆典以及集会等表演事件上的传统。

〔1〕
Performance 这一词汇,在英文中有不同的解释。

最常见的含义是人们利用唱歌跳舞等方式去娱乐观众,或者参与这类活动的行为。

此外,performance 还可以表达人们做一件事情或者实施某项任务的行为,此时,“表演”的翻译就不太适用。

一些学者建议使用演述〔2〕或者展演,〔3〕纳日碧力戈则使用操演〔4〕一词。

尽管英汉互译不尽如人意,在现有的文献中,人们常用的翻译还是“表演”。

事实上,performance 一词的当代用法与乔姆斯基的贡献不可分割。

1957年,《句法结构》出版,他把索绪尔的语言(langue )和言语(parole )改成语言能力(competence )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 )。

他指出,语言能力是人脑的特性之一,而且它是动态的,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它是语言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此后,在海默斯(Dell Hymes )的推动下,人们又开始对语言的运用产生兴趣,推动了学界对表演的艺术性、风格以及意义等问题的关注转向。

〔1〕
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民俗学家鲍曼(Richard Bauman )对performance 的归纳,在第一种理论传统中,表演是一种艺术交流的方式,它在海默斯、鲍曼、亚伯拉罕(Roger Abrahams )等人的口头表演观中得到体现。

其中,鲍曼所作《作为表演的言语艺术》一文,成为《美国人类学家》杂志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文章之一,在民俗学界和人类学界极富声誉。

〔1〕在第二种理论传统中,表演是特殊事件的上演,是向公众符号化地、戏剧性地展示社会最重要的象征和价值观的时刻。

〔5〕这样一种文化的表演观,汇聚了特纳(Victor 胡觅
文化的表演观:从仪式到类仪式
[作者简介]胡觅,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博士。

摘要:“文化的表演观”是表演理论的一种重要研究传统。

它关注仪式、节日、庆典、集
会等表演事件的发生,对身体实践的文化意义进行解释和说明。

传统的仪式过程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类型,促成了仪式表演向类仪式表演的发展。

这种研究的转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对当下的社会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仪式;类仪式;文化表演;剧场表演;社会表演;社会戏剧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18)12-0081-07
DOI:10.13221/ki.lljj.2018.1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Turner)、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辛格(Milton Singer)、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
等人的研究,他们向口头交流之外的仪式、节日、游戏、表演等内容投去目光。

〔6〕
学者们对表演的对象和概念进行区分,将表演划分为口头和文化的类型。

在另一些研究者看来,这种分类不够深入。

特纳将表演划分为社会表演(social performance)和文化表演
(cultural performance),前者包括社会戏剧,后者包括艺术、舞台剧等。

〔7〕亚历山大
(Jeffrey Charles Alexander)将社会行动当作文化表演,他所建立的社会表演理论既涉及了
仪式,也涉及了社会戏剧。

〔8〕因此,单纯将表演划分为社会表演和文化表演的类型,也会
引起争议。

在社会/文化的视域下,社会表演与剧场表演(stage performance)的研究对象格
外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与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中的口头表演不同,本文梳理和讨论的是
“文化的表演观”,它既涉及传统的仪式表演,也包括现代社会中的剧场和社会表演。

表演研
究经历了一个从仪式到类仪式的发展过程,强调了身体实践的基础作用。

二、仪式表演、社会表演和剧场表演
事实上,在任何的时间、地点,人们都会有唱歌、跳舞以及其他的表演活动。

除了传统的仪式外,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类仪式活动。

〔9〕这些身体的实践,从传统的仪式表演中吸
取了诸多的养分,影响了现代社会表演活动的走向。

1.仪式表演
已有证据表明,人类的仪式实践有几千年的历史。

拉斯科(Lascaux)及阿尔塔米拉(Altamira)等地的旧石器时代壁画,就流露了表演的痕迹。

〔10〕19世纪末,西方的一些学者
尝试论证表演性的艺术起源于仪式,他们列出了三条证据:第一,早期欧洲与美国的人类学
家们理论建构的基础,大多是从那些古老的土著歌舞仪式中探知的。

第二,剑桥大学的一些. All Rights Reserved.
学者,包括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默雷(Gilbert Murray)以及康福德(Francis
Cornford),发现古希腊悲剧起源于仪式舞蹈。

第三,中世纪研究者认为文艺复兴戏剧来源于
教堂的仪式。

〔10〕这些带有种族优越性色彩,或具有循环论证及简化论嫌疑的论据,使这一
论点很难站住脚。

表演起源于仪式的观点有待商榷,通过对仪式的追溯,却让人们看到了仪
式与表演之间的关联。

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仪式本质就是一种结构化的表演,〔11〕仪式研
究是表演研究的重要构成。

仪式是一种表演(ritual as performance)的提法,大约形成于一个世纪以前。

在涂尔干(émile Durkheim)的观点中,仪式可以用于沟通或者表达宗教性的观点。

仪式的表演类
似于戏剧性的呈现过程,它使得群体内的人员忘记现实世界,进入到另一个“想象的”世
界。

〔12〕在他之后,有一种进化论的观点表明,被人类采用的仪式,也可以在其他的物种〔13〕
中起到连接〔14〕作用。

那些越是高等的动物,比如黑猩猩,它们的仪式表演形式趋近于人类,
在竞争性场合中,人类和动物的表演形式都是类似的,他们都会上蹿下跳、跺脚、拍手甚至
扔东西。

〔15〕动物的表演展示了它们的情绪,人类的表演以相似的形式去创造一种社区或者
团队的凝聚感,两者都有助于实现群体的沟通。

〔16〕
对仪式功能的讨论,无法向人们提供一种过程的图解。

比动物的仪式更加精细的人类仪式,是如何利用参与者的身体行为,去呈现表演过程和表达意义?在这方面,范热内普
(Arnold Van Gennep)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基于一系列过渡仪式的研究,他将仪式行为划
分为三阶段:分离、阈限以及聚合。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多种由此及彼的过渡,在出生、成
年、结婚及生子等事件发生时举办的仪式,实际上是人们借助表演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
的过渡实践。

〔17〕特纳意识到阈限这一概念的潜在创造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发展了范
热内普的理论,并对表演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仪式与表演研究的代表人物,特纳明确指出仪式可以看成是一种阈限表演(liminal performance)。

阈限具有模糊不清和不确定性,当它发生时,个体失去了原先的身份或位置,
但还没有获得新的身份或位置。

〔7〕根据特纳的观察,伴随着工业化以及劳动分化的发生,
仪式的很多功能逐渐被艺术、娱乐和消遣所代替。

他使用“类阈态”的概念来描述休闲活动
中出现的各式类仪式的象征行为。

仪式的阈限特点,也出现在舞台剧等活动的设置中。

在阈
限阶段,个体暂时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个体和其他参与者也会有同志感的体验。

正如特纳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仪式研究,其他表演研究者也开始对象转移,比如戈夫曼(Erving Goffman)和亚历山大等人。

另一些学者,将注意力放到表演的文化意义上,比如康
纳顿(Paul Connerton)以表演为媒介,去分析纪念仪式是如何对群体的社会记忆产生影响
的。

〔4〕由此可见,仪式研究为表演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养分,新的社会环境又推动了表
演理论向类仪式研究的发展。

2.剧场表演与社会表演
当表演出现在传统的仪式活动之外时,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竞技、政治以及艺术都带来生机。

在当前的表演研究中,除了口头表演学的研究范式外,还有剧场表演学和人类
表演学的范式。

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人类表演学,它是由著名的戏剧大师谢克纳和人类学家
特纳在20世纪70年代末共同提出,着重研究前现代社会中的仪式性表演和后现代的先锋戏
剧。

〔18〕人类表演学的研究触及了从传统到现代发展过程的两个极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还存在一种被亚历山大、特纳等人称为社会表演的研但它缺少对人类日常活动的关注——
究,它关注社会过程中的表演行为,受到了社会研究者们的青睐。

. All Rights Reserved.
剧场表演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以谢克纳为代表的舞台专家,从美学领域“跨界”到社会文化领域,它是以剧场和仪式表演之间的相似性为前提。

涂尔干虽然是一位仪式研究专
家,但他看到了人们的狂热行为本质上具有审美的意义。

〔12〕布鲁克(Peter Brook)、〔19〕贝
尔(Catherine Bell)〔20〕和特纳也都提出了剧场与传统仪式之间的相似性问题。

剧场中的表
演一方面延续了仪式活动中的特性,科尔(Poula Murray Cole)、〔10〕布伯(Martin
Buber)〔21〕与特纳〔22〕看到了这种短暂体验会消除身份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剧场表演还可以
赋予传统的仪式活动以生命力。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个体艺术家开始发明仪式。

哈尔
普林(Anna Halprin)创造了一些被称为“仪式”的表演,去克服某些群体的社会排斥现
状,〔23〕丹尼斯(Ruth St.Denis)和阿尔托(Antonin Artaud)都见到了在异国他乡舞台〔24〕
上的仪式表演。

此外,像大导演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演员理查兹(Thomas
Richards)、作曲家格拉斯(Philip Glass)、编舞家莱蒙(Ralph Lemon)以及林怀民等人,
都在演出中借用了仪式的表演。

〔10〕简言之,剧场表演与仪式表演具有很多相似性,剧场表
演本质是类仪式的活动。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表演“拟剧”色彩的形成,因此,社会表演也是类仪式的。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1956年提出了“戏剧化影响”的互动理论。

他认为,日常
人际互动的过程涉及了很多表演的要素。

人们对特定行为的表演,有助于相应的社会关系的
建立。

〔25〕受到他的启发,谢克纳曾在1966年提出了比艺术门类更加广泛和全面的表演概念,
到了20世纪70年代,谢克纳又被特纳的社会戏剧研究所感染。

〔26〕谢克纳不走传统的戏剧研
究道路,转而将人类社会的戏剧研究置于更大的背景和舞台之上。

〔18〕如此一来,生活处处
是表演,研究者们又该如何去判断表演研究的价值呢?作为谢克纳的学生,中国的剧作家孙
惠柱缩小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社会表演学”,关注当下中国城市中的表演活动,研究人如
何能动地表演,使社会所规范的各种角色更加合理化。

〔18〕
在社会表演的类型下,围绕着社会团结或整合等议题,社会戏剧的研究应运而生。

社会生活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剧场,其中的竞争、冲突、合作、同化等社会过程的动态方式问题,
被特纳和亚历山大关注。

其中,特纳的社会戏剧理论颇受争议。

他指出,每场社会戏剧都会
经历四个阶段:违规—危机扩大化—矫正行为—重新整合或不可避免地分裂。

在冲突的情境
下,危机与矫正行为都具有阈限的特点。

〔22〕当矫正行为发生时,人们会求助于政治过程
(从立法到战争)、司法过程(从仲裁到正式审判)以及仪式过程(占卜、献祭、预防仪式以
及消灾仪式等)。

他看到了艺术表演对仪式过程的影响,但是很遗憾,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则难以看出。

此外,有些研究者也注意到该模型只适用于西方文化。

〔10〕当社会戏剧理论被
批成解释力不足时,也就容易理解了。

亚历山大建立了一种与特纳的理念相似的社会表演模型,包括作为文本的背景表征(background representation)、前景脚本(scripts)、行动者和观众,以及舞台布景安排和社会
权力。

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表演者和观众之间发生了“文化延伸”(cultural extension)
和“心理认同”(psychological identification),有助于实现“再融合”(re-fusion),那么表
演是成功的,反之则是表演失败。

不同的是,亚历山大的宏观社会学模型,既可以解释仪
式,也适用于社会戏剧。

随着社会复杂性的不断消长,与之相伴的是仪式向剧场的发展,但
是社会戏剧是仪式的后继者而不是其他。

〔9〕表演的目的是向他人展示行动的文化意义,为
社会结构的整合作出贡献。

〔27〕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仪式表演之外,剧场表演和社会表演成为了当前理论研究的两种范. All Rights Reserved.
式。

剧场表演在形式和结构上与仪式表演相似,社会表演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与戏剧的
表演相类比,去探讨和解释主体行为的意义,比如它们对社会团结或整合的贡献究竟在哪
里。

这一种关注社会过程的表演研究,既不是前现代社会中的仪式性表演,也不是后现代的
先锋戏剧,不属于人类表演学的范畴。

以戈夫曼、谢克纳和特纳为代表的学者一直在强调过
程及其特性:表演、运动、舞台、情节、矫正、危机、分裂以及整合。

表演具有一个历时的
结构,一个开头,一些重叠但又可独立的阶段,一个结尾,它的产生与各层次的过程及过程
中的辩证对立息息相关。

这些研究概念和方式的出现,昭示了后现代的转向以及后现代出现
了以表演来研究社会过程的主要趋势。

〔28〕
三、从仪式表演到类仪式表演的转向
社会由传统的“简单”社会,向复杂、分化、变迁发展而去,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对表演类型的更多需求,既涉及了人生历程的过渡,也涉及了大众娱乐的追求,人们渴望并呼唤
类仪式的产生。

传统的仪式过程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类型,使仪式
表演向类仪式表演的转化成为可能;二者之间的差异,也赋予了类仪式表演的独特价值。

这一转向有助于理解现代社会的各种表演活动,究竟在哪些方面或程度上与仪式表演相互
关联〔27〕或有所差异。

它们构成了转向的基本要素。

1.表演类型的关联与差异
如前所述,仪式化的行为实际被划分为三类:宗教仪式、社会仪式和审美仪式(aesthetic ritual)。

宗教仪式出现在所谓的“简单社会”中,它具有一些固定的程序,服务于过渡的目
的;社会仪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文化表演;〔28〕而审美仪式,主要是指
发生在剧场和舞台之上的特定表演行为。

这三类并不完全互斥,既有差异也存在重叠之处。

会永久改变参与者身份的是阈限仪式,它导致了转化(transformation)的结果;只是暂时让
人进入一种共同体经验之中的类阈态仪式,它引起了转动(transportation)的发生。

人的一生
只会被转化数次,但是他们却可以体验多次转动〔10〕的过程,它们只是发生频率不同。

既然如此,不同类型的表演是否意味着它们的目的取向也有差异?早期的仪式研究,大多与宗教、文化等内容挂钩,仪式成为寻找人类行为宗教根源的工具。

〔20〕在功能和结构论
的背景下,仪式往往成为表达个人情感〔29〕和社会情感、〔12〕表达社会张力和疏通冲突、〔30〕
维持系统平衡〔11〕的重要媒介。

最近的研究则用文化性取代了对社会性的讨论,更多人开始
关注仪式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20〕不难看出,宗教仪式都有一定的“效用”(efficacy),而审
美的仪式具有一些娱乐的功能。

人们可以根据情景和功能去判断表演是仪式还是戏剧,但没
有一种表演是单纯的追求效用或者娱乐。

〔10〕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式提供的稳定性也会发生变化。

德沃尔(Margaret Thompson Drewal)曾指出,如果仪式长久保持不变,它终将被抛弃。

〔31〕传统的仪式走到
尽头了吗?在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和兰格(Terence Ranger)看来,发明出来的
传统是为新的需要而服务,〔32〕传统的仪式只是被修正了。

于是,一个学校、社区甚至是民
族,都可以通过新的仪式表演去表达热情和凝聚力量。

〔10〕同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仪式
音乐和舞蹈搬上剧场,改编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去娱乐大众,使仪式表演在无形之中影响人们
的生活。

〔23〕
仪式与其后的活动之间既有差异,也相互关联。

从传统到现代社会,学者们的关注焦点从功能、结构逐渐转向过程和体验,研究重心也开始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上来,以
探索参与者的表演路径以及表演的情感和意义为己任。

从仪式到类仪式的发展过程,既满足. All Rights Reserved.
了人们新的需求,也对表演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演转向的意义
表演的转向,还与一种符号意义的获得相关。

前文曾提及,在仪式研究的过程中,人们的兴趣从传统的宗教性、社会性发展到文化性。

这意味着,类仪式表演继承并发展了仪式表
演的内在特性,使剧场表演和社会表演又在“重演”仪式活动。

韦伯(Max Weber)很早就
断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格尔茨十分赞同这种观点,于是也将
文化等同于一些网,视文化分析为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

〔33〕谢克纳、特纳和亚历山
大都不否认表演研究的解释、〔34〕理解〔35〕和符号〔9〕的意涵。

剧场表演和社会表演,都是类仪式的表演实践。

剧场表演是文化表演的一种类型。

仪式过程的阈限阶段,为一个特殊的经验结构提供了舞台;剧场则是仪式的继承者。

〔28〕同理,
社会戏剧是社会表演的一种主要类型。

社会戏剧是仪式的后继者,或者社会戏剧是文化表演
的生成源。

〔28〕在仪式及其后的表演艺术中,人们或因为亲身参与而改变了自我,或是从他
人的表演中反观自我,使得表演既可以与社会戏剧的虚拟、阈限、反思和解释密切相关,〔28〕
也可以与一些审美形式中的体验内容有关,可以参透自我以及物体和事件。

所以表演并不只
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正是如此,特纳才会宣称每种社会经济形式都有其文化审美的镜像,以实现自我反思。

〔28〕格尔茨曾如是说,(特纳的)社会戏剧方法过于强调事件的运动而忽略了文化内容、象征系
统、情感与价值,这一评论特纳并不赞同。

基于此,格尔茨以及其他的人类学者,使用文本
类比(text analogy)来弥补社会戏剧的不足。

〔28〕在《尼加拉》一书中,他将戏剧与社会生
—活类比,指出本地人在仪式中采纳的文化形式和在社会中采取的制度形式本质是一样的——
古代巴厘国家的庆典活动,是对巴厘政治现实的模仿。

〔36〕
每种表演都是解释的方式或对解释的记录,它们利用审美的形式去实现各种不同的目的。

从仪式向类仪式的转向,向人们展示了表演活动所具备的更大能量。

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法
律活动,它们都与文化中的内容有关。

当表演不仅仅服务于个体,还可以服务于群体和社会
时,特纳会高兴地说:“表演,尤其是戏剧表演,是人类社会过程的出色表现。


四、结语
基于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表演研究要么关注口头的交流,要么关注一些文化的类型和事件。

后一种“文化的表演观”,在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中颇受青睐。

从传统社会到现
代社会的历时发展,见证了仪式表演向类仪式表演转向的过程。

本文主要梳理了传统的仪式
表演,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剧场表演和社会表演。

传统社会中的仪式表演,往往服务于一些转化的目的,帮助参与者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人们在传统仪式中看到的歌舞表演形式,与现代社会的一些活动具有相似的结构
和形式。

剧场表演自不必说,它们从仪式表演吸取了诸多的营养,本质是类仪式的。

而社会
表演,凸显了一种“拟剧”的特色。

在一些研究者看来,社会表演甚至成为仪式表演的生成
源,并接受后者的反馈。

这些关联,使类仪式表演的符号价值及文化意义能够继续大放光彩。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表演产生了兴趣。

被他们称为社会表演的研究范式,契合时代应运而生。

它提供了一些新的模型,对社会团结问题或相关的文化意义的解释
作出了贡献。

但是相对于以表演来研究社会过程的趋势和世纪之交文化人类学的表演转向而
言,社会表演理论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文献:
[1]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
—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J].民俗研究,2003(1): 59-74.
[2]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
—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1):7-32.
[4]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鲍曼,杨利慧.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J].民族文学研究,2005(3):139-144.
[6]王杰文.“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
—“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1):33-46.
[7]Victor Turner.The Anthropology of Performance[M].New York:PAJ Publications,1987:81.
[8]杰弗里·查尔斯·亚历山大.社会表演理论——
—在仪式和策略之间建立文化语用学模型(上)[J].社会, 2015(3):1-36.
[9]Victor Turner.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M].New York: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69:95.
[10]Richard Schechner.Performance Studies:An Introduction[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13:57、80、52、61、64、72、86-87、76、82.
[11]Roy Rappaport.Ecology,Meaning,and Religion[M].Berkeley:North Atlantic Books,1979:175、
27-42.
[12]émile Durkheim.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ns Life[M].New York:Free Press,
1965:424-427.
[13]Edward Wilson.Consilience:The Unity of Knowledge[M].New York:Knopf,1998:257-258.
[14]Eugene D’Aquili,Charles Laughlin and John Mcmanus.The Spectrum of Ritual[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9:33-37.
[15]George Schaller.The Mountain Gorilla[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235.
[16]Konrad Lorenz.On Aggression[M].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66:72-74.
[17]Arnold Van Gennep.The Rites of Pass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0:3.
[18]孙惠柱.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8-63.
[19]Peter Brook.The Empty Space[M].London:MacGibbon&Kee,1968.
[20]Catherine Bell.Ritual: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20-22、23-60.
[21]Martin Buber.I and Thou[M].New York:Scribner,1958.
[22]Victor Turner.Dramas,Fields,and Metaphors[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4:37-41.
[23]Anna Halprin.Moving Toward Life[M].Middletown: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95:229.
[24]Antonin Artaud.The Theater and Its Trouble[M].New York:Grove Press,1958.
[25]Erving Goffman.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New York:Doubleday,1959:
15-16.
[26]谢克纳,钟明德.当代美国剧场发展与表演研究——
—谢克纳教授访谈[J].戏剧艺术,2008(5):23-32.
—再读杰弗里·亚历山大的强文化范式[J].文化研究,2015(23):68-81.
[27]周怡.表演和符像——
[28]Victor Turner.On the Edge of the Bush:Anthropology as Experience[M].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85:181-185、296、181、295、196、298、187-190、201.
[29]Bronislaw Malinowski.Magic,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Other Essays[M].Glencoe,Ill.:Free
Press,1974.
[30]Max Gluckman.Essay on the Ritual of Social Relations[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2.
. All Rights Reserved.
[31]Margaret Drewal.Yorua Ritual[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2.
[32]Eric Hobsbawm,Terence Ranger,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3]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
[34]孙惠柱,高鸽.什么是人类表演学——
—理查德·谢克纳教授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讲演[J].戏剧艺术,2004
(5):4-8.
[35]J.Lowell Lewis.The Anthropology of Cultural Performance[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3:1.
[36]克利福德·格尔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M].赵丙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9.
责任编辑:严瑾
Performance Stud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From Ritual to Ritual-like
Phenomenon
Hu Mi
Abstract:Cultural perspectiv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heoretical tradition of performance studies.It
focuses on the occurrence of rituals,festivals,celebrations,rallies,and attempts 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bodily practice.The traditional ritual process provides rich
experience and types for all kinds of performance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henomenological turn
in modern society,which has provided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to the present social process
research.
Key words:ritual,ritual-like,cultural performance,stage performance,social performance,social dra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