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中阅读测试的测评框架与设计思路_兼谈对我国阅读测试的启示_乐中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6月第10卷/第6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Edu cational Scien ce Edition /
Jun.2008
Vol.10No.6
=教育实践>
收稿日期:2008-01-16
作者简介:乐中保(1981-),男,湖北广水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评价,语文教师教育。
PISA 中阅读测试的测评框架与设计思路
)))兼谈对我国阅读测试的启示
乐中保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PISA 中阅读测试在阅读情景的确定、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能力的层级等方面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测评框架,体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测试设计思路。
这对我国的阅读测试有许多的启示,我们应明确阅读能力的内涵和层级,联系学生,使阅读试题走向情景化、生活化,不断拓展阅读材料的类型。
关键词:PISA ;阅读测试;测评框架;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 424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8)06-0032-04
阅读是学生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如何公平、客观、高效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缺乏清晰的测评框架体系,阅读测试体现出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PISA 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一项国际性学生评价计划,阅读是其评价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ISA 每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一周期的测试重点各不相同,自从2000年以阅读为主要领域进行了第一次正式评估以后,在2003年和2006年,P ISA 又以阅读为附带领域进行了两次测试。
经过了三次测试实践以后,P ISA 中阅读测试在阅读目的的确定、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能力的层级等方面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测评框架,体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测试设计思路,这对于我国的阅读测试有较多的可资借鉴之处。
一、PISA 中阅读测试的测评框架
在测试之前,需要对所测试的内容进行明确的思考与界定,以指导整个测试过程,确保实际测试的内容正是所要测评的内容,这也是保证测试效度最基本的一环。
阅读测试是
以阅读能力为根本旨归的,因此,对阅读能力的界定就成了阅读测试的核心工作。
PISA 认为阅读能力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的知识和潜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而对阅读材料(或文本)进行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
0
[1]
这一
定义就构成了整个阅读测试的基础,它一方面对阅读的目的(为什么读)、阅读材料(读什么)等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行了限定,另一方面,它还对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是什么)、阅读能力的层级(发展到什么水平)等阅读能力的内部构成因素进行了清晰的阐释。
阅读目的、阅读材料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参与文本的深度不一样,需要使用的阅读智慧技能也是不一样的;阅读材料是阅读能力的载体,学生在各类阅读材料上体现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善于阅读文学作品,而有的学生则善于阅读实用性文章;阅读能力是由多因素构成的,PISA 中阅读测试区分了阅读能力构成的三个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基于此,P ISA 中阅读测试就在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能力的层级等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测评框架(如下图)。
一、阅读目的
PISA认为人是在特定目的驱动下阅读的,不同的阅读目的会导致有差别的阅读活动。
所以P ISA将阅读能力的测试放在了不同的阅读目的背景下。
根据读者对阅读内容和目的的选择,P ISA将阅读目的分为以下四类:
1.为了个人应用而阅读,主要是为满足个人的兴趣,休闲娱乐,或者为保持、发展个人与他人的联系而进行的阅读,阅读内容一般包括个人信件、小说、传记以及为满足好奇心而阅读的信息性材料。
2.为了公共应用而阅读,是为了更大范围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阅读,阅读的材料包括官方的文件和关于公共事务的信息等,如通知、布告、规章、计划等。
3.为了工作而阅读,这是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阅读,它同即时工作的完成联系在一起,阅读内容包括说明书、手册、计划表、报告、备忘录等。
4.为了教育而阅读,这是因学习需要而进行的阅读,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阅读内容一般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特别设计的教材、地图、纲要等。
在PISA区分的四类阅读目的中,各类所占的比重并不相同,并且在不断变动,如在2000年PISA阅读测试中,/为公共应用而阅读0占到38%,而在2003年和2006年则降为25%。
在三次阅读测试中,/为教育而阅读0所占的比例一直较大,2000年为28%,2003年和2006年则占到了29%,这反映了PISA对阅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重视。
二、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阅读测试成功实施的基础,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阅读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
PI SA认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需要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能,因此将阅读材料的选择与题目的设计、能力的考查贯通起来考虑,就增强了阅读材料选择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PISA根据阅读任务的不同,将阅读材料分成了两种类型: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文本主要是指以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散文类文本,依据连续文本的内容以及修辞目的,可以分为描述、说明、叙述、论证等不同的形式。
非连续文本则与连续文本的组织结构不同,依据格式可以将非连续文本分为表格、目录、设计图、地图、曲线图、广告等。
以往的阅读测试往往将评估的重点放在连续文本上, PISA则基于学生今后在成人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写作文本,故增加了非连续文本,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如在2000年的阅读测试中,非连续文本材料占到了32%,2003年、2006年则分别增加到了36%。
三、阅读能力构成
PISA的评估重点是/为了学习而阅读0,而不是/学习阅读0。
因此P ISA认为,无论是哪种文本类型,都要求读者能表现出如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复述信息的能力;形成概括理解的能力;形成解释的能力;反思和评价文本内容的能力;反思和评价文本形式的能力。
/整体感知0和/形成解释0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二者同属/解释0能力范畴,因此,在实际的测试中,二者合并成了/解释信息0一项。
/反思和评价文本内容0、/反思和评价文本形式0同属于/反思与评价0能力范畴,二者也被合并成了/反思与评价0一项。
这样,PISA阅读能力也就由三个因素构成:
一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通过文本的特征、时间、背景等基本元素,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是解释信息的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对文本中信息的正确解释。
三是反思和评价能力:能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联系,评价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客观反思文本的适用性、结构、风格等基本特征,识别文本材料的逻辑组织方式等。
在PISA的阅读测试中,三者比例各不相同,其中/解释信息0一直是一个主要考察因素,2000年占到了49%,在2003年和2006年,则都占到了50%。
另外,/获取信息0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三年中的比例一直是29%,这表现了PISA 中阅读测试主要是面向大多数学生,测试大多数学生阅读能力最基本方面的发展状况。
四、阅读能力层级
PISA把阅读能力分为五个层级,每一层级不仅表示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表示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来的熟练程度。
学生根据能完成的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来确定其所处的发展等级,简单些的任务要求学生能处理基本的文本,越难的任务所涉及的文本内容越复杂,意义也越不明确,也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层级越高。
下表是PI-SA中阅读能力五层级的具体内容(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达到层级五的学生有能力完成精细复杂的阅读任务,如能找出多处潜藏信息,处理文本中存在的隐晦信息,利用专业知识对文本做出批评性评价等。
达到层级一的学生则仅能完成简单的阅读任务,如找出一条信息,识别文章的主要意思,与日常生活建立简单的联系等。
在PISA的阅读能力层级表中,达到特定水平的学生不只是表现出与其特定层级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表现出与低层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达到层级三的学生同时也具备层级一和层级二中所描述的各项阅读能力。
#
33
#
表1PISA阅读能力层级
等级复述信息解释信息反思和评价
层级五找出多处潜藏信息,指出文本中与阅
读目的相关的信息。
处理文本中存
在的隐晦的信息
能解释语言的细微差别,并能阐释对文本全
面、详细的理解
利用专业知识批评性地评价或提出假设。
依靠对复杂文本的深层理解处理和期望相
反的概念
层级四在相似语境或格式的文本中找出多
处潜藏信息,能将其排序或整合,推
断出和阅读目的相关的信息
在陌生情景中综合理解全文,处理一些含糊
的、与预期相反的信息。
能通过整体考虑全
文来解释文本某部分的意义。
运用常识或假设,批判性的评价文本。
展现对长篇或复杂文本的精确理解。
层级三找出并识别各处信息间的联系,每一
处信息能满足多重标准。
能处理相
互抵触的信息。
根据对文本各部分的理解,综合得出文本的
中心意思。
理解文本各部分间的关系,解释
词和词组的意思。
结合众多标准对它们进
行比较、对比和归类。
找联系、做比较、做出解释,并对文本的
特点进行评价。
利用日常知识形成对文
本的细致理解。
层级二找出一处或多处信息,每一处信息根
据需要能满足多重标准。
处理一些
有难度的信息。
能确认文本的主要意思,理解各部分间的关
系,可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进行简单推理,能
解释部分文本的意义。
形成文本和外界的联系和对比,能利用
个人经验和态度解释文本的特点。
层级一在意义明确的文本中找出一处或多
处独立信息,这些信息一般较短,难
度不大,标准单一。
对熟知话题的文本,能识别文本的主要意思
和作者的意图。
能在文本信息和日常知识之间建立简单
的联系。
二、PISA中阅读测试的设计思路
现存的测试大多与学校课程联系密切,测评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对学校课程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PISA阅读测试则跳出了这一框架,将测试的重点转向了/评价学生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0[1]。
PISA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在关键年龄阶段为进入未来生活所做准备的信息,即学生是否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否准备好了应对未来挑战所必需的能力,而这正是PISA中阅读测试设计思路的集中体现。
(一)基于学生现实生活
PISA认为,离学生最近的是个人的生活,因此,PISA中阅读测试强调的是要考察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阅读能力,强调要测量学生应用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秉承这样的设计思路,P ISA中的阅读测试跳出了具体的课程知识内容的限制,测试的内容紧扣学生现实生活,测试试题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
从生活实际来说,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它的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PISA中阅读测试主要关注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ISA的阅读测试试题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试题设计不是人为编制的问题,而是大量地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
在设计问题时,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经历和阅读实践,关注在实际的生活状态下运用阅读技能的情况。
可见,与以往的阅读测试相比,PISA中阅读测试更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更有实用价值。
(二)为了学生未来发展
为了学生未来发展是PISA中阅读测试的另一个设计思路。
针对过去的测试集中于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PISA报告强调指出:/评价的内容并不是中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掌握与他们将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0[2]P ISA认为,由于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将来生活所需要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必须在关键领域中如阅读、数学和科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学校的功能不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learn to know),而是学会如何学习(lea rn to lear n)。
那么,测试的目的就不是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要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与将来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不能有效阅读的人往往缺乏必需的认知能力,这将严重影响以后的发展,因此,P ISA提出了为学习而阅读,为发展而测试。
P ISA中阅读测试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用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还包括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阅读知识和技能。
在今天的学习型社会中,阅读是学生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PISA中的阅读测试强调学生的未来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PISA中阅读测试对我国阅读测试的启示
在我国的各级各类考试中,阅读测试一直是重要的组成
# 34 #
部分之一。
但现在的阅读测试依然停留在凭经验操作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PISA 中的阅读测试建立了系统的阅读测评框架,体现了科学的阅读测试设计思路,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明确阅读能力的内涵和层级
测试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要测试什么,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测试内容的等级和层次。
阅读测试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因此,在测试之前,理应明确所要测试的目标阅读能力的组成要素和发展层级,使整个测试体现出明确的指向性和清晰的层次性,这样就可以避免测试命题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但是在我国的许多阅读测试中,阅读测试命题者未预先对目标阅读能力要素进行清晰的厘定,没有对所要考查的目标阅读能力要素做出整体的把握和设计,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有的题目虽考查到了几种能力要素,但有的能力要素却被忽略或遗漏,阅读能力测评的层级也混乱不堪。
在命题上,也可能出现题目没有体现所要考查的核心阅读能力要素,考题偏离考查主旨。
P ISA 阅读测试将阅读能力划分为三个构成要素(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五个发展层级,使得测试目标对象具体、明确,在命题中便于认定和把握每道题目的考查点,命题针对性强,考察意图明显,命题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二)联系学生,阅读试题走向情景化、生活化
PISA 认为人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阅读文字材料的,不同的阅读情景会导致有差别的阅读活动,因此,PISA 的阅读测试试题十分注重试题的情景化和生活化,试题设计均以社会现实生活为设计框架,测验的内容均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实际,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问题。
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有助于考察学生运用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目前,我国的阅读测试试题和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如文言文阅读测试中的古代文化、科技说明文中的尖端科技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这些内容,往往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阅读这些内容,结果造成学生被动地阅读,使学生难以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难以发挥真实的阅读水平。
因此,阅读测试的试题应回归社会的现实生活,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三)联系实用,拓展阅读材料的类型
P ISA 中阅读测试根据四类不同的阅读目的广泛选择了不同的阅读材料,它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在学校内外的阅读活动中所接触到的所有阅读材料的种类。
阅读材料类型的多样化,一方面更符合学生真实的阅读生活,另一方面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
我国的阅读测试在阅读材料类型的选择上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文体的视角出发来选择阅读材料,如语文高考就一直是文言文、科技说明文、散文等三分天下。
二是在文体的比例上,又以文学类材料为主,实用类文章往往是被忽视的,很少出现在试卷中。
在我们日常生活真实的阅读活动中,人们很少是按照文章体裁来阅读的,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需要来阅读。
在阅读材料的类型上,不仅包括文学的阅读,还包括实用文章的阅读,并且实用文章的阅读往往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P ISA 阅读测试中,实用文章阅读在2000年达到了32%,在2003年、2006年,则增加到了36%。
实用文章是学生日常生活阅读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文章阅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阅读测试中,应拓展阅读材料选择的视野,广泛选择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h ttp://w w /Pisa/
[3] OECD (2000),M easurin g Student Know ledge and Skills:Th e
Pisa 2000As sessment of Reading ,M athematical an d Scientific
Literacy,OECD Pub lications S ervice,2,rue Andre )Pas cal,75775Paris Codex 16,Fran ce
The framework of reading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conceptions in PISA
)))On the reading assessm ent in China
YUE Zho ng -bao
(Sch ool of Edu cation,Shanghai Normal U nivers ity,Sh angh ai 200234,Ch ina)
Abstract:It is argued that the reading assessm ent in PISA has constructed a com plete framew ork of assessment fo r reading situatio n,reading m aterial,and reading co mpetence.M oreover,this assessm ent fram ew ork may as w ell be helpful for Chinese application in the reading assessment reg arding the r ealistic,
situational curricular desig ning.
Key words:PISA;reading assessment;fram ew ork;co nceptions o f designing
[责任编辑 霍素君]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