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章阅读第三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例句积累:《歪儿》中有道题,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
的得没那么起劲
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
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
高频考点
类型六:感悟体会启示 A.答题思路: 一、回扣原文 要求:简要概括原文传达出的主旨,或引经据典( 包括名言诗词 歌词俗语)开头;或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语言言简意赅。 二、联系实际 要求:感悟要与原文一脉相承,主题思想较积极正面,结合实际 生活列举事例,事例要典型,具有说服力。 B.答题规范格式: 示例一: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明白了/我感悟到了)+例如, 有一次××× 示例二:俗语说,×××,文中的×××,表现出了×××,让我懂 得了 ( 我明白了 /我感悟到了 )×××+对于面临中考的我们来说,我 们应该×××。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9.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表明作者/说话人的×××态度;(2)加强语气;(3)强调×××的 感情。 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1) 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描写方法 / 表现手法,如 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的 ×××性格/心情/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 21.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先找关键词;(2)把关于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 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22.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1)往该句上面找;(2)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
高频考点
类型四:语句或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位于开头,主要有:(1)开篇点题,总领下文;(2)(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暗示文章的主旨; (3)(倒叙、讲故事、设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
者;(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二)位于中间,主要有:(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 ( 过渡 ) ; (4) 标志思路、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等作
高频考点
类型一:文章标题 (一)文章标题作用 品析修辞生动性
【典型例句】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心灵的含 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奉献爱心的呼唤。 (二)文章标题含义:既要答表层含义(内容),也要答深层含义(中 心主题)。 如文章标题“田野上的白发”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答案示例】 “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象征着吃苦耐劳的 母亲,“田野上的白发”是吃苦耐劳的母亲留给“我”的深刻记忆,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1)交代了××× 背景、情况 ( 要根据文意概括 ) ;(2) 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 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 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阅读兴趣。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 人、事物或某句话;(4)×××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件,使文章条理清晰。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为题目,或把题目变 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 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地点等;(5) 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 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2)强烈抒发×××人的×××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2)暗示情节发展;(3)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 (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2)抒发了×××人的×××强烈情感或从 不同方面突出了××内容。
CONTENT S PAGE
目录 页
第一部分
考纲研究
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及预测
1.考查趋势: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 的主要内容;(2)揣摩作品中 的主要内容。(理解) 的精彩细节;(3)把握作品中 的情境与形象;(4)品味作品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 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 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情境与形象。(理解) 2.阅读材料: 所选材料主要是名家之作,多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为回忆性儿时故事,主题有浓 厚的人文关怀,能丰富学生的 (理解) 人生体验。
高频考点
类型三:赏析语句/品味语言/批注点评
分析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复 品味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 A.方法:品析语言角度 赏析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手法——铺垫、衬托、对比
B.规范答题用语: 1.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生动性: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深入浅出、委婉含蓄; 简洁性: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深刻性: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寓意深刻。
高频考点
2.常用修辞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特点,使事物富 有生命力) 夸张(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增强句子语气,使句子气势磅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偶(句式整齐韵律优美)、反复(起到强调作用,增强句子的气势)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反问(增强肯定的语气) 3.描写手法作用: 环境描写: (1) 渲染×××气氛; (2) 衬托×××心情; (3) 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详细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深化
高频考点
C.典型例句:
《别踩疼了雪》有道题:读了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
联系实际作答。
【答案示例】 两位母亲的信,让我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我也有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说:妈妈, 我爱你。我非常感谢上天对我的恩赐,赐予我一位无私博大的母亲。
CONTENT S PAGE
目录 页
第二部分
考点剖 析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2)说明;(3)议论; (4)描写;(5)抒情。 2.某句( 段) 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或描写手法 ) ?有什么作 用?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 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答题格式:该句 (段)采用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感情(或 ×××性格)。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考 虑 , 一 般 是 两 点 以 上 : (1) 点 明 ××× 季 节 /×××时间/×××地点/×××天气;(2)渲染×××气氛;(3)反衬(或烘 托)×××人的×××心情/品质;(4)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或预
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及预测 3.高频考点: 整体把握概括故事情节;文章标 题含义或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分 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对叙事散 文情感线索的把握和理解;词句 上的作用;记叙顺序的类型及作 用;作者思想情感;作品思想意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
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 理解与欣赏;句段在结构和内容 语言。(运用)
高频考点
C.典型例句: (1)广东中考文学作品《鼓神》第3题: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 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答案示例】 选B,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打鼓的姿势、动 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2) 如《田野上的白发》中有道题:文章语言生动感人,富有表 现力。请你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 文章语言生动感人,富有表现力。例如:“她太 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 艰难地爬行。”“跪”“爬行”等对母亲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写出 了母亲劳动的艰难,突出表现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 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开头 /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突出了×××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 (1) 揭示故事真相, 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意思,引起下文的××× 意思。 14.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 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用。
(三)位于结尾,主要有:(1)总结上文(全文),点明中心;(2)照应 前文 ( 开头) ,结构严谨; (3) 深化主旨,升华感情; (4) 独立成段,
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高频考点
类型五:心理活动想象描述
A.描摹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
B.注意题目的要求,以第一人称,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 活动,而不用概述性词语。
起线索的作用 记叙文(散文 )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揭示文章中心主题
高频考点
类型二:表现手法 主要有:衬托、对比、铺垫、象征、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借物 喻人、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等。 【典型例句】 1.(2008广东)《歪儿》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 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 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 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 垫。 2.(2009广东)《寻石记》:文章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 引出下文,为下文写砸石寻石做铺垫,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6.为什么×××事情叙述得详,×××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中 心思想的要详写; (3) 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详写是为文章中心 思想服务的。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 (7)反问;(8)引用。 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本体)的×××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4)白描;(5)铺垫;(6) 设悬念,埋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