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材料的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面体间隙
四面体间隙
36
密排六方晶格原子堆垛顺序
堆垛方式: ABABAB…顺序堆垛 hcp结构金属有:Mg、Zn、Be、Cd等
37
密排六方晶格(特征)
• 原子排列: 正六棱柱体 12 个顶角和上下底中心各有一 个 原子,正六棱柱体中心有三个原子
• 点阵参数: a1=a2=a3≠c,α=β=90º ,γ =120º • 晶胞中原子数:n=12×1/6+2×1/2+3=6个 • 原子半径:2R=a R=a/2 • 配位数和致密度
52
5)固溶体的微观不均匀性
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分布并不是完全无序的。一般认 为热力学上平衡状态的无序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在宏观上 是均匀的,在微观上是不均匀的。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按一定 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有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中溶质原 子和溶剂原子之比是固定的,可以用化学分子式来表示,因 此把有序固溶体结构称为超点阵。 例如:在Cu-Al合金中,Cu:Al原子比是1:1或3:1时 从液态缓冷条件下可形成有序的超点阵结构,用CuAl或Cu 3Al来表示。
面心立方点阵 A1 或 fcc 立方晶系 体心立方点阵 A2 或 bcc 立方晶系 密排六方点阵 A3 或 hcp 六方晶系
13
描述晶胞从以下几个方面: • 晶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原子所处的位置) • 点阵参数 (晶格常数和晶轴间夹角) • 晶胞中原子数 • 原子半径 R(原子的半径和点阵常数关系) • 配位数和致密度 • 密排方向和密排面 • 晶体结构中间隙 (大小和数量) • 原子的堆垛方式
2
• 2.1.2 能级图和原子的电子结构 • 2.1.3 周期表与周期性 • 2.1.4 晶体中的原子结合
化学键:化学上把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 共价键 离子键 分子键和氢键
3
金属键:
金属原子外层电子小,易失去——金属正离子 金属原子相互靠近,外层价电子脱离——自由电子 特点:电子共有化,没有方向性。 特性: (1)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2)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 (3)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 (4)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4
共价键
原子间不产生电子的转移,借共用电子对产生的力结合, 如金刚石,单质硅,SiC 特点: 1.饱和性:电子必须由(8-N)个邻近原子共有;
2.具有方向性:氧化硅四面体中硅氧键为109°
3. 脆性:外力作用,原子间发生相对位移,键将被 破坏
27
体心立方的间隙
四面体间隙由两个体心原子和两个顶角原子所 围成大小rB=0.291R,有 12 个。
28
体心立方晶格原子堆垛顺序
堆垛方式: ABABAB…的顺序堆垛 bcc结构金属: α-Fe、δ-Fe、Cr、Mo、W、V等
29
体心立方晶格的 ABAB 密堆结构
30
体心立方晶格(特征)
•原子排列:晶胞八个顶角和晶胞体心各有一个 原子 •点阵参数:a=b=c,α=β=γ=90º •晶胞中原子数:n=8×1/8+1=2个 •原子半径: •配位数和致密度:
14
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刚球模型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15
晶胞原子数
体心立方
2
面心立方
4
密排六方
6
16
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
体心立方
r 3a 4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r 2a 4
r 1a 2
17
配位数和致密度
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并且等 距离的原子数。
面心立方原子配位数
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42
2)固溶体分类
(1)按溶质原子在点阵中所占位置分为: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中部分溶剂原子。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中。
固溶体的两种类型(置换和间隙)
43
(2)按固溶体溶解度大小:
有限固溶体: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原子在溶剂中 的溶解量有一个上限,起过这个限度就形成新相。
配位数: CN=12 致密度: K=0.74
38
39
2.2.3 合金相的晶体结构
一 基本概念
1.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冶炼、 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而且能独立存在的 物质。组元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也可以是化合物
3. 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以及成分性 质完全相同的均匀组成部分。单相、两相及多相合金。
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
22
面心立方原子堆垛顺序
堆垛方式:ABCABC…或ACBACB…的顺序堆垛 具有面心结构金属:γ-Fe、Al、Cu、Ni、Au、Ag等。
23
面心立方晶体的 ABCABC 顺序密堆结构
24
面心立方结构(特征)
晶胞中原子排列:在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面心 各有一个原子。 点阵参数: a=b=c;α=β=γ=90º 晶胞中原子数: n=8×1/8+6×1/2=4 个 原子半径 R:原子半径---两个相互接触的原子中心距离 一半
配位数与致密度 配位数 CN=12 致密度 k=0.74
25
体心立方结构(特征)
体心立方晶格密排面
26
体心立方晶格(间隙及堆垛方式)
间隙: 也是两种,为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 八面体间隙位于晶胞六面体每个面的中心和每个棱的 中心由一个面上四个角和相邻两个晶胞体心共6个原围成, 即数量为6。大小为rB=0.154R(在<100>) 或rB=0.633R (在<110>) 。
• 其形成条件是 △r>41% 或 r质/r剂<0.59 • 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一般溶解度较小。如:碳
原子在α-Fe(最大Wt=0.0218%)和γ-Fe(最大Wt =2.11%)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有限固溶体。
C、N与铁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是钢中的主要合金相
50
间隙固溶体示意图1
51
间隙固溶体中的点阵畸变
特点:
1. 无方向性,电荷分布是球对称的。
2. 无饱和性,一个离子可同时和几个离子结合
3. 熔点较高,脆性,导电性差
CaF2
8
• Cl和Na离子在引力和斥力作用下,相互保持r0的距离,即F=0,能 量E为最小(如图1)的位置。每一个Cl(或Na)离子与其近邻的Na
(或Cl)离子均保持这种最低的能量关系,从而,形成NaCl特有的 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二章 固体材料的结构
1
2.1 基础知识
2.1.1 原子结构 物质
是由无数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按一定方式聚 集而成的集合体。
。
原子
是由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 组成)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
原子结构的特点:体积很小,质量大部分集中于 原子核内,原子核的密度很大。
N
8
12
12
18
致密度是指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 之比,用K表示,(对一个晶胞而言)。
K nv V
N——晶胞中原子数 v——一个原子(刚性小球)体积 V——晶胞体积
晶体结构 K
体心立方 0.68
面心立方 0.74
密排六方 0.74
19
面心立方结构(特征)
面心立方密排面
密排面为(111)
20
配位数: CN=8 致密度: k=0.68
31
密排六方晶格原子位置
32
密排六方晶格晶胞原子数
33
密排六方晶格密排面
34
密排六方晶格原子配位数
35
密排六方晶格(间隙及堆垛方式)
• 间隙: 较为复杂,如图2.34 八面体间隙rB=0.414R 有 6 个 四面体间隙rB=0.225R 有 12 个
4. 组织——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合金可能由 不同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合金相组成,这些相的总体变称 为合金的组织。
40
合金相的分类
1.固溶体:是一种组元(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组元中(溶 剂,一般为金属中)。
固溶体特点:溶剂的点阵类型不变,溶质原子或是代替部 分溶剂 原子(置换式固溶体),或是进入溶剂组元的 间隙(间隙式固溶体)
c)高分力或氢键
d)复合材料:三种或三种以上
离子键能最高,共价键能次之,金属键能第三,范德瓦耳斯键最弱
12
2.2 金属及合金相的晶体结构
金属在固态下一般都是晶体。决定晶体结构的内在因素 是原子,离子,分子间键合的类型及键的强弱。金属晶体 是以金属键结合,其晶体结构比较简单,常见的有:
10
结合能
晶体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吸引力——长程力,源于异性电荷间的库仑力 排斥力 同性电荷间的库仑力
(短程力) 泡利不相容原理引起的
11
不同类型结合键的特性
1. 结合键的多重性
a)金属材料:主要是金属键,还有其他键如:共 价键、 离子键
b)陶瓷材料:离子键,如Al2O3,MgO 共价键,如Si3N4,SiC
固溶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含量(极限溶解度) 2.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组元按一定比例(一定的成分)
构成一个新的点阵,即不是溶剂的点阵也不是溶质的点 阵。
41
二 固溶体
1)特征
溶剂和溶质原子占据一个共同的布拉菲点阵,点阵类 型和溶剂点阵类型相同; 有一定的成分范围,组元的含量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而不会导致固溶体点阵类型的改变; 具有比较明显的金属性质,固溶体的结合键主要是金 属键
铜基合金中,△r<10%才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46
3.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因素) 电负差越大,两者间亲和力大,易形成中间相。否则易形成 固溶体。
4.电子浓度因素 电子浓度:固溶体中价电子数目e与原子数目a之比
a)溶质原子价位高,固溶度越小 b) 高价元素在低价元素中的溶解度极限总是大于低价元素
在高价元素的溶解度极限
电子浓度值值大易形成化合物;电子浓度小易形成固溶体。
47
置换固溶体示意图
48
置换固溶体大小溶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
溶入同量溶质原子时,△R越大,引起的晶格畸变越大, 畸变能越高,极限溶解度就越小
49
4) 间隙固溶体
• 间隙固溶体的的溶质原子是一些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非 金属元素(如C、N、O、、H、B)。
b)形成有限固溶体时,溶质与溶剂的晶体结构相同,则 固溶度较不同结构时大,否则,反之。
2.原子尺寸因素
是指形成固溶体的溶质原子半径与溶剂原子半径的相对 值大小,△R表示
△R=(Ra-Rb)/Ra*100%
△R<14%-15%,有利于大量固溶,反之,固溶度非常有限。
如:铁基合金中,△r<8%才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图1 Cl和Na离子保持r0的距离
图2 NaCl 晶体
9
•
分子键(范德华力)
以若静电吸引的方式使分子或原子团连接在一起的。
特点:除高分子外,键的结合不如化学键牢固,无饱和性, 无方向性。
氢键: 分子间特殊作用力
表达为:X—H—Y 特点:具有饱和性和方 向性,可存在于分子内 或分子间。氢键主要存 在于高分子材料内。
无限固溶体:溶质原子可以任意比例溶入溶剂 晶格中形成的。如: Cu—Ni Au—Ag Ti—Z r····,结构相同
置换式固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但间隙固溶体都是有限固溶体
44
(3)按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分布特点分类 无序固溶体:溶质原子在溶剂中任意分布,无规律性。 有序固溶体:溶质原子按一定比例和有规律分布在溶剂
面心立方结构的间隙
间隙有两种: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 八面体间隙: 位于晶胞体中心和每个棱边的中点,由 6 个面心原子所围成,大小rB=0.414R,rB为间隙半径, R为原子半径,间隙数量为4个。
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
21
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
四面体间隙:由一个顶点原子和三个面心原子围成,其大 小:rB=0.225R,间隙数量为8个。
晶格的点阵或间隙里,长程有序。
(4)按基体类型分类: 一次固溶体:以纯金属元素为溶剂形成的固溶体。 二次固溶体:以化合物为溶剂,组元元素之一为溶质 而形成的固溶体。
45
3) 置换固溶体
固溶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1.组元的晶体结构
绝大多数金属元 素之间都能形成
a)晶体结构相同是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53
1.溶剂原子的分布完全随机,完全无序 2.若同类原子结合力较强,会产生溶质原子的偏聚 3.若异类原子的结合力较强,则溶质原子趋于以异 类原子为邻的短程有序分布
完全无序
偏聚
短程有序
54
短程有序度 假设A,B二组元形成固溶体,A原子的百
4.绝缘性:金刚石的熔点高达3750℃
5
形成共价键的SiO2, 蓝色圆圈代表Si的价电子,红色圆圈代表O的价电子
6
由共价键方向性特点 决定了的SiO2四面体晶体结构
7
离子键
形成:
1.电负性相差较大的原子相互靠近,电负性小的 失电子,电负性大的得电子,形成正负离子。
2.两种离子靠静电应力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