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0%会使人死亡,是因为CO2 有毒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点燃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可能爆炸,但点燃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
3.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
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②沙尘暴天气增多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⑤燃烧天然气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4.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根据下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6.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B.3C.4D.7
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能氧化、杀菌、脱色、除臭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价B.十3价C.+4价D.+6价
8.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9.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图为甘氨酸分子模型,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
D.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0.为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B.蒸馏C.吸附D.静置沉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酒精灯是实验中的常用热源,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1)下列与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
(2)如果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
A 用水冲灭
B 用书本打灭
C 用灭火器扑灭
D 用湿抹布盖灭
(3)用酒精灯加热,要注意实验的先后顺序,如图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当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然后_____;原因是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实验兴趣小组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剩余的滤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溶质只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两种物质,为了探究各成分的质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写出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3)滤渣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4)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80 g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填化学式);(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4.厨房里有很多的化学物质,某同学对厨房的调味品进行了调查研究。
Ⅰ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是厨房中某“加碘盐”的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原子
B碘盐中含有钠原子、氯原子等微粒
C碘酸钾易溶水
D碘酸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Ⅱ蔗糖也是常用的调味品。
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1)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___________(填一种化学物质)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2)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资料卡片)
①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先合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
②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
烟灰可能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成份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 点燃蔗糖与烟灰混合物,在火
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烧杯壁有水雾
说明蔗糖中含有
___________元素。
实验2 取下烧杯迅速加入澄清石灰
水,振荡
___________ 说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
3 取少量蔗糖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容器内壁出现水
雾,生成黑色固
体
说明蔗糖中还含有
___________元素。
(计算验证)
已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现称取34.2g蔗糖,加入少量烟灰点燃,测得生成52.8g CO2和19.8g H2O。
则34.2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通过综合计算,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C6H5NO2 BC6H12O6 CC12H22DC12H22O11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试计算:
(1)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个原子
(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60g CH3COOH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CH4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16.石蕊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的一种色素,其化学式为C7H7O4N。
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_____色,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_____(写化学式)。
石蕊除了可以用于化学实验,还可以用于医药,具有清热,化痰,凉肝,止血的功效。
(1)石蕊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石蕊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石蕊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4)16.9 g石蕊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A、二氧化碳气体无毒;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NaOH)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气体也可能爆炸;故选项错误;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A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B选项现象的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C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描述,学习中识记镁、氢气、红磷、木炭、铁丝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区分是在氧气中燃烧还是在空气中燃烧,同时注意现象描述的语言中不能出现生成物。
3、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的粉尘会造成PM2.5含量的升高;②沙尘暴天气的增多会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③太阳能热水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PM2.5;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PM2.5的升高;⑤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增加PM2.5的含量;⑥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
故选C。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4、B
【解析】
A、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选项A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选项B正确;
C、由原子的概念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C错误;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选项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试题分析:A、淡水资源是非常短缺,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正确,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正确,D、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正确,故选A
考点: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水资源
6、D
【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7。
故选D。
7、D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1)×2+x+(-2)×4=0,则x=+6。
故选D。
8、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9、B
【解析】
A、甘氨酸中碳、氧、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5:14,甘氨酸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即含有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甘氨酸是由甘氨酸分子构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3: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
净化水的步骤: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因为得到的是纯净物,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S2-得到NaCl 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
(1)①A、B、C、E中:
A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是氢原子;
B的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是钠离子,属于阳离子;
C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是硫原子;
E的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是硫离子,属于阴离子;
S。
故属于阴离子的是硫离子,符号为2-
②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17-2-8=7>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③若D为离子,质子数=17,则m=8,即D为氯离子,又B为钠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观察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为钠离子,乙为硫酸根离子,则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2NaOH+H SO=Na SO+2H O。
程式为24242
【点睛】
本题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掌握情况和中和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会根据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等。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C D 将导管移除水面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回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表述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故A错误;
B不能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故B错误;
C在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不能用嘴吹,很可能将火焰沿压入灯内,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故D错误;
故选:C;
(2)如果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
盖灭,故选:D;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回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Na2CO3 +CaCl2═CaCO3↓+2NaCl
4473
4.4g x
=10gNaCl、HCl、CaCl
2
11.7%
【解析】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详解】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CaCl2═CaCO3↓+2NaCl;
(2)设溶液中氯化氢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100g-195.6g=4.4g,
4410673117
4.4g z x y
===
解得:x=7.3g,y=11.7g,z=10.6g
故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的比例式为:
4473 4.4g x
=
(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并且溶液反应后总量减少,说明滤液中含有盐酸,第二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有固体生成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a,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b
106100117
10.6g a b
==
解得:a=10g ,b=11.7g
所以滤渣的质量为10g;
(4)加入100g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至80g时,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HCl、CaCl2 ;
(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11.7
100%
295.61085.6
g g
g g g
+
⨯
--
=11.7%
【点睛】
解答此类题,应该熟记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本题中运用质量守恒:向100g废液中加入100g碳酸钠,得到195.6g溶液,可知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即可。
14、C 活性炭物理催化作用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14.4 2.2 D
【解析】
Ⅰ.A、碘盐中的“碘”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要:防潮,可知碘酸钾易溶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勿长时间炖炒、避光、避热等,可得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Ⅱ. (1)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活性炭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故填:活性炭;
(2)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二、蔗糖组成探究
[资料卡片]
②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说明烟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可能是作催化剂。
故填:催化剂。
[成份探究]
实验1:点燃蔗糖与烟灰混合物,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壁有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蔗糖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取下烧杯迅速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理,说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
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蔗糖,容器内壁也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
氧元素。
故填:氢;石灰水变浑浊;氧。
[计算验证]
(3)52.8 g CO 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52.8g ×
1244×100%=14.4g ;19.8gH 2O 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9.8g ×218
×100%=2.2g ;氧元素的质量为34.2g-14.4g-2.2g=17.6g ; 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
,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4g 12:2.2g 1:17.6g 16
=12:22:11,则蔗糖的化学式为C 12H 22O 11。
故填:14.4;2.2;D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8 60 32g
【解析】
(1)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1+3+1+1+1+1=8个原子。
(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
3+12+16+16+1=60。
(3)设60g CH 3COOH 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与质量为的 xCH 4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相等,则60g ×122100%60⨯⨯=x ×12100%16
⨯,解得x=32g 。
16、红 H 2CO 3 4 12:1 37.9% 6.4g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红、H 2CO 3; (1)由石蕊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4;
(2)石蕊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7)=12:1。
故答案为:12:1;
(3)石蕊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4100%37.9%127+17+164+14
⨯⨯≈⨯⨯⨯。
过有答案变为:37.9%; (4)
16.9g 的石蕊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416.9g 100%=6.4g 127+17+164+14⨯⨯⨯⨯⨯⨯。
故答案为:6.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