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丰台一模文言文评分标准与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二)【评分操作】
1原因:松竹梅具有坚韧耐寒的共同品性,代表着顽强 的生命力,象征着坚贞高洁的品格,故古人视之为 有益心志之物,乐于相伴共处。
赋分点:【2分,“坚韧耐寒”1分,“坚贞高 洁的品格”或“有益心志”“乐于相伴”1分】
2表现:
(1)文中李弥逊在居处植竹,以应庐旁之松。“日哦其 间”,养就无欲则刚的精神,“上列利病”,“击奸尚 贤”,不巧言令色,不改气节,看轻爵禄。(2)松竹 梅被古人称作“岁寒三友”,常于亭阁台榭、房前屋后 种植,以寄托志趣,激励节操。(3)孔子的言论给了 这一文化符号得名的来源,历代诗文不断地推崇、唱和、 咏叹、阐释,使这种风尚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传统。
3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
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 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 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 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 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23
审题:
13.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 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 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24
三、13题 (一)【参考答案】 1原因:松竹梅具有坚韧耐寒的共同品性,代表
2.另外这一道从现场阅卷情况来看,是一道拉 开差距的题,好的学生可以拿5-6分。而能力 弱,不理解题意的考生只能得到1-3分左右。
3.强调审题方法的指导及书写修改技巧的指导, 不能再涂抹了。太伤心了。
21
强调书写。这样的书写,太致命了,杀伤力太 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2
13题判卷说明
13.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 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5分)
2“心远地偏”来自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是要表示远离世俗之意。
3“濠濮间趣”,出自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又庄子钓于濮水, 却楚王之聘,故此句为化用。这里是借以表现一种不受约束的高 人雅趣。
4“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化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句。这里 表现那种弃轩冕如敝屣的高蹈超越的境界和情怀。
10
(五)【评分操作】
1.任选其中的两处例子,每一处3 分;意思符 合即可
2.每一句,正确点出化用句,给1分,正确解 说“己意”给2分。解说不到位,但基本符 合“己意”给1分.
3.还有一种情况,直接抄写引用的语句当成化 用,不给分。但是在解说的过程中,暗含着 “已意”给1分。
11
六、考场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类:6分。能正确理解化用,“已意”正
17
第一类:2分。能理解化用,“已意”理解不 到位。勉强给了1分。可是,从课外还找了一个 的。不是化用的,而考生认为是化用的。把借用 相同的词语也理解化用语句。
18
19
第一类:0分。还一种,是随便找两个句子谈 “已意”或者,从课外找“化用”的句子。这样 的考生还不少。
20
阅卷感受:
1.这一道出的太好了,既考查语文的知识点 “化用”又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13
第一类:6分。能正确理解化用,“已意”正 确,且作答清晰,要点全,字迹漂亮。
14
第二类:5分。能正确理解化用,“已意”正确, 且作答清晰,要点全,字迹漂亮。
①第三段中“是岂巧言令色”化用《论语》“巧言令 色,鲜矣仁”一句。(1分)已意:李弥逊仁德周全, 道义高尚,在短时间内使人民和谐富足(民和年丰)不 是巧言令色之徒所能做到的,此句是在赞颂李弥逊及他 的风骨。(1分)②第四段中“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 矣”,化用《逍遥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句。 (1分)已意:赞颂李弥逊见识广博,胸怀宽广,思想 超越客观事物之外,以及他不选择官位爵禄的超然风骨 精神。(2分)
C.枨也欲,焉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
D.盖刚则不夺于欲
方公闲于簿书
2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
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 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 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 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坚贞高洁的品格,故 古人视之为有益心志之物,乐于相伴共处。 2表现: (1)松竹梅被古人称作“岁寒三友”,常于亭 阁台榭、房前屋后种植,以寄托志趣,激励节 操。(2)孔子的言论给了这一文化符号得名的 来源,历代诗文不断地推崇、唱和、咏叹、阐 释,使这种风尚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传统。
1、照搬法。欧阳修《朝中措 平山堂》:“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 用王维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晏几道的《临江仙》“微雨燕双 飞”用的是五代人翁宏的原句。
2、减字法。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化用韩琮“晓风残月正潸 然”。秦观《满庭芳》“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隋炀帝“寒鸦千万 点,流水绕孤村”。
5“临大节而不可夺”,暗引《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 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与?君子人 也。’”,这里是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的意思。
7
(三)【评分补充】 1、2学生有用原文回答,“远离世俗”后加上
“超然物表”,也好。 2、3学生有用原文回答,“不受约束”后加上
第一句的“已意”未点出李弥逊刚正仁爱的品质, 所以狠心扣丢1分。
15
第三类:4分。这一类一般是有一句找到了,也 理解到位,可是另外一句,就偏了,把“引用” 当成“化用”,“已意”勉强给1分。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0分)作者认为 仁者不是说花言巧语的奉承之人,一定是刚毅 不回之士,惟无虐为无欲,惟无欲可以言刚, 惟刚故能行仁。(1分)②“所谓九万里则风斯 在下矣”,(1分)作者认为要有思想的高度, 即使一个人处在江湖之远,若他的思想超越客 观事物之外,也会生活地有乐趣,不一定做官 才能带给人快乐。(2分)
2018年丰台一模文言文评分标 准
1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恰逢
B.以字罢瘵
字:使……休养生息
C.泠风薄人
薄:浅薄
D.固不能屈之使卑
固:本来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3分)
A.郡以大理
对植以竹
B.家猿狖而宫鱼龙
而小人有所畏
16
第三类:3分。能找对化用的语句,但是解说 “已意”误读或者不到位。
①“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出自庄子的《逍遥游》,(1分) 本意指大鹏飞高使“风之积厚”,借此南徙,本文借用此意, 表明二友堂主先前居是为了修炼,精进自己的德行,思想做准 备,得到德、思极盛,便凭此入世进取,造福一方。(0分,误 读)②“临大节不可夺”出自《论语》,(曾子曰:“可以 托……”)(1分)本文借此表现二友堂主刚毅不回的气节,赞 赏他的勇毅。(1分)(缺乏关键信息“临大节”的这一条件,解 说已意不到位)
“超然物表”,也好。
8
(四)【增加答案】
1、“盖刚则不夺于欲”,“惟不欲可以言刚”,化用《论语·公冶 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 “枨也欲,焉得刚?”。这里借以表达李公坚守松竹一样的不被 外在欲望改变的刚正品质。
【无欲则刚,最先出自《论语》。《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 “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 刚?”】
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5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雕,通“凋”,凋零。到了每年天
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 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 友松竹,友云山者。 古之君子及我与松竹为朋友。同时,把以松竹作为友的古人作为朋友。
9
(四)【增加答案】
3、“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化用《论语》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里,借以对比表达出不巧言令色的李 公“上列利病”、“击奸尚贤”和“惠泽”百姓的刚正仁爱品质。
4、“丘壑夔龙”,…… 【《尚书·虞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唐·张说:“《扈从
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序》:兹所谓丘壑夔龙,衣冠巢许也。”(见《全 唐诗》卷八七)唐·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 送夔龙集凤池。”(见《全唐诗》卷二三五)【释义】 夔为乐官,龙 为谏官,均为舜的贤臣。后常借以喻称朝中贤能辅弼之臣。】
5、冶炼法。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 将陆游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吴融句“一枝红杏出 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张良臣句“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熔于一炉,加上自己的独到体会,冶炼出千古名句。
6
(二)【参考答案】
1“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鸾鹄”“燕雀”来自《史记·陈涉世 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是志大才高之辈不会容纳才 短志浅之流并不与之同伍的意思。
2、“以浣以濯”,最早出自《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屈原《渔父》篇化 用。这里,借以表达李公在清明盛世积极入世,“大庇我民”的 思想。
【《沧浪之水》最早出自《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屈原《渔父》篇化用: 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也警示人们,你若是清水,他 人就用你来正衣冠。你若自弃做了浊水,旁人就拿你来洗脚。】
确,且作答清晰,要点全,字迹漂亮。
12
第一类:6分。能正确理解化用,“已意”正 确,且作答清晰,要点全,字迹漂亮。
答:①“心远地偏,境与意合”(1分) 化用陶渊明《饮酒》诗“心远地自偏”。己 意:二友堂主超然物外,不为名誉利禄所累, 达到物我合一之境界,与松竹为友,寄托志 趣于山水之间。(2分)②“九万里则风斯 在下矣”,(1分)化用《逍遥游》“故九 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句。己意:二友堂主 境界高,官位利禄如同“风斯在下”矣,表 明其以松竹为友,卓然特立之浩然正气与思 想境界。(2分)
4
12.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 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 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请找出两个这样的 例子并解说“己意”。(6分)
审题: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请找出两个 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
题干关键:找出“化用”的语句,并解说“已 意”。这也是赋分的两个点。
5
(一)化用五法——以诗词为例:
3、增字法。李白《送友人》“萧萧斑马鸣”,源自《诗经 小雅》“萧萧马 鸣”。秦观《满庭芳》“谩赢得青楼薄幸名”源自杜牧《遣怀》“赢得青楼 薄幸谩”。
4、改写法。苏轼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分别源自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