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感知
5、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 画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孤独、萧瑟的深秋晚景。 6、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7、“瘦”为什么用得好?
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 反衬其人之瘦,人之清贫和路途跋涉之艰辛。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 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最能 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人家”。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句子是断 肠人在天涯。
内容感知
2、本曲是满目萧瑟的秋景为什么写"小桥流 水人家"? (1)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小桥流水人家是温 馨清雅的与游子形成鲜明的对照。 (2)游子看见他人有家而我独无,不禁心碎 肠断,更能反衬游子乡愁的沉重 3、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 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炼字:“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 涯的游子悲秋思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作用:首尾呼应。“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 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出悲凉的 气氛,为句末“断肠人”做铺垫。
适用语境:独自在外,思念故乡亲人,倦于漂泊。
内容感知
白话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 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 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 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 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 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犹豫而行。夕阳慢慢 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故乡 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 寸断!
合作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写景:【白描】“藤”“树”“鸦”“桥” “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 景,描画出一幅苍凉的秋季暮色图。
炼字:“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 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瘦”看似写 马,实则借马的瘦弱衬托旅人的辛苦,抒发了游子漂 泊天涯的孤寂愁苦。
补充
称号:戏曲作家、散曲家、“曲状 元”、“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 朴、郑光祖。代表作:杂剧《汉宫 秋》
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年轻时 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 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 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 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 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 游子孤独、悲凉的心境。
内容感知
4、这首小令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心情? (1)“枯藤老树昏鸦”显现秋天毫无生机的 萧瑟景象,恰与游子悲凉心境相吻合。 (2)“小桥流水人家”画面转为温馨、清雅, 更能反衬游子乡愁的沉重 (3)“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在秋风凛冽中 独自漂泊荒野的凄苦。
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
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 内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①老树昏鸦②, 小桥流水人家③, 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夕阳西下, 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理解词意
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3、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期 望。 4、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 年代久远的驿道。 5、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6、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7、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 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 断。 8、天涯:远离故乡古道西风瘦马。
表现手法:③【反衬】“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雅、安 逸之景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以乐景衬哀情,使游 子更添悲愁。 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 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将要回巢, 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 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 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慢慢行进在古道上。
合作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枯藤”“老树"“昏 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将 “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游子漂泊天 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②【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 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 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主题归纳:
这首小令(元曲)描画了一幅苍 茫萧瑟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游子的 羁旅之苦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课堂小测
1、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2、描写景物的氛围是悲凉、萧条、孤独的句子 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
2.感受诗文,鉴赏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感情;体会情景交融
的特点。
•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解题 小令,又叫“ ”,体制短小, 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思 :题 目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 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 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岳阳 楼》、《黄粱梦》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一卷。这首《天净沙 秋思》 被称为“秋思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