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体重的Meta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2440(2018)03-0293-0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存在潜
在的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
称之为妊娠合并糖尿病[1]。
GDM是孕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对母婴健康危害
性较大,可导致多种产科及围产儿并发症,增加母婴
死亡风险。
出生体重是衡量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标志,
与新生儿和后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和儿童死亡率显
著相关。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SGA)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不良出生结局。
按照2015年我
国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标准,低于同胎龄同性别平
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P10)为SGA,第10~ 90百分位数(P10~90)为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大于第90百分位数(P90)为LGA。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评估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探讨GDM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服务平台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中文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为关键词,英文检索词为“GDM、gestational diabetes、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reg-nancyoutcome、infantoutcome、newbornoutcome”。
1.2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标题与摘要进行初步筛选,选出可能纳入的文章,再通过全文阅读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章。
纳入标准:(1)必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2)设有GDM组、正常组,并具有一定的样本量,有OR或RR值或可以提供数据推算所需的结果;(3)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诊断不明确;(2)结局未包括新生儿体重指标。
1.3质量评价采用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指南MOOSE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疾病的定义、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等。
1.4统计学处理使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取OR值作为衡量危险因素的指标。
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异质性可接受(P> 0.05,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加权合并数据,计算合并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若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P≤0.05,I2>50%),则分析产生异质性的原因,确定能否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2结果
2.1文献筛选情况检索文献共53435篇,其中53329篇因研究对象、研究类型不符合标准而被排除;通过阅读题目、摘要排除无关文献,筛选出10篇,依据纳入及排除的标准,筛选出5篇可纳入分析的文献。
5篇文献共计110968例,其中GDM组5 949例、正常组105019例,样本量最多的60499
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体重的Meta分析*
沈洁1,李红美1**,潘颖2,钟绍2
(1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215123;2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GDM)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服务平台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表的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共110968例。
采用Meta分析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结果:GDM组发生新生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可能性是妊娠期血糖正常组的2.12倍(OR=2.12,95%CI:1.97~2.29,P< 0.00001),而妊娠糖尿病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SGA)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
娠期糖尿病是发生LGA危险因素,孕期血糖监测和控制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Meta分析;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
[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志码]B
*[基金项目]苏州市临床重点病种诊疗技术专项项目(LCZX201620);江苏大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JLY20160063)。
**[通信作者]李红美,E-mail:lihongmei@
(下转第297页)
例,最少的2316例。
研究对象均来自各研究所及医院,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见图1。
2.2GDM 与新生儿体重关系
2.2.1
GDM 与LGA 的发生率:
对纳入的5篇文献[2-6]进行Meta 分析显示,在分析新生儿LGA 发生率方面各研究间异质性小(χ2=5.43,df =4,P =0.25,I 2=
26%)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GDM 组发生LGA 的可能性是妊娠期血糖正常组的2.12倍(OR=2.12,95%CI :1.97~2.29,P <0.00001)。
2.2.2
GDM 与SGA 的发生率:在纳入研究的5篇
文献中,2篇未将SGA 作为结局变量而被排除。
对3篇文献进行Meta 分析,显示文献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χ2=6.06,df=2,P =0.05,I 2=67%),为降低研究异质性,排除1篇文献(Lindqvist M ),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与SGA 的关联性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0.84,95%CI :0.70~1.01,P >0.05)。
3讨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是衡量新生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孕期血糖异常升高会刺激胰岛素增加,加速胎儿生长,形成巨大儿。
巨大儿的发生将增加孕母生产难度,易造成胎儿窒息甚至死亡。
杨慧霞等[7]研究发现,GDM 未治疗组巨大儿发生率高达50%,血糖控制满意组、未满意组与妊娠期血糖正常组之间巨大儿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显示血糖控制可影响巨大
儿的发生率,说明孕期血糖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性。
本研究涉及的文献关于GDM 与新生儿LGA 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间异质性小,
结果较为一致。
本文Meta 分析结果表明,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LGA 的发生有关,GDM 是LGA 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2,95%
CI :1.97~2.29,P <0.00001)。
但是在SGA 的发生方面,各研究结论缺乏一致性,
最终Meta 分析的结果也未发现GDM 与SGA 发生有关。
本研究纳入文献较新,样本量较大,且诊断标准一致,结果具有一定说服力。
但是在GDM 与SGA 发生率的关系上,纳入研究的文献过少,文献权重差异过大,权重最大的85.9%,最小的仅5.9%,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霞.妊娠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及其启示[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711-713.
[2]Hirst JE ,Tran TS ,Do MA ,et al.Consequenc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an urban hospital in Viet Nam:aprospective co -
hort study [J ].PLoS Med ,2012,9(7):e1001272.
[3]Ethridge JK ,Catalano PM ,Waters TP.Perina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ade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riteria [J ].Obstet Gynecol ,2014,124(3):571-
578.
图1文献筛选过程
Experimental Control Odds Ratio
Odds Ratio
Test for overall effect:Z=19.72(P<0.0001)
Favours[experimental]Favours[control]
Experimental Control Odds Ratio
Odds Ratio Test for overall effect:Z=1.84(P=0.07)
Favours[experimental]Favours[control]
(上接第294页)
[4]Lindqvist M,Persson M,Lindkvist M,et al.No consensus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creening regimes in Sweden:pregnancy outcomes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screening regimes 2011to2012,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4,14:185.
[5]Boghossian NS,Yeung E,Albert PS,et al.Changes in dia-betes status between pregnancies and impact on subsequent newborn outcomes[J].Am J Obstet Gynecol,2014,210(5):
431.e1-e14.
[6]Catalano PM,Mcintyre HD,Cruickshank JK,et al.The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study associa-tions of GDM and obesity with pregnancy outcomes[J].Dia-betes Care,2012,35(4):780-786.
[7]杨慧霞,周世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分
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3):139-142.
[收稿日期]2018-03-07
究结果相一致。
我市近年发生麻疹暴发疫情1起,发生在人口密集的服装制造单位,存在密切接触的可能性。
该疫情报告后,市县两级联合组织应急接种,加强监测工作,减少大规模麻疹病例发生。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确保盐城市麻疹发病维持在低水平,以期达到消除和控制麻疹的战略目标,需要提高人群的免疫屏障,严格落实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工作,以提高含麻疹疫苗接种合格率,减少学校和幼托机构麻疹病例的发生。
除了加强对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还需采取措施减少重点人群的暴露机会,特别是减少医源性感染,降低麻疹发病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文周,税铁军,李黎,等.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
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6,12(5):337-341.
[2]HahnéSJM,Lochlainn LMN,van Burgel ND,et al.Measles outbreak among previously immunized health care workers,the Netherlands,2014[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6,214(2):1980-1986.
[3]耿倩,陈蓉,张涛,等.2006-2011年上海市麻疹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1):955-958.
[4]马超,苏琪茹,郝利新,等.中国201~-2013年麻疹流行病
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3):193-199,209.
[5]Duan Y,Wu HH,Huang XL,et al.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easles in Bozhou City,China,from2005to2015[J].Infect Dis,2016,48(8):612-617.
[6]Li X,Kang D,Zhang Y,et al.Epidemic trend of measles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1963-2005[J].Public Health,2012,126(12):1017-1023.
[7]李倩,凌罗亚,蒋征刚,等.浙江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
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27-29. [8]贾成梅,陶红,陆培善,等.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演变
及消除措施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9):1374-1378.
[9]韩轲,郑慧贞,吴承刚,等.广东省户籍人群2010年麻疹
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5):432-434.
[10]王文军,张璟,范晓,等.济宁市0~55岁人群麻疹抗体水
平监测及母婴传递状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8):694-696.
[11]许建雄,傅传喜,张伟,等.广州市2008年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2):45-47.
[12]马瑞,许国章,徐宏杰,等.小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长
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3):226-228. [13]Chui LW,Marusyk RG,Pabst HF.Measles virus specific antibody in infants in a highly vaccinated society[J].J Med Virol,1991,33(3):199-204.
[14]周波青.2000-2009年浙江省绍兴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1):36-39. [15]邓舒,王建军,刘永孝,等.2014年安徽省麻疹病例发病
年龄分析及原因探讨[J].疾病监测,2016,31(4):303-307.
[16]曲江文,高志刚,丁亚兴,等.天津市2010年麻疹发病特
点及高发原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35-38,78.
[17]Botelho-Nevers E,Gautret P,Biellik R,et al.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measles:an updated review[J].Vaccine,2012,30(27):3996-4001.
[收稿日期]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