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声画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一般知识
影视声音特性
影视声音分类及其功能
声画关系(以mtv制作为例)
(一)声音的一般知识
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

视觉80%、听觉20%。

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声音具有视觉联想的性质,而形象不要具有联想声音的能力。

音色和发生体的构造有密切联系,人们可以根据音色判断声源。

声音的这两个特点对影视创作带来最大的方便就是不一定要用画面给出声源,观众可以凭借音色和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发声体,不必让镜头把每个声源用画面交代出来,这使电影在传达信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例如,电影作曲家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脱离了画面,按要求谱写一段15秒长的音乐,但是在混录时,对着银幕上的动作演奏时却感到音乐的节奏快了。

反之,一段动作性极强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声音就显得慢了。

这种对所有的观众都产生同样的效果的现象称做视听生理-心理效应。

视听效应是视听结合的最低层次。

美国导演A.希区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视听效应。

人凭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一种肌肉运动的记忆,摇镜头、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动感,这和空间感、方位感、运动感结合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银幕上处于阴影里的一张脸突然大喊一声时,观众会感到那张脸亮了一些。

这是因为声音引起观众把视点聚焦在阴影下的那张脸上,瞳孔重新做了调整。

又如,银幕上传来看不见声源的声音,引起银幕上的人把头转向左方,于是观众就产生那声音确实来自左画外的幻觉。

如果那个人物进一步把头移向画框左侧,画框右侧是空的,这时观众就会把视线中心移到画框左侧的那张脸上,结果形成观众视野右半区落在银幕的左半区,而视野的左半区却落在左画框外,于是形成强
烈的画外空间感。

这不仅涉及观赏者的文化水平,而且还涉及观赏者或创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

光影、色彩的饱和度和声音、尤其是音乐性的声音有着微妙的心理关系,因此在电影中所考虑的是视听结合的饱和度。

例如感情强烈的音乐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画面达到饱和,而色彩达到饱和的影像可以不需要音乐的加强。

又如,笛子的高音区的音色可以给视觉画面铺设一层凄凉的色彩。

色彩同样亦可改变音乐的情调。

声画结合亦可借用多声部变调音乐的对位。

例如,美国影片《胜利者》在圣诞节枪毙逃兵的段落,使用了圣诞节的抒情节日歌曲与视觉上跳跃的枪毙逃兵的场景对位的手法,不仅造成了反战思想强烈冲击的效果,而且给那悠扬的音乐蒙上了一层悲惨的色彩。

另一种对位的方法是造成视听反常的现象,以引起观众的思考。

例如,声带上传来原子弹爆炸及冲击波的声音,但是银幕上却是一片宁静的景象,从而使观众产生疑问:是否爆发了一场原子战争?
二、影视声音特性
早期有声片制作者和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可以铺的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响效果,但是很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

客观声音,亦称画内声音或有声源声音。

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声音。

除了人物对话以外,如人物在歌唱、演奏乐器、收音机的广播等。

这时,声音的出现是不可少的。

但是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性,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即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不从画面内发出来而是来自画面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主观声音亦称画外声音或无声源声音。

画面并未提供出现声音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声音。

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表现了作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不可见的声音用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的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更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
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来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够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与严重,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清洁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总之,声音能独立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不仅仅是画面的富庶,成为独立的形象是电影语言不断进化、开掘的结果。

三、影视声音分类及其功能
电影声源有三种形式: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从功能来说,它们具有互换性。

例如,一声喊叫或群众的鼎沸声既是人声,也是环境音响;用小提琴极高音区发出的声音来表示鸟的尖叫,既是音乐,也是模拟自然音响。

从一部完整的作品来看,各种声源都可用来构成一个最后的总和效果,就像一首交响曲那样。

(一)对白
张骏祥在《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一书中说:“电影艺术家通过人物的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露人物在特定情况下思想感情的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社会关系、感情关系和他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感情的交流适应。

”高尔基也说过:要使电影中的对白“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性的说服力,就必须使每个人物的台词具有严格的特性和充分的表现力,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观众才懂得每个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


规则:电影中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

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果地表达的话,那么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必然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里,只要其中的人物开口说话,观众的注意力立即被对话吸引,观众就不会去注意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对话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

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沉闷。

另外人在谈话时运动量小,它限制了运动,节奏缓慢,很容易使观众感到单调乏味,对话为主的影片必然使画面视觉上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很难有效地表达,看上去也难免沉闷。

(二)音效
生活在声音充斥的环境中,环境音响是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视听材料,除此之外,从总体上讲的音效对于电影叙事和情绪表达两方面都有贡献。

1.叙事功能,音效可以传达环境信息,有丰富的视觉感。

在电影叙事中,音效除了能
和画面配合塑造更逼真和生活化的场景外,还能作为叙事的动力,打破原有画面内
的平衡状态,使故事向前推进。

我们经常看到电影中,突然出现的画外声音如电话
铃声、打破打破东西的声音使原场景陡然变化,新的矛盾或事件出现。

2.情绪表达功能,自然音响本身也有情绪。

(三)电影音乐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

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

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

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

其美学功能是:
①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
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②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
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动人。

③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

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
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
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④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
或仙境)的联想。

⑤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

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
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⑥增加立体感。

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

结合音乐的听觉
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
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

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四)画外叙述声
1.独白
大明宫词经典独白
爱情,意味着长相守,
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就像峭壁上两棵纠缠在一起的常春藤,
共同生长繁茂,
共同经受风雨最恶意的袭击,
共同领略阳光最温存的爱抚,
共同枯烂腐败,化做坠入深潭的一缕缕烟尘。

它的崇贵需要两股庞大的激情,两颗炽烈的心灵。

真正的爱情是无坚不摧的,
不论是天上的神明还是地狱的命官,都不能让他们屈服,
因为它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崇高最健全的境界
我第一次紧紧地抱着他,这最终完全属于我爱抚的面孔和躯体,像怀抱着一个无助的新生婴儿……我默默凝视着自己青春时代的理想正一步步丧失着体温,我五年黯淡的婚姻生活正随着他亮丽的灵魂飞上天堂。

而这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执著地渴求爱情的帝国公主,以及她那以相同的执拗相信权力,并慷慨地把不幸施舍给女儿的母亲…
2.旁白
(五)无声
四、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mtv的创意结构
按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又可分为4种:
音画同步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

音画平行音乐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

例如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一种情绪或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画面的蒙太奇更为凝聚集中,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

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
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音画游离这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

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

观众可以在音乐与画面游离的情况下,自己领悟影片的真旨,得到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如日法合拍影片《广岛之恋》就属这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