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 习作三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2)班级辩论。
①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②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3)汇报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辩论。
三、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四、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1.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交流习作。
(1)大声朗读习作。
(2)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
2.学生自评。
3.师提出问题:
(1)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
(2)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3)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3)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
(4)抒发真情实感。
三、挖掘记忆,交流构思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
3.学生评议,补充: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
②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奖品。
2.学生: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口语交际)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二、辩论
(1)小组辩论。
①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3.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4.找喜欢的伙伴修改。
5.对换习作,取长补短。
第3课时(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2)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四、回顾课文,小结方法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
(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
五、习作取题,试写初稿
1.学生进行习作。
2.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注意收集比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口语交际·习作三
编写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吗?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这节课我们就将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下来,再修改成为佳作。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文中习作提示。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2)写前先构思:
①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
②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4.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5.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
2.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3.动手修改。
4.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誊抄习作
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2.诚信是美德,是大前提,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五、评选“辩论小明星”
第2课时(习作指导)
一、交流谈话,情境导入
1.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
4.教师总结、点拨: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一下几个角度去搜索题材:
(1)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2)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3)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2)班级辩论。
①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②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3)汇报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辩论。
三、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四、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1.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交流习作。
(1)大声朗读习作。
(2)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
2.学生自评。
3.师提出问题:
(1)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
(2)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3)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3)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
(4)抒发真情实感。
三、挖掘记忆,交流构思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
3.学生评议,补充: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
②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奖品。
2.学生: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口语交际)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二、辩论
(1)小组辩论。
①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3.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4.找喜欢的伙伴修改。
5.对换习作,取长补短。
第3课时(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2)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四、回顾课文,小结方法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
(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
五、习作取题,试写初稿
1.学生进行习作。
2.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注意收集比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口语交际·习作三
编写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吗?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这节课我们就将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下来,再修改成为佳作。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文中习作提示。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2)写前先构思:
①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
②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4.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5.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
2.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3.动手修改。
4.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誊抄习作
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2.诚信是美德,是大前提,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五、评选“辩论小明星”
第2课时(习作指导)
一、交流谈话,情境导入
1.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
4.教师总结、点拨: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一下几个角度去搜索题材:
(1)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2)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3)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