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某溶液仅含Fe 2+、Na +、Al 3+、SO 42-、NO 3-、Cl -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72g
B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 .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 2+、Na +、SO 42-、NO 3-
D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气体只能为NO ,为Fe 2+、NO 3-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由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 42-,又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根据电荷守恒,一定还含有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即一定含有Na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为氧化铁,其质量为:0.5mol×160g/mol=80g ,A 选项错误;
B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氮,NO 易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B 选项正确;
C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 2+、Na +、SO 42-、NO 3-,C 选项正确;
D .该溶液中加入硫酸,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铁离子与KSCN 溶液反应显血红色,D 选项正确;
答案选A 。

2.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a 2++OH -+HCO 3-→CaCO 3↓+H 2O 表示的是
A .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钙
B .氢氧化钙与足量的碳酸氢钙
C .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
D .氢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钙反应,3HCO -
少量:2+332Ca +OH +HCO =CaCO +H O --;故A 正确;
B .向碳酸氢钙中加入氢氧化钙,3HCO -
先和OH -反应生成碳酸根,再结合钙离子生成
沉淀: 2+332Ca +OH +HCO =CaCO +H O ↓--,故B 正确;
C .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氢钙少量,钙离子和3HCO -
满足1:2关系:2+33322-Ca +2OH +2HCO =CaCO +CO H O +2↓--,故C 错误;
D .氢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钙反应:2+332Ca +OH +HCO =CaCO +H O ↓--,故D 正
确;
答案选C 。

【点睛】
根据物质的少量、足量,分析离子的对应系数关系,若少量,需要各组分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红褐色固体3Fe(OH)全部溶于氢碘酸:332Fe(OH)3H Fe 3H O +++=+
B .水杨酸溶于3NaHCO 溶液中:
C .将等浓度的2Ba(OH)溶液与4NaHSO 液按体积比2:3混合:
224422Ba 2SO 3H 3OH 2BaSO 3H O +-+-+++=↓+
D .洁厕灵(含HCl )与84消毒液混合后产生氯气:2Cl H ClO Cl OH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Fe(OH)3溶于氢碘酸,Fe 3+会氧化I -得到I 2,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2Fe(OH)3+2I -+6H +===2Fe 2++6H 2O+I 2,A 选项错误;
B .水杨酸中酚羟基不能与NaHCO 3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CO 3-→+CO 2↑+H 2O ,B 选项错误; C .等浓度的Ba(OH)2溶液与NaHSO 4溶液按体积比2:3,则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两者混合后,2molBa 2+消耗2molSO 42-,3molH +消耗3molOH -,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24422Ba 2SO 3H 3OH 2BaSO 3H O +-+-+++=↓+,C 选项正确;
D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还原洁厕灵中的HCl ,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 -+ClO -+2H +===Cl 2↑+H 2O ,D 选项错误;
答案选C 。

【点睛】
本题B 选项为易错选项,在解答时要注意酚羟基的酸性是弱于碳酸的,不能和HCO 3-发生发应。

4.某溶液中含有SO42-、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SO42-、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产生;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Cl2可以氧化SO32-成为SO42-,所以SO32-浓度降低,SO42-浓度增大,Cl2也可以和Br-发生置换反应,使Br-浓度降低,生成的溴溶于水中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Cl2溶于水生成的盐酸还可以跟CO32-发生反应生成CO2,使CO32-浓度降低,和SiO32-生成H2SiO3白色胶状沉淀,使SiO32-浓度降低,所以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Cl2溶于溶液中发生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2个是Cl2分别和SO32-、Br-发生的,另一个是Cl2和水的歧化反应,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故选A。

【点睛】
Cl2和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SO32-浓度降低,还要考虑到生成了SO42-,使SO42-浓度增大,所以溶液中的SO32-、SO42-浓度都发生了变化。

在Cl2通入该溶液的反应中,除了Cl2和SO32-、Br-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外,不要忽略了还有Cl2和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实验与对应示意图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向 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 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
C.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D.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通入 CO2至过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关反应为AlO2- + H+ + H2O = Al(OH)3 ↓和Al(OH)3 + 3H+ = Al3+ + 3H2O,逐渐产生沉淀,达到一定量后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图像应为
,A错误;
B. 向 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沉淀不溶解,图像错误,B错误;
C.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根据反应式2KAl(SO4)2+3Ba(OH)2=K2SO4+3BaSO4↓+2Al(OH)3↓可知,当加入1.5mol氢氧化钡时生成1.5mol硫酸钡和1mol氢氧化铝。

根据反应式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可知,当加入2mol氢氧化钡时,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生成偏铝酸钠,此时硫酸钡的沉淀达到最大值,因此图像可
表示为,,C正确;
D. 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通入 CO2至过量,会生成能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沉淀会消失,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
在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通常采用以少定多少为1的方式。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将 CO2通入 CaCl2溶液:CO2+H2O+Ca2+=CaCO3↓+2H+
HSO-
B.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OH- + SO2 =
3
C.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
SO-═BaSO4↓+H2O
D.向 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 溶液至中性:Ba2++OH-+H++2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故CO2通入CaCl2溶液不反应,A项错误;
B.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生成亚硫酸钠,通入过量SO2,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
HSO-,B项正确;
反应式为OH- + SO2 =
3
C. 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Fe3+和还原产物NO,C项错误;
D.向 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氢离子与氢氧根恰好反应完全,离子式为
SO ═BaSO4↓+2H2O,D项错误;
Ba2++2OH-+2H++2
4
答案选B。

【点睛】
CO2和SO2都具有酸性,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反应式有通入量多量少的区别,特别需要注意二氧化硫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Na2SO3或者NaHSO3形式存在,而不会变成NaHSO4或者NaSO4。

7.学校化学研究小组对实验室某废液缸里的溶液进行检测分析,提出假设: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H4+、K+、Al3+、HCO3-、Cl-、I-、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②取10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3mol 白色沉淀甲,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

③另取100mL该溶液,逐渐加入Na2O2粉末,产生的沉淀和气体与所加Na2O2粉末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I-、HCO3-、Cl-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C.在溶液中加入0.25~0.3molNa2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Al(OH)3+NaOH=NaAlO2+2H2O
D.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唯一原因是NH4+发生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无HCO3-;②滴加足量
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3mol白色沉淀甲,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SO42-,且n(SO42-)=0.3mol,无Cl-、I-;③逐渐加入Na2O2粉末,由图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依次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0.1mol,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0.2mol,最后与氢氧化铝反应,含有铝离子,一定不存在碳酸氢根离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I-、HCO3-、C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100mL溶液中有n(SO42-)=0.3mol,n(Al3+)=0.1mol,n(NH4+)
=0.2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n (K +)=0.1mol ,其浓度为1mol •L -1,故B 正确;
C .在溶液中加入0.25~0.3molNa 2O 2时,过氧化钠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将氢氧化铝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2H 2O =4NaOH +O 2↑、
Al (OH )3+NaOH =NaAlO 2+2H 2O ,故C 正确;
D .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和铝离子,则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NH 4+、Al 3+发生水解,故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8.常温下,有c (H +)=0.1mol/L 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 +、Fe 3+、Fe 2+、I ﹣、Cl ﹣、CO 32﹣中的
某几种,现取100mL 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氧化性Fe 3+>I 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e 3+、I ﹣、Cl ﹣三种离子一定存在
B .不能确定Na +和Cl ﹣是否存在,CO 32﹣一定不存在
C .Fe 3+与Fe 2+至少有一种
D .该溶液中c (Cl ﹣)≥0.3mol•L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中已经含有0.1mol/L 的H +,所以与其不能大量共存的23CO -
一定不存在;由于加入适
量Cl 2的四氯化碳溶液后下层出现了紫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那么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 -;由于氧化性Fe 3+>I 2,所以I -会被Fe 3+氧化,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Fe 3+;根据I 2的质量为2.54g 可知,100mL 的原溶液含有I -0.02mol ,所以原溶液中(I )0.2mol/L c -=;对分液后的水层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Fe 2+,那么1.60g 固体即Fe 2O 3,所以100mL 原溶液中,Fe 2+的量为0.02mol ,即原溶液中2(Fe )=0.2mol/L c +;由于第一步中加入的Cl 2会转变为Cl -,所以不能通过生成AgCl 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通过上述分析,原溶液中(H )=0.1mol/L c +,(I )0.2mol/L c -=,2(Fe )=0.2mol/L c +,电荷并不守恒,所以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 -,由于上述检验过程并
未证明溶液中一定不含Na +,所以(Cl )0.3mol/L c -
≥;当(Cl )=0.3mol/L c -,溶液中不含Na +,当(Cl )0.3mol/L c ->,溶液中一定有Na +。

【详解】
A .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Fe 3+,A 项错误;
B .通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23CO -
;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 -,且当
c->,溶液中一定有Na+,B项错c-,溶液中不含Na+,当(Cl)0.3mol/L
(Cl)=0.3mol/L
误;
C.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含Fe2+,不含Fe3+,C项错误;
c-≥,D项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且(Cl)0.3mol/L
答案选D。

【点睛】
离子推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原则进行分析:肯定原则,指的是,由题干中给出的检验现象等信息判定某离子一定存在;互斥原则,指的是,在某离子一定存在的前提下,与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一定不能存在于溶液中;进出原则,指的是,在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时,前面步骤加入的试剂是否会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电中性原则,指的是,若题干中有给出沉淀质量,气体体积等信息,那么要对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否符合电荷守恒进行验证。

9.烧杯中盛有100mL 0.1mol/L的NaHSO4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0.1mol/L的Ba(OH)2溶液,烧杯中某些物质(或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Ba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曲线c表示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C.加入Ba(OH)2溶液50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42-→BaSO4↓+H2O D.加入Ba(OH)2溶液大于50mL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H-+H+→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在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小于100mL前,曲线a表示离子的浓度减小,此段曲线a表示的是硫酸根离子,当Ba( OH)溶液体积大于100mL后,曲线a表示的是钡离子浓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曲线c表示离子的浓度先减小后增大,50mLBa( OH)2溶液加入时为0,此时100mL0.1mol/L的NaHSO4恰好和0.1mol/L的Ba(OH)2反应,继续加入Ba( OH)2溶液后,OH-的浓度逐渐增大,则直线c表示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B正确;
C.加入Ba(OH)2溶液5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2++2OH-+2H ++SO42-=BaSO4↓+2H2O,故C错误;
D.加入Ba(OH)2溶液大于50mL后,硫酸氢钠中氢离子已经反应完全,此时的反应为钡离
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42-=BaSO4↓,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存在和转化的表达不合理的是()
A.中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B.离子方程式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可以表示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K+、I-、Mg2+、NO3-
D.n[NH4Al(SO4)2]:n[Ba(OH)2]=2:5时发生的反应为:NH4++Al3++2SO42-+2Ba2++5OH-
=NH3·H2O+AlO2-+2H2O+2Ba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3+发生水解,只能存在酸性溶液中,中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故A正确;
B.若氢氧化钙不足时发生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若氢氧化钙过量时发生反应:NH4++Ca2++HCO3−+2OH−=CaCO3↓+NH3⋅H2O+H2O↓,则题中说法错误,故B 错误;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Mg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酸性条件下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n[NH4AlSO4)2]:n[Ba(OH)2]=2:5时,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按、偏铝酸钡、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的反应为:NH4++Al3++2SO42−+2Ba2++5OH−=NH3·H2O+AlO2−+2H2O+2BaSO4↓,故D 正确;
答案选B。

11.向X的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的沉淀示意图与下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注意线段的斜率)
A.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B.向H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 D.向NH4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NaOH 、Ca(OH)2都是碱,CO 2与OH -反应生成CO 32-,随着发生Ca 2++CO 32-=CaCO 3↓,因此认为,反应先后顺序是:Ca(OH)2+CO 2=CaCO 3↓+H 2O 、NaOH +CO 2=NaHCO 3、CaCO 3+CO 2+H 2O=Ca(HCO 3)2,符合题中图像,故A 正确;
B .盐酸是酸,先于NaOH 反应,因此顺序是HCl +NaOH=NaCl +H 2O ,Al 3++3OH -=Al(OH)3↓、Al(OH)3+OH -=AlO 2-+2H 2O ,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然后出现沉淀,最后沉淀完全消失,与图像不符,故B 错误;
C .Al 3+结合OH -能力强于NH 4+,反应先后顺序是:Al 3++3OH -=Al(OH)3↓、NH 4++OH -=NH 3·H 2O 、Al(OH)3+OH -=AlO 2-+2H 2O ,生成沉淀最大消耗NaOH 的量是Al(OH)3完全消失消耗NaOH 量的3倍,与图像不符,故C 错误;
D .Mg 2+结合OH -能力强于NH 4+,因此有Mg 2++2OH -=Mg(OH)2↓、NH 4++OH -=NH 3·H 2O ,与图像不符,故D 错误。

故选A 。

12.在酸性Fe(NO 3)3溶液中逐渐通入H 2S 气体,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 .H 2S + 2NO 3-+ 2H +=2NO 2↑+ S↓+ 2H 2O
B .3 H 2S + 2NO 3-+ 2H +=2NO↑+ 3S↓+ 4H 2O
C .3Fe 3++ 3NO 3-+ 6H 2S =3NO↑+ 6S↓+ 3Fe 2++6H 2O
D .Fe 3++3NO 3-+ 5H 2S+ 2H +=3NO↑+ 5S↓+ Fe 2++6H 2O
【答案】BD
【解析】
【分析】
酸性溶液中,氧化性HNO 3>Fe 3+
,硫化氢不足,硝酸根离子氧化硫化氢;硫化氢足量,则Fe (NO 3)3完全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
酸性溶液中,氧化性HNO 3>Fe 3+,硫化氢不足,硝酸根离子氧化硫化氢,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离子反应为3H 2S+2NO 3-+2H +=2NO↑+3S↓+4H 2O ;硫化氢足量,则Fe (NO 3)3完全反应,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离子反应为Fe 3++3NO 3-+5H 2S+2H +=3NO↑+5S↓+Fe 2++6H 2O ; 故选:BD 。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3232Ca
OH HCO CaCO H O +--++→↓+ B .往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Al 3+完全沉淀: A13++2SO 42-+2Ba 2++3OH -
A1(OH)3↓+2BaSO 4↓
C .向NaHSO 4溶液中滴加2Ba (OH)至刚好沉淀完全:2244H SO Ba OH BaSO +-+-+++→↓2H O +
D .向含有0.1 mol 溶质的FeI 2溶液中通入0.1 mol 的Cl 2:2I — +Cl 2
I 2+2Cl --
【答案】CD
【解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金属氧化物不拆;有过量、少量时,少量物质要遵循物质构成比例书写;氧化还原的强弱规律等。

【详解】
A .清石灰水与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则氢氧化钙少量,反应系数要遵循组成比例,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
,故A 错误; B .往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Al 3+完全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13++SO 42-+Ba 2++3OH -
A1(OH)3↓+BaSO 4↓,故B 错误;
C .NaHSO 4溶液中滴加2Ba (OH)至刚好沉淀完全,两物质1:1反应恰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 正确;
D .还原性:碘离子>亚铁离子,碘离子优先参与反应,故D 正确;
答案为CD 。

14.铍铜是力学、化学综合性能良好的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级弹性元件。

以下是从某废旧铵铜元件(含BeO25%、CuS71%、少量FeS 和SiO 2)中回收铍和铜两种金属的流程。

已知:
Ⅰ.铍、铝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
Ⅱ.常温下:K sp [Cu (OH )2]=2.2×10-20,K sp [Fe (OH )3]=4.0×10-38,K sp [Mn (OH )2]=2.1×10-13
(1)滤渣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Ⅰ中含铍化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MnO 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单质硫,写出反应Ⅱ中CuS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若用浓HNO 3溶解金属硫化物缺点是______(任写一条);
(4)从BeCl 2溶液中得到BeCl 2固体的操作是______。

(5)溶液D 中含c (Cu 2+)=2.2mol•L -1、c (Fe 3+)=0.008mol•L -1、c (Mn 2+)=0.01mol•L -1,逐滴加入稀氨水调节pH 可依次分离首先沉淀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为使铜离子开始沉淀,常温下应调节溶液的pH 大于______;
(6)取铍铜元件1000g ,最终获得Be 的质量为72g ,则Be 的产率是______。

【答案】CuS 、FeS Na 2BeO 2+4HCl=BeCl 2+2NaCl+2H 2O
2222MnO +CuS+4H S +Mn +Cu +2H O +++↓= 生成NO 2污染空气 在氯化氢气流下蒸发结晶 Fe 3+ 4 80%
【解析】
【分析】
废旧铍铜元件(含BeO25%、CuS71%、少量和FeSSiO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过滤,信息可知BeO 属于两性氧化物,CuS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因此滤液A 成分是NaOH 、Na 2SiO 3、Na 2BeO 2,滤渣B 为CuS 、FeS ,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得到固体为硅酸,溶液中为BeCl 2,向溶液C 中先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Be(OH)2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再加入适量的HCl 生成BeCl 2,在HCl 气氛中对BeCl 2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晶体,滤渣B 中加入硫酸酸化的二氧化锰,MnO 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单质硫,酸性介质中二氧化锰被还原为锰盐,过滤得到溶液D 为硫酸铜、硫酸铁、硫酸锰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稀氨水调节pH 可依次分离,最后得到金属铜,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渣B 为CuS 、FeS ;
(2)信息1得到BeO 22-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BeO 2+4HCl=BeCl 2+2NaCl+2H 2O ; (3)MnO 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单质硫,酸性介质中二氧化锰被还原为锰盐,反应Ⅱ中Cu 2S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CuS+4H +=S+Mn 2++Cu 2++2H 2O ;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做氧化剂被还原为二氧化氮、NO 2气体有毒污染环境;
(4)为了抑制Be 2+离子的水解,需要在HCl 气氛中对BeCl 2溶液蒸发结晶; (5)三种金属阳离子出现沉淀,结合浓度商与Ksp 的关系,铜离子转化为沉淀c(OH -
)=()
20
2Ksp 2.2102.2c Cu
-+
⨯=mol/L=1×10-10mol/L ,Fe 3+离子转化为沉淀,c(OH -)=()
38
3333Ksp 4.010.000mol /L 5c 8Fe
-+
⨯==×10-12mol/L ,锰离子沉淀时,c(OH -)=13
2.110mol /L 2.10.01
-⨯=×10-5.5mol/L ,因此首先沉淀的是Fe 3+,为使铜离子沉淀
c(H +
)=14
101010
--mol/L=10-4mol/L ,pH=4,常温下应调节溶液的pH 值大于4;
(6)混合物中BeO 质量=1000×25%=250g ,理论上得到Be 的物质的量=250g
25g /mol
=10mol ,实
际得到Be 物质的量=
72g 9g /mol =8mol ,产率=8mol
10mol
×100%=80%。

15.一种“氢氧化锶-氯化镁法”制备“牙膏用氯化锶(SrCl 2·
6H 2O )”的工艺流程如下:
(1)锶与钙元素同主族。

金属锶应保存在_______中(填“水”、“乙醇”或“煤油”)。

(2)天青石(主要成分SrSO4)经过多步反应后可制得工业碳酸锶。

其中第一步是与过量焦
炭隔绝空气微波加热还原为硫化锶,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工业碳酸锶中含有CaCO3、MgCO3、BaCO3等杂质。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重结晶”时蒸馏水用量(以质量比m H2O:m SrO表示)对Sr(OH)2·8H2O纯度及产率的影
响如下表。

最合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当质量比大于该比值时,Sr(OH)2·8H2O产率
减小,其原因是_____。

质量m H2O:m SrO4:15:16:17:18:19:110:1 Sr(OH)2·8H2O纯度%98.6498.6898.6598.6498.6398.6398.65 Sr(OH)2·8H2O产率%17.9153.3663.5072.6692.1789.6588.93
(5)水氯镁石是盐湖提钾后的副产品,其中SO42-含量约为1%,“净化”过程中常使用SrCl2
除杂,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6)将精制氢氧化锶完全溶于水,与氯化镁溶液在90℃时反应一段时间,下列判断MgCl2
是否反应完全的最简易可行的方法是______(填标号)。

A 反应器中沉淀量不再增加
B 测定不同时间反应液pH
C 测定Sr2+浓度变化
D 向反应器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
(7)若需进一步获得无水氯化锶,必须对SrCl2·6H2O(M=267g·mol-1)进行脱水。

脱水过程
采用烘干法在170℃下预脱水,失重达33.7%,此时获得的产物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煤油 SrSO4+4C SrS+4CO↑ Ca(OH)2,MgO 8:1 随着蒸馏水溶剂的增加,
在冷却结晶、过滤的过程中部分氢氧化锶留在母液中导致产率减小 SO42-+Sr2+= SrSO4↓ B
SrCl2·H2O
【解析】
【分析】
流程图可知:工业碳酸锶中含有CaCO3、MgCO3、BaCO3等杂质,高温煅烧生成对应的氧化
物SrO、CaO、MgO、BaO,SrO与水反应生成Sr(OH)2,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微溶于
水,BaO与水反应生成Ba(OH)2,MgO难溶于水;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OH)2,
MgO;锶与钙元素同主族,均活泼,所以保存在煤油中;SrSO4与过量焦炭隔绝空气微波加
热还原为硫化锶和CO;SrCl2除SO42-杂质利用的是沉淀法;氢氧化锶完全溶于水,与氯化
镁反应后生成氯化锶和氢氧化镁,由于溶液pH变化明显,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不同时间
反应液的pH;根据脱水失重的比例计算出失水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化学式。

据此分析。

【详解】
(1)锶与钙元素同主族,且锶的金属性大于钙,易与水、乙醇等物质反应,故金属锶应保存在
煤油中;答案为:煤油;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知SrSO4与过量焦炭隔绝空气微波加热还原为硫化锶和CO,化
学方程式为SrSO4+4C SrS+4CO↑;答案为:SrSO4+4C SrS+4CO↑;
(3)工业碳酸锶中含有CaCO3、MgCO3、BaCO3等杂质,高温煅烧生成对应的氧化物CaO、
MgO、B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微溶于水,BaO与水反应生成Ba(OH)2,MgO难溶于水;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OH)2,MgO;答案为:Ca(OH)2,MgO;
(4)根据图表信息得质量比为8:1时Sr(OH)2·8H2O的纯度和产率均相对较高;当质量比大于该比值时,Sr(OH)2·8H2O产率减小,其原因是随着蒸馏水溶剂的增加,在冷却结晶、过滤的过程中部分氢氧化锶留在母液中导致产率减小;答案为:8:1;随着蒸馏水溶剂的增加,在冷却结晶、过滤的过程中部分氢氧化锶留在母液中导致产率减小;
(5)“净化”过程中常使用SrCl2除SO42-杂质,以生成沉淀的方式除杂,离子方程式为SO42-
+Sr2+= SrSO4↓;答案为:SO42-+Sr2+= SrSO4↓;
(6)氢氧化锶完全溶于水,与氯化镁反应后生成氯化锶和氢氧化镁,由于溶液pH变化明显,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不同时间反应液的pH;答案为:B;
(7)SrCl2·6H2O(M=267g·mol-1)脱水过程采用烘干法在170℃下预脱水,失重达33.7%,失重为H2O的质量。

假设SrCl2·6H2O的物质的量1mol,质量为267g,在170℃下预脱水,失重33.7%,失重的质量为267g×33.7%=90g,则失水的物质的量为5mol,则此时产物的化学式为SrCl2·H2O;答案为:SrCl2·H2O;
【点睛】
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规律变化,钙、锶和钡都是第ⅡA族元素,且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根据常见钙、钡的性质推导锶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如第五问沉淀法除去硫酸根离子,保存用煤油保存等;第七问求化学式,方法均是求出各个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此处是根据失重求出减少的水的量,再根据前后系数关系正确书写化学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