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表达
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本文从个人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的本质、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开展、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达、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展了阐述。
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美国文化,进步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才能。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文化;本质;表达;影响
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已形成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形式的根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我们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
英语中的个人主义与汉语中的个人主义不同。
从汉语的角度来看,个人主义带有浓重的贬义色彩,即一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是赤裸裸的个人物质利益与个人权利的追求。
然而英语中个人主义的内涵却是积极的,肯定的,即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任何干预和阻挠个人开展的外在因素。
同时,个人主义又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甚至成了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一种态度和倾向。
二、个人主义的本质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它源自清教主义的理性原那么,源自清教主义对个人自主的追求,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
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没有政治者的政府才是牢不可破的政府〞 [1]的观点,早已浸透到美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之中。
如今,美国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植根于早期殖民时期及在开拓边疆时期得到发扬光大的自立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局部。
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但代表美国文化形式根本特征的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
个人主义成了美国人的最高理想及社会理想和世界观。
对美国人来说,个人主义等于其生命攸关的身份认同。
在美国文化的开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华。
三、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开展
美国的个人主义是伴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而产生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它的历史上曾经有屡次移民的大潮,但给现代美国带来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被“五月花〞号载到北美大陆的英国人,这批移民主要是在英国大陆受到宗教迫
害的清教徒。清教徒主张自己拯救自己,而传统的天主教认为个人只能通过教会、教皇或其他教主才能拯救自己,这从根本上违犯了他们的利益。因此,早期清教徒受到了圣公会的迫害,被逼来到了美国。早期清教徒的主张实际上也就是美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个人主义的根源。可是当早期清教徒来到北美以后,却发现这里虽然有世界上最大的河系和丰富的矿产,但是却只有300万印第安人及其他们创造的很原始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一切都有待开发,这里实际上是一个远离欧洲大陆的荒芜之地。与此同时,这些移民远离祖国,虽然获得了自由,但是也失去了一切可以依赖的东西,要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靠自己的奋斗,在这里谁也没有特权,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假如自己不积极进取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淘汰,优胜劣汰是那时存在于这里唯一的生存法那么。所以,美国在刚诞生时就产生了个人主义的文化性格,并且在美国的“西进运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随着社会的开展,个人主义逐步演变成了美国文化的核心,浸透到美国的各个角落,深入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
四、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达
〔一〕表达在美国人的日常行为中
个人主义者重视个性,强调每个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它的自然权利,平等和自由。
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而那些对年龄、婚恋、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美国人认为是隐私性问题,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日常交谈中的提问具有一般性〔不接触详细行为,因为那或许是私事〕和通用性,如:
A: Hi, Jack. How are you?
B:Fine, thanks. And you?
A:I’m fine too. Thank you.
个人主义强调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那么不然。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
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
私人信件别人不能拆阅,即便是子女的信件,父母也不能拆。
在美国快餐店里,美国人也只是各自端个盘子,各自吃各自的,不干扰别人。
我们中国人见面寒喧时常问:“你上哪里去呀?〞“吃饭了没有?〞美国人会感到,我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关你什么事?
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的。
假如一个人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而进犯别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惩罚。
但公众有权知道公职人员的收入、财产和个人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叫进犯别人的隐私权。
1974年美国公布隐私法,规定:个人可以要求理解学校、雇主和政府保存的关于他个人的档案,而不允许保存者泄露档案的内容。
〔二〕表达在语言文化中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
首先,语言反映了文化。
其次,文化支配着语言,即不同民族的文化构造会导致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
谚语是与文化关系最为亲密的语言形式之一,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它强调了人人必须靠自己,要自力更生。
再汉语中,尽管也有“自力更生〞的口号,但我们更多的是相信集体的力量,而不是个体的“自力更生〞。
再如: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生而平等)这句二百多年前的宣言早已成了美国人追求自
由、平等的呐喊。
而在中国,由于受几千年来封建特权观念的影响,一个人的家庭出生背景,甚至籍贯都有可能左右他的一生,所以致今仍有不少人觉得自己不能成功,就是因为生于寒门,没有靠山。
除了谚语外,美国人还创造了许多词汇。
美国文化中,与“自我〞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
如:1〕self-made〔靠自我奋斗成功的〕,美国的亚伯拉罕林肯出身卑微,生活困难,通过坚强不息,自我创业,最终荣登总统宝座,从此被首推为self-made man的典范。
2〕self-relience(自助)。
爱默生于1841年写下了一篇题为self-relience的杂文。
从此被推为他的最正确代表作,文中具有警句式的文字和热情洋溢的个人主义吸引了广泛的注意和广阔的听众。
对于个人主义者和不墨守成规的人,对于厌恶古训追求真实内心的人来说,爱默生的self-relience具有深邃的吸引力,它不断地鼓励这美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此外,再美国英语中,self-absorption(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egocentric(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的),ego trip(追名逐利;自我表现),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self-centered(自我中心),self-esteem(自尊),self-dependence(自我依赖),self-fulfilling 〔自我实现〕,self-indulgence〔自我放纵〕,self-advancement〔对自我利益的促进〕等词汇表达与自我价值、自身利益、个人自由、自我支配和自我约束相关的观念,这正是个人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表达在婚姻家庭观念上
美国人很强调个性,对待任何事情有自主和自我选择的权利。
美国的家庭一般是核心家庭。
家庭成员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
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分开父母,自立门户。
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租房或买房居住,不管父母家是多么宽阔,结婚后经济也需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充分给子女以自由,鼓励子女去实现个人价值,有的家庭甚至在子女刚到达法定成年年龄就不再资助子女,所以在美国的大学生中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学费的现象很普遍。
在婚姻方面,美国人也充分表达出个人主义特征。
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预,一旦爱上一个人,就会千方百计的克制种种困难险阻地追求自己所爱。
个人主义者这种敢爱敢恨的特征在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上同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众所周知,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自出版以来畅销全世界,当好莱坞首次将此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后更是风行全世界。
与其说观众喜欢这部小说和电影,不如说他们被一个代表美国文化性格“郝思嘉形象〞迷住了。
郝思嘉牢牢把握命运的主宰,保护个人的隐私,寻求个人的自立,到达个人实现;立足个人考虑,追求个人自由,进展个人抉择;实现个人平等,坚持个人竞争,保证个人生命。
作者借助于郝思嘉这一女主人公,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乐观进取、独立自主的行为形式及讲究实际、强调成功的心理特征等文化性格。
这不仅属于郝思嘉个人,而且也属于美国民族。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露丝爱上了一个不名一文的艺术家,全然不顾母亲的反对,未婚夫的威胁利诱等等,这些都是个人主义的表达。
同时个人主义者也认为一个人作为个人有权选择和他最喜欢的人生活再一起;假如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
再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不人道的。
所以美国的离婚率一直都是很高的,而孩子对父母的别离也大多数能坦然面对,并没有多少失去爸爸或妈妈的阴影,更没有那种父母离婚是一种羞辱的感觉,能坦然告诉别人:“He(继父或正与母亲交往的男人)is my mother’s boyfriend.〞
〔四〕表达在教育中
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个性,鼓励和激发孩子自立。
譬如说,清晨,母亲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放进婴儿高腿椅中,然后去给孩子准备早餐。
母亲挑选了两种不同的婴儿麦片,每一种麦片的包装盒颜色都有明显的差异,母亲两手各拿一盒麦片,把麦片举在小孩面前让小女孩挑选她喜欢的颜色。
不到一岁的小孩,至少在食物方面,已经开场学着表达她个人的爱好并做出选择。
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美国人教育孩子,培养个性的独特方法。
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个性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个性。
美国的课堂是不主张填鸭式的教学的,学生被鼓励质疑老师所讲的东西,学生擅长考虑,老师提问时,学生争先恐后的答复,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泼。
正如在被称为硅谷摇篮的斯坦福大学教书的教授米歇尔·奥克森伯格所感慨的那样:“在斯坦福大学,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们去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而不为潮流所左右。
老师们经常告诉学生,让他们独立考虑,不要被传统意识所束缚,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而不是只承受老师所讲的东西。
在斯坦福大学,那些富有挑战精神并且积极提问的学生是深受老师赞赏的,因此我感到在这里授课非常有趣,因为我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同时,他们也都在给我上课。
〞
三、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一〕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个人主义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是美国社会开展的内在驱动力,对美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宏大的推动力。
美国社会突飞猛进的开展,其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主体精神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表如今它促进了美国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开展。
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确立了美国建国的思想根底,即个人主义的政治和哲学。
三权分立的形式是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中的直接表现。
从历史根源上来说,三权分立学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谋求国家权利的斗争武器,其理论根底是天赋人权、个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
而?宪法?那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公民根本自由和权利、代议制、两院制、联邦和地方权利划分等一系列重要原那么的内容。
个人主义思想的开展和演变最终促成了美国“民主〞的形成:个人权利至高无上,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权利、实现个人的利益,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开展,个人主义一直是鼓舞人们、教育人们、发动人们的宏大精神力量,同样也不断催促着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其次,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表如今它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极大繁荣。
美国个人主义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注重时机平等。
从美国建国开场,人们就开场了对物质条件改善的不懈追求。
亚当斯密把个人主义运用到经济领域,主张人在现实经济领域尽力追求私利,在道德领域关心别人,利己又利他。
于是,人人都自由追求个人利益,整个社会在经济规律指引下走向繁荣。
政府实行的旨在保证经济自由的一系列制度激发了个人追求物质财富的宏大动力,也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充满了活力:创造创造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化开展突飞猛进,外来移民纷纷涌入。
在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中,个人主义精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感召力,帮助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也极大地促进了美
国经济的开展。
到1890年,美国国民消费总值跃居全球第一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个人主义价值观促成了美国人的主动精神,使他们具有了较强的奋斗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对美国社会经济开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最后,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表如今它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与繁盛。
美国文化是围绕着“美国梦〞而开展起来的,以不同种族和民族关系为根底,用个人主义思想贯穿起来的文化,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多元性。
宗教信仰、人种、种族、性别要求、阶级、教育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多元性既反映了美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表达了统一的价值和精神。
美国文化繁盛的标志就是群众文化的蓬勃开展,其中以群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为最大。
美国的群众传播媒介绝大多数为私人所有,不受政府干预,因此成为公民理解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代表群众声音的主要角色。
〔二〕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随着社会的开展,个人主义也越来越暴露出其严重的局限性,甚至成了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根源。
首先,个人主义导致了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放纵、享乐主义盛行、极端利己主义膨胀。
一方面,个人主义对个性自由的过分张扬,迫使人只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甚至是唯我独尊,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疏远隔膜,缺乏融洽和心理的沟通;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和个体本位的极端开展,使得美国社会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异常形态,这样就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除了冷漠没有丝毫温情。
并且时至今日,享乐主义仍然是美国人的生活观。
其次,个人主义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个人主义给美国经济的开展也造成了相当的危害。
外表上的平等竞争造成了美国个人之间的财富分配事实上的极不平等,无条件的颂扬自由竞争造成美国社会财富的宏大悬殊,美国社会两极分化比以往更加剧烈。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个人主义追逐一己之利能到达市场经济完善开展的说法在经济危机中宣布破产,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原有资本主义秩序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了猛烈冲击,美国的经济开展面临着宏大的考验。
如今,美国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中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四、结语
通过对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分析,我们理解到作为美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个人主义的概念、本质、产生和开展,也可以看到美国个人主义具有双重性。
追求个人开展,依靠个人奋斗去实现个人利益,倡导平等、自由、民主及尊重个人合法权利等积极内涵为整个美国社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导向,但极端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放任的经济个人主义等消极内涵却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世界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我们需辨证对待美国个人主义,在此根底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