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学案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毕竟是古老的文体,是用古汉语写就的。

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所以,穿越语言的屏障,排除文学字的障碍,消除威信汉语的距离,才是深入诗歌艺术殿堂的桥梁。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一首诗?答一道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诗歌鉴赏常用的问法是什么?是否有固定的答题模式?
一、学会读懂一首诗
高中学生的认知程度怎样才算读懂一首诗?
首先,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句的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其次,领会深层意思: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一首诗歌的具体方法
1、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
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2、看作者。

鉴赏时要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
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
伤感之情。

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书愤》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3、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如果忽视了“注释”所说“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答案的准确度势必受到影响。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4、看意象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意象,通过意象就可知道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
感。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
离别;“柳丝(思)”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爱莲”谐音双关爱恋思念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2004年广东卷)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
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
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二、答一道题的切入点
1、形象与情感分析类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这里指几年。

②翻:反而。

思考: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①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昏暗的轻烟将窗外湿竹笼罩着。

(将句子带
入诗歌中解释)
②通过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

(概括景
致特征)
③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抒发的情感)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形象的意义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
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手法技巧赏析类
2、表现手法技巧鉴赏类。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原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这首诗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 (指出手法)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是描写句,作者用“一树”、“千万枝”、“嫩”、“金色”、“软”等词写出了春风中生机盎然的柳树的特点,展示出柳树的活力。

三、四句则写杨柳的处境,“荒园”、“属阿谁”表现了杨柳的荒凉、孤独。

(从诗句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法)
在对比中突出了杨柳的处境。

写杨柳的处境实际就是写自己的处境,表达诗人内心怀才不遇的失落。

(写出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思考:
“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反衬)
3、炼字、炼句类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思考: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3分
炼字型答题思路:
点明该词的意思(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情景(该字运用什么手法,也可写出来)
有何效果及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涵”“寒”两字用得好。

“涵”是包含、包容的意思,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寒”即寒冷,以感觉写视觉,以景写心,燕子飞得太高使人联想到“高处不胜寒”,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