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树德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德中学高2010级第二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1卷(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载.重/风雪载.途奢靡./风靡.一时嫉.妒/岌.岌可危
B.渐.染/东渐.于海曲.折/曲.尽其妙琐屑./不屑.一顾
C.荫.庇/封妻荫.子拙.劣/真知灼.见追溯./夙.兴夜寐
D.便.言/便.宜行事瘦削./削.足适履梦魇./奄.奄一息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览胜既往不究声嘶力竭催人奋进
B.嘉宾声名鹊起一泄千里溘然长逝
C.切蹉天理昭彰怨天尤人心悦诚服
D.杂糅冥思苦想嗤之以鼻嘘寒问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音乐人主动要求为旭日阳刚写歌,更有热心的“钢镚儿”给他们发来自己创作的歌曲。
但眼下的当务之急
....是旭日阳刚需要创作更多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作品。
B.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即将创造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葛优和姜文的
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C.反恐战争到底该怎样打?中国有句老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
”
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固然必要,但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认识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这篇散文语言华丽,但由于作者缺少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因而没有什么
深度,读者有隔岸观火
....之感,看的时候很是热闹,过后却一无所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利比亚大撤离,引来国际舆论、祖国同胞、撤离公民等各方的热议。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这凸显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
扩大,正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其海外公民和企业。
’’
B.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如何关心“小人物”的生活、“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的前途,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而这个问题,不
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民族的振兴与
希望。
C.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文风和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相符造成的。
D.微博至少开辟了一个公民表达、参与、互动的新场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群体和一个相对令人欣慰的公共空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史,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
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B.楚辞,原指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所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及其他楚辞作家作品汇为一集,故它
又成了一部诗集的名称。
其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因而也用“骚”
来指楚辞。
C.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后来把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叫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代表作有《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和《迢
迢牵牛星》等。
D.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其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安风骨”。
第II卷(85分)
二.梳理探究与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6.成语的来源很多,“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逃之夭夭”出自《》。
成语出自《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从结构关系看,“得陇望蜀”是关系。
7.淇则有岸,(《卫风.氓》)
8.《离骚》中表达屈原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诗句是:,
,,。
10.《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11.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诗歌鉴赏(16分)
12.下列关于《采薇》最后一节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春天随风飘扬的柳丝来渲染离家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以明媚的春光来反衬出征时内心的悲伤。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写出了征人一想到归家途中雨雪纷纷的美丽景象,心中就有无限兴奋与喜悦。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写出了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迟迟”活化出一个步履缓慢沉重、又饥又渴的征人的形象。
D.前四句运用了以景写情、对比等手法,情景交融,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1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以乐衬哀手法的诗句是()
A.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D.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6题。
山馆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远岫:远处的峰峦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14.对此诗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所处的环境。
“野馆”就是题目所说的“山馆”,指作者在山野之间居住的地方。
“萧条”既描写出田园的景象,也体现了
诗人此时的心情。
B.二、三两联写出了凭轩远眺所见的景象。
“藏”字表现了秋色的不易察觉,“老”字暗含对自己人生的感慨,“穿”、“肥”二字看似平淡,却平中见奇。
C.“渊明谁送酒”一句直抒胸臆,意思是说没有人给陶渊明送酒,要喝酒必须靠自己劳动去挣。
诗人以陶潜自比,写出了自己艰难的处境。
D.“残菊绕墙飞”一句,以景写情,以残菊飘飞的萧瑟秋景来烘托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
15.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作具体分析。
(4分)
16."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
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
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⑤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
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虽不适中,要⑧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
② 伊:助词。
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
④退默:引退隐居。
⑤冯夷:河伯 ⑥九关:九重天门。
⑦中浦:水滨 ⑧ 要:总结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浮扁舟以适.
楚兮 适:到 B .又或为之臣佐. 佐:辅佐 C .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爱:吝惜 D .黾勉..
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黾勉:鼓励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渡江涛而.南迁 人固.有一死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固.
前圣之所厚 赋《怀沙》以.自伤兮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
兮 又申之以.
揽茝 及.
尔偕老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
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B .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
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
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 .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
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 .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
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2)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
总也是会落雪的。
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
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
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
A . C .
B .
D .
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
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
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样的心情。
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
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间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使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
如今,雪是白了满山。
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山外流去。
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确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
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
如是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
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
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
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
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即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亦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
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
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
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
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
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 21.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4分)
22.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6分) 23.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
(至少答出两点。
8分)
24.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4分)
六.语言表达(19分)
25.将下面的几个短句变为一个长句,可以增减词语,但不得漏掉信息。
(4分)
(1)全媒体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2)全媒体能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
(3)全媒体以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作为传播手段。
(4)全媒体融合了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不同的媒介形态。
七.小作文(1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将诗歌扩展成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
1.运用2至3种描写方法。
树德中学高2010级第二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卷
第II 卷(共85分) 二.梳理探究与默写(13分)
6.成语的来源很多,“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逃之夭夭”出自《 》。
成语
出自《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
哀与?”。
从结构关系看,“得陇望蜀”是 关系。
7.淇则有岸,
(《卫风.氓》)
…………………………………………
8.《离骚》中表达屈原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
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诗句是:
,,,。
10.《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11.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诗歌鉴赏(16分)
12()、13()、14()
15.
(4分)
16.
(3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17()、18()、19()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
(2)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21.
(4分)
22.
(6分) 23.
(8分) 24.
(4分) 六.语言表达(19分)
25.答:
树德中学高2010级第二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A.zài/zài mí/mǐ jí/jí; B.jiān \qū \xiè;
C.yìn\zhuō/zhuó\sù
D.pián/biàn xuē yán)
2.D(A、究—咎;B、泄—泻;C、蹉—磋)
3. C.(A、“当务之急” 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与“眼下”重复。
B、“无所不用其极”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
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感情色彩不符;D、“隔岸观火”指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与语境不符)
4.B.(A.残缺宾语。
应为“凸显出……意识”;残缺主语,将“中国”移至“随着”之前。
C、句式杂糅。
“因为……造成的”;D、搭配不当。
“一批……群体”;“培育……空间”)
5.C(《十五从军征》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
二.梳理探究与积累
6. 《诗经》、失之交臂、递进关系
7. 隰则有泮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1.羁鸟恋旧林。
二.诗歌鉴赏
12.B(“美景”、“兴奋与喜悦”理解错误)
13.C(以哀衬哀)
14.C(此句意思应为“ 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 )
15.答案:⑴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2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2分)
16."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
"得雨肥"意味着丰足。
(1分)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
(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1分)四.文言文阅读
17.D(勉励)18.B(A、顺接、并列;B。
本来;C。
来、因为;D。
达到、同,和)
19.C(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有错)
20.(1)生前已经不能奋力争辩和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强谏”1分,“冀”1分,“改行’1分)
(2)贤良的人害怕谗言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
(“度”1分,“斫方”1分,“以为圆”1分)
五.现代文阅读
21.(1)开篇点题,总起全文。
(1分)突出江南小雪带来的生机与绿意;(1分)渲染温馨氛围,(1分)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1分)
22.江南雪景有着静谧、纯洁的特点,用来衬托作者宁静、安适、悠然的心境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特点2分,作用4分)
23.(1)点面结合。
先分点描写山上、田间、水塘、山村落雪的情景,突出落雪的宁静、纯净、单纯、悠然;再写江南落雪的大写意画面,突出江南雪景的苍茫、飘渺。
(2)动静结合。
写山涧有静卧的卵石,也有潺潺的流水;写田野有茫茫的白雪,也有探头探脑的新叶;写水塘,有枯立的荷叶,也有游弋的水鸟;写茫茫群山雄峰耸立,其间也不忘点缀鹿鸣、鸟啼。
动态的描写,使江南落雪之景,富有动感和生机。
(3)绘形绘色。
作者用大量表现形态的叠词、表现色彩的形容词,绘形绘色,具有形象感、色彩美。
用“潺潺”写流水,用“茫茫”写田野,用“袅袅”写炊烟,用“茫茫”写群山,用“幽幽”写山鹰;白的群山,绿的植被,红的梅花:共同组成美丽的画幅。
(任选两点作答,手法2分,简析2分)
24.江南的冬天也是“冷着的冬天”,但由于美丽、纯洁的落雪的点缀显得风情万种,使人心中充满暖意,(2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落雪冬天的赞美之情。
(2分)六
25. 全媒体是一种融合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
等不同媒介形态,(1分)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1分)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1分)的新的传播形态。
(每一要点1分,表达清楚无语病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