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必修一高中历史浙江专版 课时跟踪检测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 )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解析:选D 御玺专属于皇帝;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解析:选D 本题材料反映了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使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因此选D项。

3.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选D 根据“避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改为“正月”可知因犯讳改称谓,体现了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形象,故D项正确。

4.《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解析:选C “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说明荀子
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结合史实可知秦代采取设立御史大夫以监察百官的举措,故C项符合题意。

5.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解析:选C 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贵族政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D项错误。

6.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解析:选A 据材料“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可知秦朝官僚政治在规范的同时具有一定灵活性,故A项正确。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修筑长城,开凿“五尺道”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D “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贡献,秦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D项说法最佳。

8.“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解析:选D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说明秦始
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6分)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8分)
解析:第(1)问,结合“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和“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说明各自的主张和理由。

第(2)问,结合所学,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从郡县制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原因。

第(3)问,回答时要一分为二,要分别就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益处和弊端做一论证。

答案:(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理由: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理由: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

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乱,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

②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威胁中央皇权的统治,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郡县制的弊端:①不分封皇子功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

②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