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备战2016年高考语文 晨读晚练 第27周 花草有意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草有意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顺路北风中”。
菊花正是以一种不屈不挠、耐寒傲霜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昔时文人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所以咏菊之作浩如烟海。
在一派秋气肃杀,落木萧萧的景色中,惟菊花菲然独秀。
千百年来,人们追思凭吊东晋陶渊明高风亮节,持印归急,寄情菊花,被人们奉为农历九月的“花神”。
这正是“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晨读篇
日积月累
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
如汤沃雪
【释义】像用热水浇雪一样。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例句】今我若轻结琉球之案,则俄人有例可援,中国无词可措,以俄兵取高丽,如汤沃雪,而其势与关东日逼,非徒唇齿之患,实为心腹之忧。
如蚁附膻
【释义】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
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例句】这就像某个高官在位时,有些人以与其亲近而炫耀于众,高官落马之后巴不得无人知晓这层关系一样,这种趋炎附势的阴阳面孔,如蚁附膻般令人作呕。
如坐春风
【释义】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例句】与安藤雅信先生的交谈令人如坐春风。
他坐在茶家十职茶室的落地窗畔,语调平缓温和,神色沉稳淡然,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禅意。
煞费心机
【释义】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贬义)
【例句】而根据中国提供的线索,距离李华波出逃仅一个多月,新加坡警方就在2011年3月2日,在一家赌场内抓获李华波,他煞费心机转移到新加坡的545.42万新元资产也被冻结。
煞有介事
【释义】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例句】报道称他早在1996年就开始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监视,并煞有介事地说核弹头资料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李文和偷偷带到了中国。
古韵寻音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
何回避?
【译文】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
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
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
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
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赏析】此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
仁宗时“景祐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
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
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
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
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
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
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
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
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
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
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感悟经典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
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
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入关中,将尽厥职焉。
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
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
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
作此记,留之山中。
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译文】前朝太监范养民,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徙步到华山当道士。
几年之后,才得以在西峰的左边盖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复庵”。
华山下面的社会贤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华山周围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
可是范先生本来并非道士之流的人。
(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书涉猎得也很多。
在宫中担任太子的伴读。
当李自成扶持太子和另外两个王子离开北京,范先生料到他一定要向西逃,于是抛弃自己的家跑到关中,打算尽自己的职责。
但是太子下落不明,范先生就当了道士。
华山悬崖顶上,有松树可以遮荫,有田地可以种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向官府纳税,不列入寺庙的
财产登记簿上。
华山下面的居民有人资助他材料,因此建造了这个住所来居住。
(这所住宅)有房三间,面朝东,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我曾经在复庵住过一夜。
开门远望,(只见)黄河的东边,苍青的雷首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饿死的地方,(那些山峦)好象拱手站在那儿,(伯夷、叔齐的事)本来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郊的行为。
从这儿向东,是汾河的一个曲折处,绵山在云烟中若隐若现,好象看见当年介子推追随晋公子出逃,公子归国之后,介子推却隐居在这里。
这又是范先生有此心而不得实现的。
从这儿再向东,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间,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的地方,离那儿非常遥远,尽力远望也望不见了,(只有)彼此垂泪!我写了这篇记,留在山中。
以后登此山的先生们,不要忘记范先生的志向啊!
文苑漫步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
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
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
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
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
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
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
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的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
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
“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借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
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
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的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
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
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
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
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作文立意
都说少男少女善于钟情,殊不知花草树木也同样善于钟情呢!蒲公英的黄花,合欢树的绿叶,都是日出而开,日落而合的。
待宵草、烟草花、夜来香、昙花则对夜色十分倾心,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便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的花草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它们或热情似火,或幽怨深广,或娇羞可人,或粗犷如山,或幽雅芳香,或暗香浮动,或雅致绝俗,或高傲如霜,或平淡如水,或隐身世外,或甘居闹市,或坚贞不屈,或随遇而安。
花草之美,在于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术组合。
花草之情,在于人的审美之情。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拟人化了的花草皆有情,常常被认作是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象征。
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直、高洁、孤傲不羁的象征;编篱种菊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象征着简朴淡泊的生活之道;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之士;清雅淡逸的兰花具有君子风范,尤为文人韵士所吟诵;雅致绝俗的昙花宁静致远,在寂寞中独放,用生命诠释了流星的意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化为桃林,英雄与美人意向的叠加,让人叹为观止;水仙以柔弱之躯勇斗恶霸,倒下之时幻化为花朵,又何尝不是盘古精神的演绎;忧郁馥郁的丁香花成了爱情之花,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其坚贞不屈之精神令人扼腕叹息;纤尘不染的栀子花是“平民之花”、“花园之花”;牡丹贵而不娇,富而不媚正应了圣人的话“富贵不淫”;紫薇淡然幽香,不正体现了两袖清风的的绝好品格吗?
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都和花草有关,当花草有了人的感情后,它们就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它们的品格在俗世中或放弃或坚守,一如人类的品格。
它们有时是爱神的化身,放在心灵中最柔软的角落,永远挥之不去;有时闪着母性的光芒,永远是游子心灵栖息的港湾;有时散发着友谊的芬芳,点亮朋友心中的烛光,把那份真善美无私奉献,留给世界的光明和温馨。
无论是个人、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我们都应该守住那些芬芳的花朵,美好的品格,拥戴那些美好的事物,景仰那些拥有真善美的心灵,以能动的心态和开阔的胸襟坚守真善美,屏弃假丑恶,有尊严地活着,还心灵一方净土……
晚练篇
1.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异曲同工自以为是 B.不只异曲同工自行其是
C.不止殊途同归自行其是 D.不只殊途同归自以为是
【答案】D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当我们传播有关马航失联飞机和乘客的各种信息以及乘客亲属情绪失控的照片时,请留心信息的可靠性,留心是否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侵犯了他人隐私。
B.本届文化旅游美食节会本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为原则,尽可能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办会,尽可能简化节会每项活动的程序和环节。
C.这三个区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但消耗了全国煤炭的43%,生产了全国55%的钢铁、40%的水泥,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30%。
D.由于地域环境、生理障碍、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缘故,残疾人群体普遍呈现就业率低的现状,即使有工作,收入也普遍不高。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A项,不合逻辑。
两面对一面,可在“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前加“是否”。
B项,结构混乱。
“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为原则”与“本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的原则”句式杂糅。
D项,成分赘余。
可删去“的缘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把下面五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5分)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像;______,牵动我亲
临其境的目光;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答案】②④③①⑤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前后照应。
童话对应想象,小说对应目光,散文对应感观,戏剧对应对白,诗歌对应意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
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80字左右。
(6分)
【答案】示例: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草地、树木闪着翠绿。
孩子甜甜的笑靥像一朵安静绽放的花朵,他快乐地托起温顺的小兔子,轻闭双眼,用鼻尖触碰它那毛茸茸的嘴巴。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阅读茨威格有关文学创作的四段论述,概括其文学观。
不超过20字。
(5分)
(1)我最初发表的一些中篇小说带有洒过香水的纸张气味。
那些作品是在全然不了解现实的情况下写的。
(2)多看、多学,然后才开始真正的创作!不要带着仓促写成的作品来见这个世界,而要首先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3)现实中最戏剧性的瞬间要远远超过和高于任何艺术形式中的现实。
(4)永远喜欢恶作剧的现实,总是能找到最令人开心解颐的点子,因为它比任何想象力丰富的作家更大胆。
【答案】文学源于现实,现实高于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异中求同,抓住每段话中共性的话题,即“现实”和“创作(文学)”,然后理顺清二者的关系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宫赋》)
(3),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4)小楼昨夜又东风,。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答案】(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