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案——《圣雄甘地》(人教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选修四第11课圣雄甘地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1.背景
(1)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奠定“非暴力”思想基础。
(2)英国求学:掌握丰富法律知识;受基督教影响,不要与恶人作对的宗教观形成。
(3)南非工作:第一次受到种族歧视的滋味,投身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2.形成
(1)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消极抵抗)
(2)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
(1)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
(3)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
(4)由于英国颁布损害印度人民主权的法案,甘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超出非暴力界限被甘地终止。
(5)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6)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
2.运动内容: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
(1)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
(2)律师抵制英人法庭。
(3)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
(4)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
3.运动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5.过程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
②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③结果: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
1922年,发生乔里乔拉村暴力事
件后,甘地宣布终止运动。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 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营法”。
②运动:1930年的“食盐进军”,标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③结果: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3)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二战期间关于战后自治的商讨。
②概况(特点): 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③结果: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6.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1)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终印度取得了自治。
(2)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三、甘地人生结局
1.晚年主张印度统一。
2.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3.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四、评价甘地
1.功绩:
(1)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3)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1)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2)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3)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
【精讲例题】
[例1] 甘地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学说。
下列对“坚持真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弱者的武器②是强者的武器③强调可以使用暴力手段④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例2] 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两次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推向高潮,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 )。
A.“手摇纺车”运动 B.阿姆利则惨案 C.食盐进军 D.“文明不服从”运动
[例3] 对1920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例4] 甘地成长在一个信奉什么宗教的家庭( )。
A.印度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例5]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绝食的甘地图二 1946年8月,为了平息教派冲突,75岁的甘地拄
着拐杖前去安抚各派教徒
材料二“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
——爱因斯坦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甘地向英国殖民者抗争的方式是什么?体现了他奉行的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一说明甘地是在调节哪两个教派的矛盾冲突?其宗教主张如何?
(3)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句话的理解。
【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
1.甘地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滋味,并萌发从事政治活动的念头是在( )。
A.加尔各答 B.伦敦 C.阿姆利则 D.南非
2.甘地时期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
A.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得反英斗争的胜利
3.下列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 B.方式完全符合印度的国情
C.手段限制了群众革命 D.促进了民族运动的高涨
二、非选择题
4. 阅读下列材料:
甘地认为“神就是真理和爱”“真理就是神的定义”。
他认为爱必须符合真理,要求人们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人类、爱生物。
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制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他认为印度应先得到自治领地位,进而脱离英国独立。
他认为印度不要“布尔什维克主义”。
他崇尚印度文明,包括耕种的犁、手纺车和印度教文明,提出“回到手纺车时代去”的口号……
——《世界现代史资料》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甘地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三方面的特征。
(2)分析评价甘地主义。
参考答案:
【精讲例题】
【例1】答案:B
解析: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甘地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关内容。
①③是“消极抵抗”的内容。
②④是“坚持真理”的内容。
【例2】答案:C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最著名的是“手摇纺车”运动,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才提出不和英国政府合作,使不合作范围扩大。
“文明不服从”运动超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界限,但还没有到达高潮。
只有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了高潮。
【例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念的准确理解。
非暴力的含义是指和平和法的方式或手段,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想争取印度自治,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4】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甘地出生于一个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家庭,印度教影响着他的一生。
故A项为正确答案。
【例5】解析:(1)(2)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较易得出答案,不过(1)问中的“方式”和“原则”的关系要明确,即原则决定方式。
(3)问主要从甘地的个人品质方面进行阐释。
答案:(1)绝食。
非暴力。
(2)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主张两教派团结合作。
(3)甘地品德高尚,宽以待人,意志坚韧,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
点评:图片式材料分析题,在解答时一定要把图片的关键信息把握准,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答案的组织。
【随堂巩固】
1. D
2. C
3. B
4.答案:(1)哲学思想:泛爱论与人道主义相结合。
政治思想:用“不合作”来争取印度的独立,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斗争。
经济思想: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
(2)评价:甘地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团结不同种族、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抹杀了阶级斗争。
他的政治思想动员了印度各阶层的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又用“非暴力”限制、防范群众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立场。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在于抵制英货,主张弘扬民族文化,但并未将英国的侵略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分辨清楚。
第11课圣雄甘地
一、选择题
1.18岁时的甘地,曾去哪里学习法律(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在南非,甘地亲自创建了一个非暴力训练基地,其名称是( )。
A.圣雄新村 B.凤凰新村 C.消极抵抗营 D.坚持真理村
3.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谁的殖民地(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4.甘地被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是在( )。
A.1919年 B.1920年 C.1922年 D.1924年
5.二战期间,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的英国首相是( )。
A.张伯伦 B.丘吉尔 C.布莱尔 D.艾德礼
6.甘地是在哪里做晚祷时被刺杀身亡的( )。
A.加尔各答 B.阿姆利则 C.德里 D.曹里曹拉村
7.“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了甘地主义经济思想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 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
C.拒绝参加政府招待会和官方宴会 D.不上英国人办的学校
8.甘地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业纺织的本质意义是()
A.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B.以手工业生产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D.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9.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世纪20年代,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是()
A.打倒英帝国主义 B.争取印度独立
C.争取印度自治 D.发动武装起义
11. 印度圣雄甘地的思想被称为“甘地主义”,其主要局限是()
A.非暴力抵抗英国殖民 B.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C.实现印度的自治独立 D.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12. 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④“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一战”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②基本符合印度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③表现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④采用非暴力手段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被终止的直接起因是()
A.被英国殖民当局镇压 B.运动超出了非暴力的范畴
C.群众无运动热情 D.甘地与英国妥协
15.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
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期间
C.英法七年战争期间 D.印度获得独立未稳期间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80年代,印度国大党主席班纳吉在成立大会上说:“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我们都要为此对英国表示感谢!”而在一战后,国大党的另一领袖甘地却说:“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机器’……‘铁路’……已把印度弄得疲惫不堪,所以我们若不及时觉悟起来,我们必然至于灭亡之一途。
”(1)根据材料分析:他们两人的看法有何不同?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你又如何看待这种差异?谈谈你的认识。
一、选择题
1.C
2. B
3.C
4.D
5.B
6.C 7.B 8.B 9.B 10.C 11.B 12.D 13.C 14.
B 15. A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不同点:①对英国殖民者的态度不同。
班纳吉感谢英国殖民统治,甘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②对物质文明的态度不同。
班纳吉认为对印度有益,甘地认为给印度带来了灾难。
原因:班纳吉是在19世纪80年代发表看法的,当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刚产生不久,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对英国殖民统治采取恭顺态度。
甘地是在“一战”后发表其看法的.当时随着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和控制,实行高压政策,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同时,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人民民族意识高涨,为争取民族“自治”,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看法:①这种差异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民族资产阶级逐步成熟,国大党逐渐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
②英国对印度野蛮的殖民掠夺,给印度民族工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主要的。
但在客观上,它又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实现了印度政治上的统一,为印度创立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了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促使印度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