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情的环节中应从哪些要素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学情的环节中应从哪些要素入手
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
要想做好课堂教学分析,必须考虑到:
1、学生年龄特点
在教学分析活动中要注重在年龄阶段的学生是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
而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思维状况,更好地在教学中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更好地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更好地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探
究,使学生探索的兴趣得到张扬,探索的思维得到启迪。
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开放、宽容的教学氛围。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因此,我们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从而构建真正的幸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