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检阅》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敬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4、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5、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棵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检阅”,导入课文
师:检阅一般是在国庆节或重大节日里国家领导人对军队进行的阅兵仪式,有的国家还会派出部分民众队伍参加,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有展示国家装备和威严的目的。

师:参加的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波兰人的国庆节,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检阅场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

2、认识生字,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均匀。

“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生回答上述问题,并请同学说出读音不清楚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一起读课题。

1、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词:
鸦雀无声情不自禁检阅羡慕隆重盛大
2、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答略)
3、说得真好,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他的儿童队员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掌声,大家是怎样称赞他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师板书)
二、走进博莱克
1、为什么他们能赢得观众如此的称赞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读10—16自然段。

生汇报(略)
2、师:博莱克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走得多好啊!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在检阅时那种全神贯注的样子,主要是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师:博莱克走得这么好,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自豪、自信……)
3、谁能把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面对博莱克这么出色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甲:想说:“博莱克,你真棒,如果每个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样,我想我们的国家一定很好。


生乙:我想对博莱克说:“你能坚持下来,刻苦锻炼,真好!”
生丙:我想对博莱克说:“你是一个很勇敢、自信、有团队精神的小男孩。

你拄拐了,还能与队伍保持一致,为儿童队争得了掌声。

你真了不起。

5、我们都这么佩服博莱克,那么观众对他怎么说呢?往下读。

6、博莱克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真棒呢?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晨曦微露、烈日当空、夜幕降临时,博莱克是怎么做的?用上神态和动作描写。

想一想怎么说?
7、师:正是因为它坚持不懈,勤奋苦练,才有了今天的表现。

国庆节到了。

(生接读)---------步兵过去了,(生接读)------------
在队伍的第一排,(生接读)________
8、博莱克的行为让我们感动,也让成千上万的观众感动,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称赞他__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
(1)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用双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事情非常难办呢?用波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生汇报:儿童队员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非常难办?我从“劝他……………。

2、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是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什么?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3、多么为难的一件事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有什么好主意?
生:读7段,从这段知道队长没有歧视他,而是尊重他,给他信心。

师:队长的主意真好,谁再来读读队长的话。

4、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么?从哪里体会到?还有谁想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高兴,你高兴什么(问题解决了)
5、谁来把队长、队员的话分角色读读。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

但是大家最后的想法
得到了统一,所以(生读:)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6、小结:同学们,关爱、尊重,犹如温暖的阳光,唤来生命的春天。

正因为儿童队员们懂得关爱与尊重,不歧视任何人,难怪观众们会这样赞扬他们: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延伸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博莱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队员们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观众说:
五、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1、出示残疾人图片:
师:这是大家熟悉的邰丽华,两岁因高烧失去听觉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也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

2004年9月,他领着20位聋哑演员,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以《千手观音》舞震惊全世界,在他们辉煌的背后,这些聋哑演员们不会忘记,教练、手语老师是如何手把手地教,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孤寂无声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她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我想对教练说,感谢你们这么帮助这些姑娘。

我想对聋哑老师说,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她们也不可能登上舞台。

我想对姑娘们说,你们真了不起,在大家的帮助下,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

3、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关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残而不废,身残志坚!课文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成功刻画了儿童队员们的美丽的心灵和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形象。

同时还抓住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谁能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种写法。

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检阅,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怀揣一颗美好的心灵,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六、小练笔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地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检阅前后的一切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于是,他拿起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怎么写的,请你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儿童队员
坚强爱护
自信尊重
教学反思
我首先认真分析了教材。

走出教材,面对学生,我发现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还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检阅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事,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

其次,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很多学生大概意思都读不懂,更不用说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文内涵了。

第三,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直白的叙述,都是隐含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读懂。

考虑到这些,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一些效果:
1、谈话揭题,一举两得。

本课开始,我就问学生什么叫检阅,孩子们基本没人知道,于是我就问他们你们看过我国对部队的检阅吗?于是课堂里就热闹了起来,纷纷的说了起来,这就是检阅,他们不但了解而且也知道了检阅是很隆重的,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


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

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2、推敲字词,揣摩人物心理。

上课时,我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过找词句、划词句、交流等方式来体会:“谁都不愿意开口”(怕伤害博莱克),“终于有人开口了”(但也没有解决问题),“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在(这个鸦雀无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但其实心里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再加上下面连续六个问号的句子,这静止的画面更是孩子们思想斗争的矛盾的焦点,思想的高潮。

)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渐渐清晰。

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本课的难点,最后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这群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经过这么艰难的抉择,这群孩子值得称赞。

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过度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读。

第一次两遍朗读,目的在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聚焦博莱克的画面,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站起来读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莱克。

检阅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过朗读来体会。

读一读,划划词句,读一读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