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数对表示的物体的对应位置。

结合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内容上作出如下设计:第一层次,引起需求,呈现真实的座位分布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描述出班长的位置,由于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引出心理需求“寻找同一标准”;第二层次,约定规则,即新授部分,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易懂,我采取先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掌握“行、列”的含义及“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再在逐步引导中攻克重难点,例如,①将座位场景图逐步抽象感受一一对应,②通过“从前向后数”还是“从后向前数”明确观察者的位置;第三层次,学会方法,直接给出数对的表示方式,并作出数学规定;第四层次,五项挑战,在练习中逐步掌握:①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具体情境中的位置,②根据数对找出相应位置的物体,③区分(x,y)和(y,x),④感受(2,y)(x,4)(x,x)这三种数对类型的特征,④综合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之后,通过磨课、评课,指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难点把握比较准,教学内容设计比较扎实,挑战练习层层深入,亮点之处在于从真实座位图到场景图再到平面图的逐步抽象。

同时,本节课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学设计不够放得开,特别是在新授环节的处理上,第一,这里的自学并不是翻转,学生还是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掌握新知,所以并未起到自学效果;第二,这里以自学的方式处理等同于直接授受,学生缺少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以至于整节课有点重心颠倒,重心靠
后,重于知识的运用,疏于新知的探索上,也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最深的感悟在于对于新教师,往往会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掌控性预设很多,预设多于生成,甚至不自觉预设压制生成,所以要正确把握预设和生成的界限,该放的地方则放,该是属于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决不能剥夺,生成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但预设不能概括生成,有效结合才能充分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