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的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略的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技术师范学院09工商市场周萍 200920024003 摘要: 本文通过师生博弈, 以点代面, 简要分析学生作弊背后的原因, 提出一些解决
及改进的对策。
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考试作弊规为学生品质问题, 也不能说监管严厉就能
避免作弊现象,但提高学生素质,加大监考严度也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师生博弈学生之间博弈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但是, 我觉得不能把作弊的责任一味简单地推给学生, 也不能简单地把作弊归结为学
生的品质问题。
本文通过简单的师生间的博弈分析, 以点代面, 简要分析学生作弊背后的原因, 提出一些解决及改进的对策。
首先,学生作弊的主要动机有三个:考试一次性合格、寻求刺激、得到更好的名次。
而这三个动机也就是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从这三方面运用博弈对学生作弊进行分析。
一、师生博弈
(一)、为及格的博弈
博弈双方为学生与监考老师。
学生的决策目标是通过考试作弊时机的选择, 来实现其考试净收益的最大化; 监考教师的决策目标是通过监考偷懒时机的选择, 来实现其监考净收益的最大化。
学生有作弊和不作弊两种策略选择, 通过作弊增加学习收益和降低学习成
本的双重效用, 大大提高了考试的净收益。
教师监考有严和不严两种策略选择, 一般把监考严厉看作教师的净成本, 监考不严厉则是净收益。
监考老师
学作弊
生不作弊
如果学生作弊时监考老师监考很严厉, 则作弊学生会被抓住。
设学生被抓后,考试成绩为0,并要受到留校查看等处分, 因此其效用为- P; 如果学生作弊时监考老师监考不严厉, 则学生作弊成功,为其成绩增添了分数,可以成功及格,因此设有V的正效用。
但是老师因为监考不严而被学校处罚, 因此其效用为- D。
当学生不作弊, 他无得也无失, 监考老师获得的报酬是通过劳动获得的, 因此
双方的效用都为0; 当学生不作弊, 此时监考老师不严厉的话, 因为学校查不到,
所以他因为轻松又有报酬而获得了S 的正效用。
其中P 、V 、D 、S 均大于零。
⑴
(二)、好奇的博弈 在作弊的学生中,不乏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为及格博弈,而是为了刺激, 挑战心底的极限。
这样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帮助其旁边的学生作弊。
为的是获取 成功之后的兴奋和痛快。
假设这类学生只是为了刺激,所以忽略他被老师抓到的可能。
监考老师
严 不严
学 成功
生 未成功
如果学生作弊成功时监考老师监考很严厉, 则作弊学生的心里将得到最大得满足和开心,其效用是P 。
而在老师不严的情况下,学生作弊成功,那么他的心里得到的满足是一般的,其效用是Q ;但是当学生作弊未成功时,因为老师未抓到他们,所以,效用都是零。
其中P 、Q 均大于零。
二、学生间的博弈
1、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分析。
考试成绩是衡量大学生优劣的关键指标。
考试收益泛指考试成绩带来的效用, 考试成绩不仅能带来评奖评优、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实质性效用, 还带来声誉名望等方面的心理效用。
考试成本可分为刻苦成本( 认真听课、记笔记、课后练习与阅读和考益为考试收益与成本的差额。
正常获得的考试净收前强化复习等) 和机会成本( 因学习而放弃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等)。
考试净收益可称为考试正常收益。
作弊可以从收益与成本两个方面改变考试净收益, 获得超额收益。
通过作弊弥补遗忘点, 获得额外收益, 通过作弊减少考试成本, 增进考试净收益。
考试作弊的超额收益即考试作弊获得净收益的增加与实施作弊的成本之差。
2、学生个体作弊博弈分析。
给出如下一般博弈支付矩阵ai 、bi 、ci 、di 表示学生的考试净收益, 当i=1 或2 时, 分别表示学生甲或乙在不同情形下的净收益。
表1: 学生间博弈的支付矩阵
显然, 当ai >bi 和ci>di (i=1.2 )时, 博弈结果以( c1, c2) 为均衡点。
即当作弊带来超额收益时, 学生甲乙均选择作弊。
在未引入约束机制之前, 作弊带
来的超额收益是明显的。
现行竞争性考试体制下,无论对方如何决策, 学生选择作弊总能提高净收益。
因此, 这个博弈的均衡就是双方都作弊。
然而, 这与考试组织者———学校期望的均衡点( b1, b2 )完全相背。
学校期望的均衡点形成的条件是ai <bi 和ci<di (i=1.2 ), 即学生考试作弊的超额收益小于等于零, 这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支付矩阵而得到。
于是就产生了如道德劝诫、教师监考、校纪处罚等手段, 引入作弊风险成本, 提高作弊实施成本, 抵消考试作弊的超额
收益。
⑵
从上述的博弈中,可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作弊跟监考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据此我提出我的几点意见和参考专家的意见:
1、学生之所以要作弊,是对该学科的不自信;而造成这种不自信的原因从外部方面来说有两方面:(1)、学期中心课程密集,每门都学得一知半解;(2)、考试时间不合理,有些连续考一个星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自己的弱课。
所以在跟学生排课的时候应充分注意课程的多少是否合理;考试安排是否可以不连续,而相对分散。
2.从学生和学校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得知学生舞弊成风的现象与学校相关制度的不科学,以及监考老师的不作为有密切关系,为此:(1)学校要改革相关的考试制度和奖惩制度:比如加强巡视的力度和强度,使监考老师有第三方的约束,同时加大对不尽职监考老师的惩罚力度,不能流于表面,当然也要加大对于尽职监考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老师监考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应改变相应的制度降低学生舞弊的收益,比如成绩不合格者也可以评选奖学金,也可以参加社团主席团的竞选等。
(2)学校应努力改变当前的一名老师“一竿子插到底”的制度,即老师将本班的学习、辅导、监考、阅卷于一体。
这种制度本身就与舞弊相容的因素存在,即老师会为了提供本班的及格率,对本班学生的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老师竞争制度,使竞争老师相互监考对方班级,这样监考老师的不作为概率将大大降低。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作用可谓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人格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老师只有正其身,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仿其行,自觉地诚信考试。
此外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老师方法得当,自然会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思考,研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样考试舞弊就会根绝。
而且高尚的师德也会促使老师在监考的过程中尽职尽责。
3.从学生与学生群体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学生之间的诚信行为可以相互传染、影响,为此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地预防和控制舞弊。
考试
舞弊行为是与个体的自我特性想关联的,是自我缺陷在考试状态下的反映。
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我,把自我的实现建立在合理、道德的基础上,引导自己形成健康、客观的自我概念,建立科学、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形成准确、清晰的自我意识,对成败、得失进行科学的归因,实现对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准确的定位,不断对现实的我的批判,在修正中塑造完美的自我。
我想只要每一个学生能自觉地修养自己,养成上述的特质,那么舞弊行为就可以根除。
⑶
参考文献:
【1】廖彬彬《从师生博弈析考试作弊原因及制度改革》
【2】陈钧浩《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经济博弈分析》
【3】贺文龙孙多思《大学生作弊的三个博弈模型分析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