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7:4.2.1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课标细化】
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课前练习】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工业化城市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_______________,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全国最大的__________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1990年之后是第二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3.20世纪90年代,恰逢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机遇,推进_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课本P72页活动)
1.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条件进行类比分析,完成下表:
3.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4.自古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的居民有下南洋谋生的习惯,这些华侨、港澳台同胞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探究点二
1.读课本P72图4.20分析1990年前后不同阶段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有何不同,为什么?简要比较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2.读课本P74图4.23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规律及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探究点三
根据课本P75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探究点四
根据课本P75图4.25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点五
结合课本图4.20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请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注意提示】
1.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它具有一下四个特征:①高密度的聚落;
②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③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④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

2.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思维导学】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3.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课前练习】
一、1.相互促进
二、1.比较薄弱广州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区位侨乡
三、1.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政策侨乡劳动力
3.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
3.对外开放政策。

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点二
1.第一阶段1979-1990年,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缓慢;第二阶段1990年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快速。

原因是外商投资规模小,外资额增长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

第一阶段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第二阶段优势: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2.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规律:地势低平,沿江、沿海,交通便利。

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探究点三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2.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3.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4.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探究点四
【解析】:从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答案】:变化趋势是珠三角所占的比重在下降,长三角的比重在上升。

这种变化说明珠三角的发展受到了长三角的严峻挑战,原因是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等处于劣势,后劲明显不足,而珠三角受南岭阻隔,国内的腹地较小,使外资企业迁往长三角及国内其它地区。

探究点五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进行优化和发展,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加快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流通和服务设施;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使用,加强优势互补;⑥提高劳动力素质。

【思维导学】
1.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劳动力优势和侨乡优势;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2.(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业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
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