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考点二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考点二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人教版必修3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 概念理解
输入—⎩
⎪⎨
⎪⎧
源头: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散失—⎩⎪⎨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 过程图解
[判一判]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 ) 提示 还包括传递和转化过程。

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 ) 提示 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化学能。

3. 散失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 × )
提示 生产者只能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热能。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
提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惑] 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判一判]
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
2.能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
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三、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

(2)循环范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

2.碳循环
(1)循环形式
①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CO2。

②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2)图解
[解惑]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非其组成的化合物;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1.观察下面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能量的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6)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8)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2.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

(3)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3. 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易错警示 能量流动中的2个“比较” (1)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较
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利用的那部分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 .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 .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 kg ,生产者至少增加100 kg
C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仅仅是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总能量的一部分;次级消费者增加1 kg ,生产者至少增加25 kg ;从能量关系上看,②>③+④。

2. 如图为一食物网。

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 ,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 ,则至少
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中的“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生产者(甲)获得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20%+ax÷20%÷20%=y,即y=20ax+5x。

技法提炼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相关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
(1)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2)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

2.在食物网中分析:
如在A→B→C→D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10%)3。

3.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