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A.恭顺煞风景震耳欲聋名副其实
B.高梁湿漉漉草长莺飞挑拔离间
C.瞭望摄像头招遥撞骗相辅相成
D.撺掇霓红灯人情事故川流不息
3、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顼是()
A.刘备一一三顾茅庐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林冲——倒拔垂杨柳
D.刘姥姥一一进大观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大上午我市中小学举行了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近十万名师生参加了演练。

B.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而月可以改善市容市貌,净化城市环境。

C.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一些方言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观众心中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记忆和情怀。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小说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B.古人在称呼别人时不直说其名姓,常用官职名、出生地名等来称呼人。

唐代大诗人杜甫,因做过左拾遗,人称“杜拾遗”;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C.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体态语言为主要手段,以有声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论语》、《易经》、《春秋》。

6、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家眷晦暗怒不可遏挑拔离间
B.绚丽彷徨自园其说接踵而至
C.惟幕萦绕纷至沓来霓裳羽衣
D.瞭望蒹葭不修边幅目眩神迷
7、下面情景中,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学校周边有一些无证的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学生小天放学后经常去吃。

今天他热情地邀请小波和自己一起去,并且说“就吃这一次,没关系的”,小波不是太愿意,你觉得小波应该如何去应对小天:
A.“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我们就不要买了。


B.“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我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C.“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班生任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记不住吗?”D.“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


8、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葛老师的青春期教育讲座,使同学们提高了青春期自我保护的意识。

B.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C.能不能合理安排自习时间,是提高自习课效率的根本保证。

D.“为爱助力公益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

9、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4)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
(5)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生百年,困厄总是不期而至。

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悲情兮兮、做挺胸匍状往
前走的人也不少。

但说到用俏皮的方式来应对,变废为宝,就不多了。

我们从来不缺乏直面不幸的决心、勇气、气概,缺的是勇敢跟不幸说拜拜的神来之笔,是从灾难中找到财富与希望的奇思妙想,是凄然之后xiāo洒放手拈花一笑的美妙艺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xiāo(_____)洒②拈.花(______)③哭天抢.地(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义愤填膺”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所用的修辞有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四个“演讲”语段,完成各题。

(甲)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乙)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

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简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在恰当也没有的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
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丙)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节选)
王选
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

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

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我是属于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

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叫“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满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

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如日中天的太阳。

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

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

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丁)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节选)
顾拜旦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
林匹克运动复兴二十周年。

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责地挺了过来。

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同学们,学习了第四单元“活动·探究”课,班级拟开展一次“书香,伴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

请结合四篇演讲稿的选文,运用你学习到的“演讲知识”,参与下面的活动,为写好演讲稿,做做准备吧。

1.活动一:让开头“抓听众”
写好演讲稿的开头,能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四篇演讲稿选段,开头各尽其妙,哪些“抓听众”的方法值得你借鉴?请简要概括。

2.活动二:让演讲有“现场感”
为调动听众情绪,提高演讲效果,设置“现场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请就甲选文,谈谈这方面的艺术。

3.活动三:让“金句”更闪亮
拟写演讲稿,选用恰当的修辞,锤炼闪亮的“金句”,能够增强演讲语言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丙选文划线句子,谈谈其“金句”的修辞魅力。

4.活动四:让观点和思路有“辨识度”
写演讲稿,除了要观点明确,还要注意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提高观点和思路的“辨识度”。

简析乙选文观点、思路的特点,依次完成下列表格横线处的填写。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悲悯的心
孙君飞
①一位作家称:称职的作家应该具备两只翅膀——幽默和悲悯。

其实,做人也需要这样,幽默是乐观的智慧,悲悯是至爱的善良。

②在交往中,我很看重心有悲悯的人。

悲悯绝不是“厚黑学”鄙视的“心慈手软”,而是孕育各种美德之花的肥
沃土壤,是对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最后的拯救。

悲悯可以表现出一种“以柔克刚”的拒绝的姿态,比如你对贫穷的人、弱势的人、被伤害和侮辱的人、被不公所排挤和打击的人表示悲悯,等于你在拒绝贫穷、弱势、伤害和侮辱、不公的待遇,这表现出你的良知和对希望的坚韧的祈盼。

③内心丧失悲悯的人,也许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强,但这种坚强有可能就是一种执迷不悟,一种失重的无望的跌落。

这种人,他可以永远对人间的贫穷无动于衷,弱势也只是衬托出他自己的强大,即便他不会接连不断地伤害和侮辱他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持久地伤害和侮辱其它生命,比如动物在他眼里永远是美食和交易的工具,花草永远可以被践踏、被粗暴地干涉(让南方的树木“背井离乡”,孤零零地移居到北方,成为荒谬而孤苦的炫耀赏玩对象),他虽然不会制造不公,但一定会在各种不公中麻木不仁、随波逐流,甚至载歌载舞,在暗中坚持不懈地为自己捞取好处,攫取利益,——很容易的,心里面没有悲悯的人,不知不觉中成为人间不公的“帮凶”,将更多人和生命拖入不堪的境地。

④悲悯携带着其它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良知、希望、救助、和谐与公平,它比智慧更有力量,它比意志更可靠。

一个悲悯的人天然地让人亲近。

悲悯让灵魂变得更温煦、润泽和圣洁。

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悲悯者从始至终都是得道者和多助者,他虽不多言,但众人为他说话,他虽曾被误解,但行动就是正确的解答,因为多美德而多帮助,或者他一直在帮助他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悲悯是一个整体的联接、一个宽大的出口、一个不分彼此的提升。

“那种智力发达却无法与人合作协调的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是最为可怜的人,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智力发达却不能跟人合作协调,这其实是大愚蠢,愚蠢的原因在于这种人缺少美德,更不懂悲悯,不修德者、不悲悯者永远是自私自误的可怜人,认为自己很强大、很完美、很坚强,从而远离了人群和人心。

⑥悲悯的人从来不会看重金钱、地位和名誉,他不会作茧自缚,他还热忱地帮助别人脱掉枷锁、远离不幸,他喜欢朝人群里走,向其它生命致敬,而当他安静一人时,心里也有他人和其它生命,他不剥夺而习惯给予,他不伤害而习惯抚慰,他不侮辱而习惯敬畏,他只想着帮助别人,却在最后得到了最多的帮助,原来他的手就是众人的手,他的路就是众人的路。

⑦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大功臣西乡隆盛,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上野为其树立一尊铜像,据说惟妙惟肖,雕刻出了这位大人物的精气神。

但一位前来瞻仰西乡隆盛,却没有见过他本人的西方雕塑家则认为,这尊铜像与西乡隆盛本人并不像。

闻者大为吃惊,他解释说:“数万青年为他献出了生命,这样的人眼角、嘴角理应露出慈祥。

而这尊像却没有一点慈祥之意,只有坚强的一面,简直像一个恶棍,没有什么人会为这种人奉献生命的。

”据后来一些见过西乡隆盛本人的老一辈人讲,这尊铜像确实不像!
⑧没有悲悯,只有坚强,这样的人在西方雕塑家眼里无异于恶棍,换言之,对众人的悲悯远比自己一个人的坚强重要得多,何为得道,何为失道,缘何多助,缘何寡助,问一问有无悲悯便可立判明了。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由称职作家应具备幽默和悲悯,引出论点:做人需要具有悲悯的情怀。

B.文章第③段从反面列举了内心丧失悲悯的人的种种情形,论证这种人的坚强有可能就是一种执迷不悟,一种失重的无望的跌落。

C.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D.第⑦段用西方雕塑家评论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大功臣西乡隆盛的铜像的事例,证明坚强的人就是具有悲悯之心的人。

2.如果要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加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鳍豚濒危,人们流着眼泪继续做某些让白鳍豚灭绝的事情,包括继续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等。

B.杜甫由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声。

C.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足见诗人的悲悯情怀,至今人们怀念他、歌颂他。

D.当简·爱重新回到双目失明已经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身边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是悲悯。

3.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悲悯”的理解和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任①公子为大钩巨缁②,五十犗③以为饵,蹲乎会稽,(2)投竿东海,旦旦④而钓,期年⑤不得鱼。

已而⑥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扬而奋鬐⑦,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⑧鬼神,惮赫⑨千里。

任公子得若⑩鱼,离而腊之⑪,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⑫若鱼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⑬,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⑭,趣灌渎⑮,守鲵鲋⑯,其于得大鱼难矣。

(注)①任:诸侯国名。

下文的“会稽”“苍梧”是山名,“制河”是河名。

②缁(zī):黑色丝绳。

③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

④旦旦:天天。

⑤期年:一整年。

⑥已而:不久,后来。

⑦鬐(qí):鱼鳍。

⑧侔(móu):相同、等同。

⑨惮赫:威震。

⑩这。

⑪离而腊(xī)之:把它切成小块做成腊肉。

离,分、切开。

腊,做成腊肉。

⑫厌:同“魇”,吃饱。

下文的“趣”同“趋”,疾走。

⑬辁(quán)才讽说之徒:才学浅薄、喜好评议的人。

⑭揭竿累:举着钓竿钓线。

揭,提、举。

累,这里指钓线。

⑮灌渎:山沟小渠。

⑯鲵鲋(nífù):鲇鱼、鲫鱼,泛指小鱼。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
(3)任公子为.大钩巨缁(______)
(4)皆.惊而相告(______)
2.下列每组加点字含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渔人甚异之.
B.已而大鱼食.之/食.不饱
C.自制河以东./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怒.而飞/怒.吼吧,黄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5.比较甲乙两文的写法。

14、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林尽.水源尽:(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
(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为外人道也B.率妻子
C.乃不知有汉,无论
..,鸡犬相闻
..魏晋D.阡陌交通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渔人甚/异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前行,遇见一个美丽的桃花林。

水穷林尽,从一个仅容一人的下厂洞口过一山,发现一个环境优美的村落。

B.渔人与村民交谈得知,他们的祖先在先秦时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生息,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外面,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也不知道外面是何朝何代了。

C.在这个封闭的村子里,土地平阔,良田肥沃,屋舍整齐,竹翠池美,鸡鸣狗叫,一派宁静、和谐景象;村民自耕自足自乐,淳朴热情好客,对这里的生活很是满足,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向往。

D.细心的渔人虽然作了标记,但当他回去后带着人再次去寻访桃花源时,却迷失了路,再也找不见了。

以后也曾有人去寻找,还是图劳无果。

在作者看来,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自己和刘子骥等高尚的人的理想之中,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15、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回荡在心中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 屹立于江河之上,桥沟通两岸;横跨在山林之间,桥连接彼此。

桥有形,突破空间的阻隔;桥无形,打破时空的间隔。

历史是桥,连接远古与现在;亲情是桥,连接父母与子女……
请将下面的提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的桥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C
【解题分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通过”或“使”去掉;B.重复多余,“的原因”和“造成的”重复,应该去掉“造成的”;D.语序不当,应是“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

2、A
【解题分析】
B.高粱、挑拨离间;
C.招摇撞骗;
D.霓虹灯、人情世故;
故选A。

3、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C项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考点:名著考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阅读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4、A
【解题分析】
B.语序不当,将“改善市容市貌,净化城市环境”和“能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调换位置。

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

D.搭配不当,删去“和情怀”。

故选A。

5、B
【解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