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4.1 世界的物质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教案第周日期:月日
主备课: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堂小结:
可以先由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再小结。
堂上练习:(多媒体放映)课后练习
备注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师: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我们说自然界是物质的,那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是由神创造的呢?
(当然,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个世界上先有物质然后才有人类,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提问若干学生,引导他们找到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因为这三个因素是客观的,所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2)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视频:科学材料表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思考: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过渡:我们在第一单元里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也知道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1、什么是物质
教师:我们看到课本29页,大家一起来读读什么是物质。
教师:大家看看,物质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几点呢?
学生直接找到主干:物质是客观实在。
教师:没错,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前面两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我们说物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抽象出来。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因此,我们说物质具有可知性。
举大跃进时候的故事来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是客观的。
教师:我们大跃进的时候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可以吗?我们当时说的,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可能吗?生产力是客观的,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教学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1)运用比较分析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考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从生物学的角度,我们人是如何来的?(展示人类的进化视频:有趣的进化)
教师: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看到,劳动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我们人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师:大家来看看,哪些因素构成了我们人类社会呢?
教师:大家要注意,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是物质,但物质是不是高山、树木呢?
(学生稍为思考就会回答,物质很明显不是高山不是树木)
教师:那怎么区分呢?我们来举个例子。、猫、狗是动物,大家没有意见吧。那动物是猫、狗吗?
教师:其实,动物是对猫、狗等东西的本质的概括。所以,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教师:而刚才我们说的高山、树木仅仅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2、具体的物质形态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有什么关系?
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联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主备课: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堂小结:
可以先由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再小结。
堂上练习:(多媒体放映)课后练习
备注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师: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我们说自然界是物质的,那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是由神创造的呢?
(当然,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个世界上先有物质然后才有人类,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提问若干学生,引导他们找到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因为这三个因素是客观的,所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2)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视频:科学材料表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思考: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过渡:我们在第一单元里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也知道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1、什么是物质
教师:我们看到课本29页,大家一起来读读什么是物质。
教师:大家看看,物质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几点呢?
学生直接找到主干:物质是客观实在。
教师:没错,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前面两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我们说物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抽象出来。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因此,我们说物质具有可知性。
举大跃进时候的故事来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是客观的。
教师:我们大跃进的时候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可以吗?我们当时说的,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可能吗?生产力是客观的,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教学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1)运用比较分析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考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从生物学的角度,我们人是如何来的?(展示人类的进化视频:有趣的进化)
教师: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看到,劳动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我们人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师:大家来看看,哪些因素构成了我们人类社会呢?
教师:大家要注意,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是物质,但物质是不是高山、树木呢?
(学生稍为思考就会回答,物质很明显不是高山不是树木)
教师:那怎么区分呢?我们来举个例子。、猫、狗是动物,大家没有意见吧。那动物是猫、狗吗?
教师:其实,动物是对猫、狗等东西的本质的概括。所以,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教师:而刚才我们说的高山、树木仅仅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2、具体的物质形态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有什么关系?
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联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