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8 我的回顾练习 粤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我的回顾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桎梏.(ɡù) 讣.告(fù) 真知灼.见(chuò)
B.钦.佩(qīn) 吞噬.(shì) 毋.庸置疑(wú)
C.内疚.(jiù) 窒.息(zhì) 目瞪.口呆(dēnɡ)
D.深邃.(suì) 扼.杀(è) 言简意赅.(ɡài)
解析:B A项,“灼”应读zhuó;C项,“瞪”应读dèng;D项,“赅”应读gā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辐度惯性树梢淡妆浓抹
B.销毁鬼计圆满敝帚自珍
C.殉职临摹吊唁插科打诨
D.煤炭竹杆帐篷唉声叹气
解析:C A项,“辐”应为“幅”;B项,“鬼”应为“诡”;D项,“杆”应为“竿”。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辛弃疾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②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的一篇。
③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
A.半途而废眉开眼笑栩栩如生
B.浅尝辄止眉飞色舞惟妙惟肖
C.半途而废眉飞色舞栩栩如生
D.浅尝辄止眉开眼笑惟妙惟肖
解析:B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半途而废: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情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含贬义。
①处“浅尝辄止”符合语境。
“眉飞色舞”和“眉开眼笑”,都形容人高兴的样子,但“眉飞色舞”偏重在“得意”,“眉开眼笑”偏重于“快乐”。
②处“眉飞色舞”更恰当。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相像,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③处“惟妙惟肖”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
B.所谓费改税,就是把过去各类收费和公路的养护、管理以及与水路的养护、管理等有关的
费用改成燃油消费税。
C.已经出台的十项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将使钢铁等行业生产潜能、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几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D.国家今后或许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
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解析:D A项,“……的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B项,不合逻辑,大概念和小概念不能并列;C项,搭配不当,“行业生产潜能”及“技术水平”与“得到充分的发展”搭配不恰当。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序号正确的一组是( )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 ;。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 ,。
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 , 。
①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
②然而,实际上,只要他活下去,他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③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
④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⑤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
⑥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
A.①⑥③②⑤④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②⑤④①⑥
D.①⑥⑤④③②
解析:B 语段开头谈“活得与众不同”,只有②③两句能与此衔接,②句“然而”表明与前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用分号隔开,所以②在③之后;另外,从后文“淹没”看,第四个空应该填⑥;承“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第五个空应该是句⑤,“仍然存在于……”;⑤谈到“触及不到的深处”,正好和④中的“心灵暗流”相呼应。
所以最后两个空应该填⑤④;剩下的①句自然就在第三个空了。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1955),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着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黯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解析:BC 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辨识,做出判断。
B项,“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C项,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7.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写的?
解析:此题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题干中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这句话所在的段落,然后根据段落内容进行概括。
如文章第①段,主要是描述林徽因的传奇特点,可从她的光辉成就、她的巨大凝聚力、她的人生经历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
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8.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树”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解析:从文章中找到“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的段落,根据文段内容体会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文章第④段,通过林徽因成为母亲之后的经历可概括出林徽因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特点,由此可知,“树”以比喻意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林徽因像树一样成熟坚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可根据第④段内容进行分条概括。
如“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答案:“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三、语言运用
9.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解析:要注意题干信息“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
仔细观察图的内容:框格的文字是模式中的一环节,箭头表示模式的流程方向,箭头上方的文字表示模式转换的方式。
转述时弄清框格中文字间的内在联系,用语要简洁、准确,合乎逻辑。
答案:人类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从观察个别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的。
1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通畅,句式一致,比喻恰当。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 ,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关键提示语,所填写句子必须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通畅,句式一致,比喻恰当。
既要符合形式方面的要求,又要内容贴合原文才能准确做答。
答案:那是用思想(或精神)来衡量的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勃勃,年老了却仍旧年轻如苍松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