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4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鲁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训练4
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1~4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5~6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
1.(2019·合肥模拟)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t1时缩小容器体积,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x不可能是( )
A.v逆(逆反应速率)
B.ρ(容器内气体密度)
C.m(容器内CaO质量)
D.Q c(浓度商)
C[t1时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v逆瞬时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v逆逐渐减小,A项不符合题意;容器内只有CO2一种气体,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密度瞬时增大,随着平衡逆向移动,CO2的质量逐渐减小,容器内气体密度也逐渐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缩小容器体积,容器内CaO的质量瞬时不变,随着平衡逆向移动,CaO的质量逐渐减小,C 项符合题意;浓度商Q c=c(CO2),缩小容器体积,CO2的浓度瞬时增大,随着平衡逆向移动,CO2的浓度逐渐减小,则浓度商Q c也先瞬时增大,后逐渐减小,D项不符合题意。

] 2.(2019·湖北名校联考)工业上利用Ga与NH3在高温条件下合成固态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的同时有氢气生成。

反应中,每生成3 mol H2放出30.8 kJ的热量。

在恒温恒容密闭体系内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 )
A .Ⅰ图像中如果纵轴为正反应速率,则t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为升温或加压
B .Ⅱ图像中纵轴可以为镓的转化率
C .Ⅲ图像中纵轴可以为化学反应速率
D .Ⅳ图像中纵轴可以为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 [升温或加压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即升温或加压正反应速率均加快,A 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Ga 的转化率降低,
B 项错误;镓是固体,增大镓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C 项错误;温度相同时,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压强相同时,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 项错误。

]
3.丁烯(C 4H 8)是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原料之一,可由丁烷(C 4H 10)催化脱氢制备,C 4H 10(g)C 4H 8(g)+H 2(g) ΔH =+123 kJ·mol -1。

该工艺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有炭(C)、C 2H 6、C 2H 4、C 4H 6等。

进料比[n 氢气n 丁烷
]和温度对丁烯产率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

已知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

图1 图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改变氢气的量不会影响丁烯的产率
B .丁烷催化脱氢是吸热反应,丁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
C .随温度升高丁烯裂解生成的副产物增多,会影响丁烯的产率
D .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料比[n 氢气n 丁烷
]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 C [由题图1可知,改变氢气的量会影响丁烯的产率,A 项错误;根据题图2可知,当温度在590 ℃左右时,再升高温度,副反应增多,导致丁烯产率降低,B 项错误;随温度升高,丁烯裂解为乙烯等副产物,会导致丁烯的产率降低,C 项正确;根据题图1可知,随着进料比[
n 氢气n 丁烷]的增大,丁烯的产率先增大后减小,故一定温度下,不是进料比[n 氢气n 丁烷
]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D 项错误。

] 4.煤气化的一种方法是在气化炉中给煤炭加氢,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s)+2H 2(g)CH 4(g)。

在V L 的密闭容器中投入a mol 碳(足量),同时通入2a mol H 2,控制条件使其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碳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上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在4 MPa 、1 200 K 时,图中X 点v (H 2)正<v (H 2)逆
C .在5 MPa 、800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V 2a 2
D .工业上维持6 MPa 、1 000 K 而不采用10 MPa 、1 000 K ,主要是因为前者碳的转化率高
A [A 项,由图观察,温度越高,碳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正确;
B 项,X 点是未平衡时,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错误;
C 项,此时碳转化率为50%
C(s)+2H 2(g)CH 4(g)
起始量/mol a 2a 0
转化量/mol 0.5a a 0.5a
平衡量/mol 0.5ª a 0.5a
K =0.5a
V
a
V 2=0.5V a
,错误;D 项,该选择的原因是两者转化率相差不大,但压强增大对设备要求高,能量需求大,错误。

]
5.(2019·试题调研)将一定量硫化氢气体加入密闭容器
中,发生反应2H 2S(g)S 2(g)+2H 2(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的负对数(-lg K )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c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1.0×10
-3.638 mol ·L -1
B .该反应的ΔH >0
C .a 、c 点反应速率:v a >v c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v 逆
D [A 项,c 点-lg K =3.638,则平衡常数K =1.0×10-3.638 mol·L -1
,正确。

B 项,-lg K 越大,则平衡常数K 越小,由题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ΔH >0,正确。

C 项,a 点温度高于c 点,v a >v c ,正确。

D 项,b 点c S 2·c 2H 2c 2H 2S 的值大于平衡常数的值,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 点对应的v 正<v 逆,错误。

]
6.(2019·名校联考)某绝热恒容容器中充入
2 mol·L -1NO 2,发生反应2NO 2(g)
N 2O 4(g) ΔH = -56.9 kJ·mol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5 s 时NO 2的转化率为75%
B .0~3 s 内v (NO 2)增大是因为体系温度升高
C .3 s 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9 s 时再充入N 2O 4,平衡后K 与第一次平衡时相等
CD [分析图像可知,0~5 s 内Δc (NO 2)=2 mol·L -1-0.5 mol·L -1

1.5 mol·L -1,结合转化率的概念计算出NO 2的转化率为1.5 mol·L -12 mol·L -1×100%=75%,A 项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绝热恒容容器中,随着反应进行不断放出热量,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0~3 s 内v (NO 2)增大是因为体系温度升高,B 项正确;3 s 时二氧化氮反应速率最大,3~7 s 时v (NO 2)随时间减小,7 s 后v (NO 2)不变,反应才处于平衡状态,C 项错误;9 s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再充入N 2O 4,平衡逆向进行,体系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D 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
7.(2019·河南名校联考)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分别存在于血液和肌肉中,都能与氧气结合,与氧气的结合度α(吸附O 2的Hb 或Mb 的量占总Hb 或Mb 的量的比值)和氧气分压p (O 2)密切相关。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能吸附O 2、H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如下: Ⅰ.Hb(aq)+H +(aq)
HbH +
(aq) ΔH 1 K 1 Ⅱ.HbH +(aq)+O 2(g)
HbO 2(aq)+H +(aq) ΔH 2 K 2 Ⅲ.Hb(aq)+O 2(g)HbO 2(aq) ΔH 3 K 3 ΔH 3=________(用ΔH 1、ΔH 2表示),K 3=________(用K 1、K 2表示)。

(2)Hb 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受到[H +]的影响,相关反应如下:
HbO 2(aq)+H +(aq)HbH +
(aq)+O 2(g)。

37 ℃,pH 分别为7.2、7.4、7.6时氧气分压
p(O2)与达到平衡时Hb与氧气的结合度α的关系如图1所示,pH=7.6时对应的曲线为
________(填“A”或“B”)。

图1 图2
(3)Mb与氧气结合的反应如下:Mb(aq)+O2(g)MbO2(aq) ΔH,37 ℃时,氧气分压p(O2)与达平衡时Mb与氧气的结合度α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已知Mb与氧气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MbO2]
[Mb]P O2
,计算37 ℃时K=
________ kPa-1。

②人正常呼吸时,体温约为37 ℃,氧气分压约为20.00 kPa,计算此时Mb与氧气的最大结合度为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经测定,体温升高,Mb与氧气的结合度降低,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④已知37 ℃时,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正)=k1·[Mb]·p(O2),逆反应速率v(逆)=k2·[MbO2],若k1=120 s-1·kPa-1,则k2=________。

37 ℃时,图2中C点时,v(正)/v(逆)=________。

[解析] (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所以ΔH3=ΔH1+ΔH2,K3=K1·K2。

(2)其他条件一定,pH=7.6时与pH=7.4相比,氢离子浓度减小,该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增大了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度,因此A曲线符合。

(3)①当p(O2)=2.00 kPa
时,此时Mb与氧气的结合度为80.0%,即[MbO2]=4[Mb],故K=4
2.00 kPa
=2.00 kPa-1。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
[MbO2]
[Mb]·p O2
,代入数据得2.00=
α
1-α×20.00
,解得α=
97.6%。

③体温升高时,Mb与氧气的结合度降低,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④37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1·[Mb]·p(O2)=k2·[MbO2],
k 1=k 2·K ,代入相关数据,解得k 2=60 s -1。

C 点时v 正v 逆=k 1·[Mb]·p O 2k 2·[MbO 2]=12
×2.00=1.00。

[答案] (1)ΔH 1+ΔH 2 K 1·K 2 (2)A
(3)①2.00 ②97.6% ③< ④60 s -1 1.00
8.(2019·平顶山一模)处理、回收CO 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

(1)CO 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 2O 所发生的反应为N 2O(g)+CO(g)
CO 2(g)+N 2(g) ΔH 。

几种物质的相对能量如下:
物质
N 2O(g) CO(g) CO 2(g) N 2(g) 相对能量/
(kJ·mol -1) 475.5
283 0 393.5 ①Δ-1H ________(填代号)。

A .温度
B .反应物浓度
C .催化剂
D .系数
②有人提出上述反应可以用“Fe +”作催化剂。

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Fe ++N 2O===FeO +
+N 2;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反应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由此推知,第二步反应速率________第一步反应速率(填“大于”或“等于”)。

(2)在实验室,采用I 2O 5测定空气中CO 的含量。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I 2O 5粉末和一定量的CO ,发生反应:I 2O 5(s)+5CO(g)5CO 2(g)+I 2(s)。

测得CO 的转化率如图1所示。

①相对曲线a ,曲线b 仅改变一个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②在此温度下,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图1 图2
(3)工业上,利用CO 和H 2合成CH 3OH 。

在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g)和n mol H 2,在250 ℃发生反应:CO(g)+2H 2(g)CH 3OH(g),测得混合气体中CH 3OH 的体积分数与H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a 、b 、c 、d 点中,CO 的平衡转化率最大的点是________。

(4)有人提出,利用2CO(g)===2C(s)+O 2(g)消除CO 对环境的污染,你的评价是
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解析] (1)①ΔH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393.5+0-475.5-283) kJ·mol -1=-365 kJ·mol -1;反应热只与具体反应的系数有关。

与温度、压强、催化剂、转化率、反应物浓度等无关。

②根据催化剂定义,第二步反应中,中间产物(FeO +)氧化CO 生成CO 2本身被还原成Fe +
,第二步反应对总反应速率没有影响,说明第一步是慢反应,控制总反应速率。

(2)①曲线b 和曲线a 的平衡状态相同,曲线b 反应速率较大,对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反应,加压可以增大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同倍数增大;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倍数增大,平衡不移动;
②设CO 的起始浓度为c (对于等气体分子数反应,体积始终不变),平衡时,[CO]=(1
-x )c mol·L -1,[CO 2]=xc mol·L -1,K =[CO 2]5[CO]5=x 5
1-x 5。

(3)图2中,b 点代表平衡点,增大H 2、CO 的投料比,CO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该反应是焓增、熵减反应,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不可行。

[答案] (1)①-365 D ②FeO ++CO===Fe ++CO 2 大于 (2)①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②x 5
1-x 5 (3)d (4)不可行
9.(2019·长郡中学模拟)一定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 2===CHCH 3和Cl 2发生反应:CH 2===CHCH 3(g)+Cl 2(g)CH 2===CHCH 2Cl(g)+HCl(g) ΔH 2=-102 kJ·mol -1。

设起始的n CH 2===CHCH 3n Cl 2
=w ,平衡时Cl 2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 )、w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w =1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w 2________1(填“>”“<”或“=”)。

(2)图乙中,表示正反应平衡常数的曲线为________(填“A”或“B”),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1 K 下,平衡时α(Cl 2)=________。

[解析] (1)从题图甲可以看出,温度相同,w 2时φ(Cl 2)较小,在反应中,增大n CH 2===CHCH 3n Cl 2
,φ(Cl 2)减小,故w 2>1。

(2)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平衡常数减小,故B 曲线表示正反应平衡常数的曲线。

(3)T 1 K 时正反应平衡常数与逆反应平衡常数相等,且
n CH 2===CHCH 3n Cl 2=1,则平衡时反应中各物质浓度均相同,Cl 2的转化率为50%。

[答案] (1)> (2)B 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正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3)50%
10.(2019·试题调研)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

2018年是合成氨工业先驱哈伯(F.Haber)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

合成氨反应中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H —H
N ≡N N —H E /(kJ·mol -1)
436 946 391 (1)已知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1的活化能E a =508
kJ·mol-1,则氨分解反应2NH3(g)N2(g)+3H2(g) ΔH2的活化能E a=_______。

(2)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选用A、B、C三种催化剂进行合成氨实验,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则生产中适宜选择的催化剂是________(填“A”“B”或“C”),理由是________。

(3)向恒容密闭的反应容器中充入 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分别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2所示:
图2
①曲线A、B、C对应的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用代表曲线的字母表示)。

图中X、Y、Z三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X)________(填“>”“<”或“=”,下
同)K(Y)________K(Z)。

②Y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是________;若仅将起始投料加倍,其他条件不变,反应达到
新平衡时,则H 2的转化率将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 (1)N 2(g)+3H 2(g)
2NH 3(g) ΔH 1=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6+436×3)kJ·mol -1-(6×391)kJ·mol -1=-92 kJ·mol -1;正反应的活化能E a =508
kJ·mol -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E a =(508+92)kJ·mol -1=600 kJ·mol -1,即2NH 3(g)
N 2(g)+3H 2(g) ΔH 2的活化能E a =600 kJ·mol -1。

(2)由图1可知,A 和B 的催化效率分别在T 1、
T 2温度下最高,T 1<T 2,A 在较低温度下具备较高的催化活性,一方面可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合成氨是放热反应,低温对氨的合成有利,所以,生产中适宜选择的催化剂是A 。

(3)①因为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含量减小,所以曲线A 、B 、C 对应的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C 。

因为K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图2中X 、Y 点在同一条曲线上,所以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等,Z 点对应温度较高,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X 、Y 、Z 三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 (X)=K (Y)>K (Z)。

②设反应达到Y 点对应平衡状态时,N 2转化了x mol ,根据反应:
N 2(g)+3H 2(g)2NH 3(g)
起始(mol) 1 3 0
转化(mol) x 3x 2x
平衡(mol) 1-x 3-3x 2x
Y 点时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0%,所以2x /(1-x +3-3x +2x )×100%=60%,解得x
=0.75,Y 点对应的H 2的转化率为3×0.75 mol 3 mol
×100%=75%。

若仅将起始投料加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达到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将升高。

[答案] (1)600 kJ·mol -1
(2)A 催化剂A 在较低温度下具备较高的催化活性,一方面可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低温有利于氨的合成
(3)①A<B<C = > ②75% 升高
11.(2019·专家原创)对于2NO 2(g)N 2O 4(g)反应体系,标准平衡常数K θ=p N 2O 4/p θ
[p NO 2/p θ]
2,其中p θ为标准压强(1×105 Pa),p (N 2O 4)和p (NO 2)为各组分平衡分压(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若起始NO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N 2O 4的平衡产率为0.75,则K θ=________。

(2)利用现代手持技术传感器可以探究压强对2NO 2(g)N 2O 4(g)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条件下,往针筒中充入一定体积的NO 2气体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分别在t 1、t 2时刻迅速移动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定针筒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①B 点时NO 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E 、H 两点对应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E)________M r (H)(填“<”“>”或“=”)。

[解析] (1)起始NO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N 2O 4的理论产量为0.5 mol ,根据N 2O 4的平衡产率为0.75,可知平衡时N 2O 4为0.375 mol ,NO 2为0.25 mol ,则平衡时N 2O 4的分压为0.3750.375+0.25p θ=0.6p θ,NO 2的分压为0.250.375+0.25p θ=0.4p θ,故K θ=0.6p θ/p θ0.4p θ/p θ2=3.75。

(2)①设起始时NO 2为1 mol ,从A 点至B 点时NO 2转化x mol ,则B 点时NO 2为(1-x ) mol ,N 2O 4为0.5x mol ,根据阿伏加德罗推论可得1:(1-x +0.5x )=100∶97,解得x =0.06,故B 点时NO 2的转化率为6%。

②根据图像可知t 2时移动活塞,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是压缩针筒,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数减小,气体总质量不变,因此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M r (E)<M r (H)。

[答案] (1)3.75 (2)①6%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